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体气机运行机制(汇总)2016.12.04

人体气机运行机制(汇总)2016.12.04

同时,在人体上,人体的右肩至左足,左肩至右足,交叉的形成 了气机的运动方式,这种方式与现代医学中人体交叉神经的作用方式相同,并且 于上面三个气机循环结构同为一个整体,参与人体的气机出入升降作用。
这种在人体上交叉运化的气机运动方式在中国的古文化理论和中 医学基础理论中就有其记载和描述。在黄帝内经五运行大论篇中就有这样的一段 论述:“丹天之气经于牛女戊分,黄天之气经于心尾己分,苍天之气经于危室鬼 柳,素天之气经于亢氐昂,玄天之气经于张翼娄胃。所谓戊己分者奎壁角轸,则 天地之门户也。夫侯之所始,道之所生,不可不通也。”这段内容是论述五行先 天之气在天体中运化的模式,而戊和已则在东南方与西北方相对的位置,戊己在
人体生存于一个无比巨大的气机能量场中,气机的出入升降是人 体吐故纳新的主要作用手段,从人体的形体结构来看,人体的上中下、前后左右 形成了气机运动的构架。人体的上为阳下为阴,左为阳右为阴,后为阳前为阴。 气机运动在人体外的运动规律为:自然界中的地气由下向上升,天气由上向下降, 人体左侧阳性气机向下运行,右侧阴性气机向上运行,后面阳性气机向上运行, 前面阴性气机向下支行,腰胯气机由左至右运行。根据气机不同性质的运动形式, 我们可以看出,人体的气机由头沿左侧向下至足,再沿右足向上至头,形成了一 个循环。身后的阳性气机由足向上至头,再沿前胸向下至足形成了一个循环。腰 胯气机由左行至右侧,再由右侧行至左侧形成了一个循环。由这三个气机循环结 构组成了一个立体性的整体气机循环结构,从而带动人体内部气机进行有规律的 运动。
人体气机出入升降功能的紊乱主要是宇宙自然界的异常变化,人
的心理活动和人的饮食无规律以及五脏气机运动不规律造成的,而人的心理活动 对气机出入升降功能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在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精确的指出了 人的心理活动对人体的影响,“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 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上古天真论》“天有五行, 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天元纪大论》。 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可以看到人在遇到某些事情时,会产生多种不稳定的情绪,这 些不稳定的情绪会严重的影响到人体的身外气机场与五脏气机运化功能。中医认 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心理情绪的紊乱引起五脏气机 功能运化的紊乱,从而导致人体产生疾病和不健康的因素。人体的气机出入升降 功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的某一个脏器功能或其他某一个功能发生紊乱都会 引进起气机出入升降功能的整体性紊乱。
此为降路之病。 升降之中,则心与肾的疾病也已有所体现。如心火单纯不 降,则表现为心火上炎,心下痞,牙疼、口腔溃疡等。以泻心汤来治疗。如果肾 气不足,则气不能升,表现腰部冷空而痛,方用肾气丸。
人体气机升降
人体气机升降
从人体而言,“腰以上为天,腰以下为地。天为阳,地为阴”(《灵枢·阴阳系 日月》)。外为阳,内为阴。上统乎外,下统乎内。在上在外者有下降之性,在下在
内者有上升之能。故人之
手三阳经脉(小肠、大肠、三焦)从手走头(从外之内为降);
手之三阴经脉(心、胱、胆、胃)从头走足(由上之下为降);
足之三阴经脉(脾、肾、肝)从足走腹(由下之上为升)。
五脏为阴属地气,六腑为阳属天气,故五脏需升则健,六腑以降为顺,但五脏六腑 又各有升降。如心肺居上,属清阳之天;肝肾居下,属浊阴之地;脾居中央,为清浊 共处之所。
整体性、统一性是中医学体系中最重要的理论观点,中医学所认为 的整体性与统一性是以宇宙自然规律为基础,将宇宙自然中的所有一切视为一个 有机的整体,自然界中的一切物质运动都是在这个有机的整体中,统一而有规律 的进行着合理的运动。中国古文化与中医学的理论认为,人与宇宙自然是一个有 机的整体,不可以载然分开。人体上的一切生理与心理活动都与宇宙自然规律息 息相关,宇宙自然的一切物质与场的运动都是在一个规律之中。这种理论观点可 以从宇宙自然界的变化对人体的影响中看得到,宇宙中星系的运动,如太阳黑斑 的爆炸会对人的心脏、血压产生影响,自然界一年四季的温度变化对人体的影响 等等。
五行中属土,居于五行中的中宫,主运其他四行,是先天五行之气机运化的通道,
如果这个通道不通,五行之气的运化就不可能完成。这种五行之气的运化模式是
宇宙规律的始然,不可不通。自然界的一切物质运动都是以这种模式进行运动的,
人体也是如此,人体上的五行之气就是按照这种气机运动模式进行运化,使人有
了生命的活动。
在中国古文化对于天体的研究中,对于这种五行气机运化有详细的图
解说明。




