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密封条设计流程

密封条设计流程

一,密封条的概述(介绍流程前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密封条,都是很基础的知识,但是能提高大家对密封条的认知度):
密封条一般用合成橡胶制成,又称为防护性成型镶条。

主要应用在车门门框、侧面车窗、前后挡风玻璃、发动机罩和行李舱门上,起到密封的作用,另外也起到减振保护的作用。

密封条的制作材料主要是聚氯乙稀(PVC)、三元乙丙橡胶(EPDM)、合成橡胶改性聚丙烯(PP-EPDM)等,通过挤压成型或者注射成型等方法制成。

密封条按材料可分为塑料密封条和橡胶密封条。

塑料密封条主要有车门玻璃内外密封条、三角窗玻璃密封条、前风窗玻璃密封条、后风窗玻璃密封条,除此之外轿车上其它密封条一般都为橡胶密封条。

通常来说橡胶密封条相对塑料密封条的最大优点是耐热、耐老化、耐臭氧、耐腐蚀性能好,但改性后的塑料密封条也有优良的耐热、耐老化、耐臭氧、耐腐蚀等性能,这类改性塑料的缺点是成本偏高。

密封条是汽车车身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密封条设计的过程,包括各个部位典型断面的确认、车身间隙及密封条压缩量的确认、密封条与车身连接方式的确认、密封条与车身连接机构的布置、主断面的确认、密封条数据设计、密封条与周边数据的审核及数据冻结。

密封条质量的好坏对整车质量有着严重的影响,密封条的设计是车身结构及附件设计中相当关键的一环,可以为后续的详细结构设计打好基础。

封条是车身附件里与周边相关零部件配合最多的产品之一。

因此在密封条设计过
程中,应充分考虑到与周边零部件的协调匹配,以满足密封条的密封性及装饰性的工艺要求。

二,密封条设计的流程及各个步骤需要注意的要点:
根据我自己的开发经验,我将设计流程分为8个环节:
1、密封条各部位典型断面形状的确定
要点:参考样车(对标车)
2、车身间隙及密封条压缩量的确认
要点:这个通常由汽车厂家制定(如果厂家有总布置能力的话)
3、密封条与周边相关零部件连接方式的确认
要点:连接方式我总成为四种:
a,塑料卡扣
b,双面胶带
c,固体胶贴接
d,同周边零件直接卡接
4、密封条与周边相关零部件连接机构的布置
要点:针对塑料卡扣连接主要注意:卡扣的位置、卡扣的形式、卡扣的数量
5,主断面的确认
要点:主断面必须经过工艺、可行性分析,方可冻结(不然后患无穷)。

6、密封条数据设计
要点:主断面确认后,按照断面和周边数据来做数据即可。

7、密封条与周边数据的审核
8、数据冻结
车门密封件系统的设计主要是车门内板与周边零件如侧围等的间隙,密封条断面及其压缩量的设计。

这几项车门设计硬点应在设计之初根据制造商制造精度确定,制造精度高、公差小,则间隙可设计得相对较小,密封条压缩量也可设计得较小;制造精度低、公差较大,则间隙必须设计得相对较大,密封条及其压缩量也要设计得相对较大。

如果设计得较小,在公差较大的情况下,将出现关门力过大关不上或者密封条压缩量太小关不紧的情况。

车门密封系的设计以断面为主要手段。

在车门内板和侧围建模完成后,取车门周边不同位置的断面,逐一检查修改,根据国内厂商的生产精度水平,车门周边密封间隙应取15 mm左右,日本车厂车身制造精度较高,密封间隙多取在l0~12 mm(比如老款雅阁)。

密封条的断面应处于装配状态,这样可以根据密封条断面进行检查和修改。

密封面密封条处于干涉状态,干涉不能太大或太少,一般为有效压缩尺寸的1/3~1/2,这样既保证了密封效果,又不至于运动件在运动过程中产生过大的噪声和关门力。

另外在车门与侧围之间没有密封的部分要留一定的安全间隙,以防止干涉。

a、与内饰板之间在两侧边建议在4mm以上,下部间隙保持在8mm左右(同时特别要考虑车门下部门槛出的密封);
b、与其他周边不见建议保持8mm以上,比如铰链等;
另外对于两道密封的密封系统中门框胶条的压缩量一般是具体的断面而定,而非常规的1/3左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