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上册名著导读练习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上册名著导读练习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练习题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练习1.请在下列两小题中任选一题回答。

(1)下列关于《湘行散记》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A.《湘行散记》这部散文集,创作于1934年初,是沈从文构建“文学湘西”世界的一块重要拼图。

B.《虎雏再遇记》一文中的虎雏原是一个小豹子一般的乡下孩子。

他不主动招惹人家,而一旦受到别人欺侮,他便睚眦必报。

曾几次致人死地却能轻易脱身,逍遥法外,真是人如其名。

C.《一个爱惜鼻子的朋友》写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在乱世中的沉浮,故事背后的历史风云尤为波谲云诡。

D.《湘行散记》是一部典型的游子归乡作品。

作者在这里收回了对故乡“远景式”的眺望与回眸,转为直面故乡。

作者的主题思想很纯粹,那就是对家乡的赞美与留恋。

(2)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女人没有说话。

过了一会,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水生指着父亲的小房叫地小声一些。

说:“家里,自然有别人照顾。

可是咱的庄子小,这一次参军的就有七个。

庄上青年人少了,也不能全靠别人,家里的事,你就多做些,爹老了,小华还不顶事。

”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

只说:“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这段话出自《白洋淀纪事》中的________一文。

言为心声,这段夫妻对话让读者感受到水生和他的妻子作为抗日根据地的百姓,有着________的思想觉悟。

【答案】(1)D(2)《荷花淀》;为革命明大义、识大体,舍小家为大家【解析】【分析】(1)D.“作者的主题思想很纯粹,那就是对家乡的赞美与留恋”是错误的,应是:对家乡的赞美与留恋的同时,更流露出作家对故乡人事变化的隐忧,对湘西人精神状态的叹惋,流露着作家深沉的乡土悲悯情怀。

(2)由语段内容可知,此语段出自《白洋淀纪事》中的《荷花淀》,《荷花淀》是孙犁的代表作。

在激烈残酷的抗日战争这样一个关系着民族存亡的大背景下,小说选取小小的白洋淀的一隅,表现农村妇女既温柔多情,又坚贞勇敢的性格和精神。

在战火硝烟中,夫妻之情、家国之爱。

“庄上青年人少了,也不能全靠别人”“家里的事,你就多做些”“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地并没有哭”写出二人舍小家为大家,为了国家,为了革命,明大义、识大体的崇高品格。

故答案为:⑴D;⑵《荷花淀》;为革命明大义、识大体,舍小家为大家。

【点评】⑴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⑵本题考查了考生对名著内容积累和文学常识积累。

考生一方面需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需要对人物心理和性格有充分的了解,要了解常见的文学常识。

2.有同学认为;课文名著导读“专题探究·话说唐僧师徒”中“唐僧师徒四人”的说法不准确。

这位同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见解?结合下列回目的相关内容,简述原因。

第十五回蛇盘山诸神暗佑鹰愁涧意马收缰第三十回邪魔侵正法意马忆心猿第一百回径回东土五圣成真【答案】示例:取经团队还应包括小白龙,共五人。

第十五回写观音菩萨收小白龙,让它化作白龙马作为唐僧的脚力;第三十回写小白龙为救唐僧,与黄袍怪打斗受伤,并让八戒前往花果山请孙悟空;第一百回写小白龙取经成功之后修得正果,被封为八部天龙马。

因此,取经团队应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小白龙师徒五人,而不是四人。

【解析】【分析】阅读《西游记》,把握其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再根据问题进行回答即可。

西天取经的团队除了唐僧师徒四人外,好有小白龙。

“蛇盘山诸神暗佑,鹰愁涧意马收缰”一回写马却被恶龙吃掉了。

恶龙打不过悟空藏匿涧底,观音召出恶龙,将其变为白马赐给唐僧当坐骑,此为小白龙。

“邪魔侵正法,意马忆心猿”一回写黄袍怪变为一美男子,前往宝象国探望岳丈国王,将唐倍变为猛虎。

白龙马变为宫娥,举刀暗算黄袍怪,被打中后腿。

八戒要回高老庄,白龙马劝他去找悟空。

悟拒绝,八戒下山大骂,被众猴捉回。

“径回东土,五圣成真”一回写白龙马为“八部天龙马”,修得正果。

故答案为:示例:取经团队还应包括小白龙,共五人。

第十五回写观音菩萨收小白龙,让它化作白龙马作为唐僧的脚力;第三十回写小白龙为救唐僧,与黄袍怪打斗受伤,并让八戒前往花果山请孙悟空;第一百回写小白龙取经成功之后修得正果,被封为八部天龙马。

因此,取经团队应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小白龙师徒五人,而不是四人。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名著的知识掌握情况,要求考生熟读名著,理解名著的内容,对经典情节、精彩片段、人物形象等要耳熟能详。

要结合题意进行回答。

3.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郭英德在一次讲演中说,《西游记》善于用诙谐幽默的方式去讲一些生活哲理。

你从下面这个片段中悟出了什么生活哲理?那大圣趁着机会,滚下山崖,伏在那里又变,变了一座土地庙儿: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作门扇,舌头变作菩萨,眼睛变作窗棂。