轸翼张




戊 角
参 亢
觜 东乙氐
毕庚西 房
昴 方甲心
胃辛方 尾
娄 箕
奎 己



斗牛女虚
癸 壬
北 方
宿五运图
二十八星
从人体的体位来看,人体的右肩处于空位的位置,左足也是处于空位的位 置,这样在人体上就形成了一条气机运行的通道,右肩的位置就称为天门,左足 的位置就称为地户。根据阴阳互根的原理,人体的左肩与右足也是一条气机运行
在《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中说:“清阳上天。浊阴归地,是故天 地之动静,神明之纲纪,故能以生长收藏,终而复始。”经文中的“神明”指的 就是人的心理活动,一个稳定的心理状态会使人体气机运化状态有规律的运化, 形成一个很有规律的气机周流状态,反之,就会严重的影响人体气机的正常运化, 导致气机出入升降功能的紊乱,从而影响人体外气机场与五脏气机运化状态,这 是人们身体是否健康的重要基础。因此,调整人的心理活动状态对人体的气机出 入升降功能的调整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在上之心肺,从右而降;在下之肝肾,从左而升;在中央之脾脏,为升降之枢纽。
人体气机在脾的斡旋下,升降有序,维持着正常的生理活动。
气机升降因时而变化的特征是,春夏属阳而主升浮,秋冬属阴而主沉降。
人体气机之出入升降
人体气机的出入升降是人体生命活动首要的功能。它直接影响着 人体的体内气机与体外气机,五脏与五脏之间,五脏与六腑之间,五脏与气血津 液之间,五脏与四肢之间,心理与生理之间的运化状态。可以说,气机出入升降 功能状态的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着人体的健康与寿命。
气机出入升降的作用对人体的生理功能运化十分重要,能够起到 吐故纳新,活化机体功能的作用,出入升降功能一旦紊乱,人体的生命和健康状 态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中医学对人体气机运化是以气机出入升降的状态 为评判标准。在中医学经典《黄帝内经——六微旨大论篇》中就有其详尽的说明: “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 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 生化息矣。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化有大小,期有远近,四者之有,而贵常守, 反常则灾害至矣”。我们从这段经文中可以看到,中国古人对人体气机的出入升 降的作用异常的重视,它关系到人的生命与人的心理和生理运动。如果没有了出 入升降,人的生命与生理活动也就不存在了,人之所以有生命与生理活动,就是 因为有了气机的升降出入。气机的升降出入使人体体内气机与体外气机场有了很 好的交流与沟通,从而带动了五脏六腑功能的运化,形成了很好的的作用。人体 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吐故纳新,因此,保持气机出入升降功能状态的稳定,对人 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否则,人体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疾病,生命就会受到危害。
气机的出入升降在中医学的理论中,是泛指人体内外气机整体的 出入升降的作用性能,不是对人体体内脏器和某一项功能的单一运动而言。从中 医学基础理论人天本一的角度看,人体的气机出入升降功能与人体身外气机能量 场的运化有着紧密的联系,人体体外气机能量场的运化状态决定着人体气机出入 升降功能的作用。
气机的出入升降是指人体整体的功能代谢而言,是中医学整体观 的体现。人体消化系统、分泌系统、排泄系统等都在气机出入升降功能的带动下 进行整体而有规律的运化,一旦气机出入升降出现紊乱,这些系统就会出现紊乱。 同时,气机出入升降功能的紊乱会影响到人体内外气机的相互作用,如果人体体 内气机出紊乱也会引起气机了入升降功能整体性的紊乱。
的通道,只不过是这条气机运行通道与右肩和左足有性质上的差别。左肩与右足 的通道为虚,右肩与左足的通道为实,在人体上形成了交叉形式的气机运化状态。
