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右美托咪定临床应用课件

右美托咪定临床应用课件


16-Mar-21
22
右美托咪定的临床应用(1)
1.
全麻诱导:血流动力学平稳
2.
诱导前给及负荷剂量 0.5 ~ 1.0 (10 ~ 15)
3.
全麻维持:与全身麻醉药物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4.
持续泵注 0.2 ~ 0.4 g·1·1
5.
全麻苏醒
6.
预防苏醒期躁动
7.
手术结束前40分钟给予负荷剂量:0.8
右美托咪定临床应用课件
主要交流内容

2受体和2受体激动剂

右美托咪定的药代和药效

右美托咪定的临床应用

适应证

说明书以外的临床应用

镇痛作用的给药途径

主要注意事项和使用方法
肾上腺素能受体
1
2
1
2
作用部位
平滑肌 (血管)
突触前
心脏
平滑肌 (支气管)
作用
收缩
抑制释放
舒张
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
• t1/2 6 • t1/2 2 • 时量相关半衰期(, t1/2) • 随着输注时间延长而明显延长 • 持续输注10 ,t1/2: 4 • 持续输注8 ,t1/2: 250 • 提示:长时间输注后清除变得缓慢
小儿手术
• 明显减少术后小儿躁动的发生率 • 负荷剂量:0.3 ~ 1 µ(15 ) • 0.2 ~ 0.7 µ持续静脉输注 • 全麻手术结束前30 ,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µg/(15 ) • 心脏手术应减量
• 降低眼内压、很好耐受,随时唤醒 • 负荷剂量:0.6 ~ 0.8 µ(10~15 ) • 0.3 ~ 0.4 µ持续静脉输注 • 维持镇静深度在3~4分
自然睡眠的优越性

避免睡眠剥夺

认知功能障碍

谵妄

免疫功能异常

有利于神经元复元及修整
总结:右美托咪定镇静的优点

有明确的量效关系

镇静过程容易被唤醒

病员合作

配合医护人员

有助于评估病人的全身状况: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

减轻隔绝感

呼吸抑制轻微

镇痛药物的用量明显减少

可以逆转(,阿替美唑)
血压降低

心率减慢
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

出现两相反应

第一相:血压增高,心率减慢

机制:激动突触前 2B和突触后 1受体

第二相:典型的突触前 2受体激动

血压下降

心率减慢
右美托咪定适应证(, )

1999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 24 镇静

2008

非插管患者术前和术中或检查时镇静
右美托咪定适应证(, )
阿片或酒精成瘾引起的撤药综合征患者

可用于预防及治疗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或酒精成瘾引起的撤药综合征

治疗

负荷剂量1 µ(10~15)

0.2 ~ 0.7µ持续静脉输注 72

预防

负荷剂量1 µ(10~15)

停用成瘾的药物

再给予0.2 ~ 0.7µ持续静脉输注 72
术后谵妄的老年患者
• 明显缩短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持续时间、减轻临床症状 • 负荷剂量:0.5 ~ 1 µ • 0.2 ~ 0.7 µ持续静脉输注 • 最大用药量不超过1.5 µ •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可预防老年痴呆病人术后躁动
负荷剂量:0.5

维持剂量:0.2 0.5 g·1·1

在语言区手术前改太尼和丙泊酚的用量

在 > 80,呼之睁眼,自主呼吸良好时拔除喉罩

完成唤醒后加深麻醉,重新置入喉罩
心血管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 诱导时复合应用右美托咪定 0.5 ~ 1 • 麻醉诱导时循环平稳,静脉麻醉药用量明显减少 • 维持期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0.1 ~ 0.3 g·1·1 • 有助于控制心率,应注意调节其他药物用量 • 关闭胸骨时给予右美托咪定0.1 ~ 0.3 g·1·1 • 有利于实现快通道麻醉和控制拔管反应 • 术毕在持续静脉泵注0.05 ~ 0.2 g·1·1 • 减少谵妄和躁动,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右美托咪定对呼吸的影响

类似于自然睡眠对呼吸的影响

减少分钟通气量

保持对二氧化碳增高的通气反应

不增强阿片类药物的呼吸抑制

支气管扩张

呼吸中枢驱动力降低

上呼吸道梗阻
右美托咪定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2受体激动剂的心血管作用

阻断交感活性

降低循环中儿茶酚胺的含量

降低外周神经节神经递质的传递


维持基础麻醉

开颅后开始泵注右美托咪定

负荷剂量:0.5

维持剂量:0.2 0.5 g·1·1

在运动区手术前改为:0.1 0.3 g·1·1

同时减少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的用量

术中监测,当 > 70时实施唤醒
功能神经外科手术(2)

语言区手术

侧卧位手术,一般放置喉罩

开颅后开始泵注右美托咪定


2009年6月(新晨制药申报)

用于行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时的镇静
右美托咪定适应证
ICU最初插管 和使用呼吸机 病人的镇静
1999年
全身麻醉手术患 者气管插管和机 械通气时镇静
非插管患者术前、 术中或检查时的 镇静
2008年
2009年
临床应用可 超过24小时
2010年
获批 2012年
主要药效动力学指标

起效时间:10 ~ 15

作用高峰:25 ~ 30

起效比较缓慢

输注过程不宜频繁更换输注浓度
2 受体激动剂的药理作用 , M. , 1 . P. 474
及拟 药物的差别

(右美托咪定)

作用于脑干(蓝斑)

自然非动眼睡眠

唤醒系统功能依然存在

拟药物

作用于下丘脑

非自然睡眠
8.
如术中持续静脉泵注,手术结束前40 ~ 60分钟停药
右美托咪定的临床应用(2)
4.
区域阻滞时镇静
5.
持续泵注 0.2 ~ 0.7 g·1·1
6.
有创检查镇静
7.
负荷剂量 1
8.
维持剂量 0.2 ~ 0.7 g·1·1
9.
重症机械通气患者镇静
10. 持续泵注 0.2 ~ 0.7 g·1·1,通常 0.4 g·1·1
15. 术后谵妄的老年患者
➢ 插管和使用呼吸机病人的镇静。在拔管之前、中、后连续使用,无需停药,辅助拔管。 ➢ 2013年指导意见:使用时间不超过72 h。
– 抑制应激,稳定循环 – 辅助麻醉,减少麻醉药用量 – 有助于拔管的平稳 – 抗寒战 – 预防认知功能障碍
全麻
功能神经外科手术(1)

运动区手术
11. 使用时间不超过72小时
右美托咪定的临床应用(3)
7.
特殊人群或手术的应用
8.
困难插管和纤支镜检查时镇静
9.
功能神经外科手术麻醉维持期用药
10. 心血管手术麻醉中应用
11. 孕产妇:不推荐使用
12. 小儿:说明书以外的使用
13. 肝肾功能障碍患者
14. 阿片类药物或酒精成瘾引起的撤药综合征患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