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作一根旗竿。

真君赶到崖下,不见打倒的鸨鸟,只有一间小庙;急睁凤眼,仔细看之,见旗竿立在后面,笑道:“是这猢狲了!他今又在那里哄我。

我也曾见庙宇,更不曾见一个旗竿竖在后面的。

断是这畜生弄喧!”(节选自《西游记》第六回)【答案】【示例1】再有能耐的人也有一些无法隐藏的弱点。

【示例2】假象终究是要被人揭穿的。

【解析】【分析】节选部分内容主要写悟空的尾巴不知道该放哪儿合适。

真君因不曾见过庙宇后竖着旗杆这一细节识破了悟空变成的土地庙,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这一情节反映出的生活哲理即可。

如:生活经验有助于我们解决问题。

故答案为:【示例1】再有能耐的人也有一些无法隐藏的弱点。

【示例2】假象终究是要被人揭穿的。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外名著的阅读积累与理解。

学生要注意积累,注意对作者、背景、写作特色、人物及故事情节理解;还要注意一些细节,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

要结合选段进行分析理解。

4.《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10篇,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

作者在《琐记》中提到他喜欢看的一本书是①________;(A.《天演论》;B.《西游记》;C.《三国演义》;D.《山海经》)在《五猖会》一文中写到父亲让我背②________,让我感到痛苦;(A.《三字经》;B.《论语》;C.《鉴略》;D.《幼学琼林》)鲁迅寓居的东墙上,一直挂着③________的照片;(A.孔子;B.孙中山;C.闰土;D.藤野先生)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鞠挞的文章是④________。

(A.《父亲的病》;B.《无常》;C.《五猖会》;D.《狗·猫·鼠》)【答案】 A;C;D;B【解析】【分析】要求学生阅读《朝花夕拾》时,识记相关的内容。

作者在《琐记》中提到他喜欢看的一本书是《天演论》,故选A。

在《五猖会》一文中写到父亲让我背《鉴略》,故选C。

鲁迅寓居的东墙上,一直挂着藤野先生的照片,故选D。

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鞠挞的文章是《无常》,故选B。

故答案为: A 、C 、D 、B【点评】本题考查肯定是对名著知识的掌握情况,要求考生在平时注意对名著的阅读和基本常识的积累。

5.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或“理性的批判”。

请结合情节和作品的具体内容,写出一处能够表现“温馨的回忆”或“理性的批判”的内容。

【答案】《阿长与<山海经>》——本文通过记叙“我”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八件事,刻画了一位虽然没有文化、粗俗、好事,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对生活有着美好希望,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的普通保姆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怀念,祝愿之情。

这体现了作者“温馨的回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名著《朝花夕拾》内容的理解。

作者“温馨的回忆”或“理性的批判”的内容较多,温馨的场景是一些体现童真的地方,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描述孩子们在百草园的雪地上捕鸟的情景.理性批判的是一些不合理的存在.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老师让孩子们读一些枯燥乏味的书。

故答案为:《阿长与<山海经>》——本文通过记叙“我”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八件事,刻画了一位虽然没有文化、粗俗、好事,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对生活有着美好希望,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的普通保姆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怀念,祝愿之情。

这体现了作者“温馨的回忆”。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朝花夕拾》内容的理解。

答题时应注意,读名著要有自己的体验与感受,“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任选其一谈感受,观点要鲜明,表达要清晰,并结合文章中的具体内容谈,切忌泛泛而论,感受要写得真切。

《朝花夕拾》篇目中理性批判色彩较浓的有:《二十四孝图》——批评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狗·猫·鼠》——通过对猫和鼠的一些秉性、行为的描写来比喻某些人。

阐述作者仇猫的原因。

《五猖会》——对旧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的抨击。

《无常》——描绘迷信传说的勾魂使者,讽刺了当时自称“正人君子”的军阀统治文人。

6.阅读名著,完成小题最是书香能致远——即便合上了书本,仍有些文字留在你的记忆中,有些人物触动你的心弦,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与感悟,完成下列表格。

点位置也要指出;衍太太【解析】【分析】① 水生嫂是一个传统、善良的农村家庭妇女,尽心尽力地支撑家庭,不让丈夫有后顾之忧。

对战争的亲身感受,使她对丈夫的抗战事业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

于是她也投身到抗战的行列中,直接参加保家卫国的神圣事业。

② 藤野先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能以公正之心对待弱国国民,而且对作者给予了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体现他治学严谨,教学认真。

③ 《父亲的病》和《琐记》中的衍太太是一个令人讨厌的人,父亲临终前需要平静,而精通礼节的衍太太却要叫“我”大声唤叫父亲,弄得父亲“已经平静下去的脸,忽然紧张了,将眼微微一睁,仿佛有些苦痛”。

她怂恿别人家的孩子在冬天比赛吃冰,或者比赛打旋,而且教唆“我”去偷母亲的首饰变卖,“我”没有偷,她却放出流言来了。

几件极平常的事情,就显示出了衍太太灵魂深处的自私、奸猾。

故答案为:① 爱丈夫爱国家;识大体顾大局;② 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③ 衍太太。

【点评】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和情节的识记。

答题时应注意,要求学生在读名著时,要了解小说人物的性格特点,了解小说人物做的事,对主要故事情节要熟悉,掌握主要人物的姓名籍贯,出身经历,对主要故事情节要熟悉,用概括的语言分条作答。

7.从《西游记》中选取一个人物及其相关故事,写出下联。

上联:鲁智深倒拔垂杨柳下联:________【答案】示例:孙行者智调芭蕉扇(猪八戒大战流沙河;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解析】【分析】本题作答,要从《西游记》中选取一个人物并概述其相关的事件来拟写作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