这两条气机运行的通道对五脏气机和人体整体气机的运化有着 很重要的作用。 我们同时也要注意:在人体上,气机的运行方向不是单向运行的,在气机向一个 方向运行时,还有与其相反逆行气机在同时运行,形成了一正一反一实一虚的运 化机制。正是这种气机运化机制带动了人体气机进行不断的运动。
人体五脏与其他功能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就如同一部精密的计 算机,各项功能在宇宙自然规律中有机而整体统一的进行着运化。而进行运化的 基础是在人体内外气机场运化之上。中医学古典理论认为,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 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人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以气为本源,因此,气机运 动是人体气机出入升降状态好坏的重要因素之一。
人体内部气机的运行模式 人体的气机运行模式是一个圆。这个圆不是人体自己所规定的,而是天体的 运动在人体上的反应。比如地球的自转出现了黑夜和白天,黑白交替,轮转不休, 就成了圆;也如地球绕太阳一周,形成四个季节,每年如此,便形成四季更替的 圆。反应在人体,便是气机循环上的圆。 传统中医就认为,上心下肾,左肝右肺,中间为脾胃。以脾胃为中心,上下 左右则构成一个圆,此圆的运动模式是左边升,右边降。如此轮转不休,则是一 个健康的人,如果圆圈转动偏颇,则气机失常而为病,如圆圈不转,则气机不动 而人死亡。 换句话说,也就是说气机开始上升的起点为肾,终点为心,负责上升的是肝, 负责下降的是肺。这就是四脏的本性,只要四脏有能量供应,便不停发挥上述的 作用。转动正常则精神平和而能起用,不正常则精神失常而现病态起用不遂。 圆圈不转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能量供应不足。供应能量的是脾胃,假 如脾胃不好,则吃进去的食物难以转化为人体的能量,那么四脏的能量来源就不 能保证,失去了能量,自然其本身的功能得不到正常的发挥,圆的运动就失去正 常。所以脾胃被称为后天之本。调理脾胃者,建中、理中二方也。 阳气主升;阴液主降。故人体的气机升者,阳气之用也,降者,阴液之功也。 肝气主升,然肝气不能骤然而升,乃缓缓的上升,以化心火。肝气之所以缓慢正 常的原因,是有阴液的制约。假如阴液的制约不足,则肝气上升急速而出现病态, 比如气上撞心,心中疼热,甚或巅顶疼痛,木气化火,则上部火气旺盛。然而肝 气上冲,居于上部,则下部必然是虚寒之表现。上部有热,则火刑金表现为消渴, 口燥咽干,溃疡等,下部虚寒则表现为小便频,腰膝冷,拉肚子等,中部脾土无 阳,不能消磨水谷,所以饥饿但不愿意吃饭。这是左路升的太过出现的病态。此 为乌梅丸证。 如果左路升不起来,也就是阳气弱,阴液寒冷,气上升力度太弱,肝木不能 化为心火,则表现为阳虚的症状,怕冷,手脚冰凉,精神不振,面色苍白,小腹 疼痛,拉肚子,小便淋漓不通,月经过多或崩漏等。此为当归四逆汤证。 左路升不起来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肾中阳气虚弱,无力蒸腾,表现为下焦虚寒, 心阳不足,目前大多数的心脏病、前列腺等疾病多属此类。 正常的人体肝气能缓缓的化火,此火不过旺也不过衰,为一平缓的气机。就 在于其阴阳的和合正常。故右路气机的下降也由类似的问题。阳主升,阴主降, 此时以阴气的下降为主,在阳气的制约下缓缓的下降。也就是露水的形成过程。 阴阳正常,则气机缓缓下降,金生水载阳以入肾。如果水质不足,则下降的力量 太小,阳升的力量太大,则气机就不能下降。由此,则气机上逆,出现上气咳嗽 之证,因而咽喉干燥。 假如肺气降的太快,则心神自然不安,因为火的功能没有得到宣发,则神智 不清,由于肺气旺故,则悲戚之情常存,悲哀不能自已,如神灵所主。治疗以甘 麦大枣汤。肺气旺,由木气弱,小麦之生长功成于春,秉木气之全,故能助木以 制金。 假如心阴不足,则也不能正常下降,由于肾阴即为心阴所化,所以也可以说 是肾阴不足。此时用炙甘草汤来治疗。以生地养阴,阿胶养心血,麦冬清降,参 枣草运中,用桂枝和生姜来运化。麻仁来润燥。心阴不足,也就是好比油少,燃 烧中突然油断了,自然出现脉结代之相。所以炙甘草汤可以看做是给心脏加油用 的。同时也是给肾脏补阴的处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