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月经量少的中医治疗

月经量少的中医治疗

月经量少的治疗月经量少(月经过少)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明显减少,甚至点滴即净;或经期缩短不足两天,经量亦少者,均称为“月经过少”。

属月经病。

月经过少常与月经后期并见,常伴体重增加。

该病发生于青春期和育龄期者可发展为闭经,发生于更年期者则往往进入绝经。

病因病理月经量少是指月经来潮时经量较正常人为少,多因血虚、气滞、血瘀、寒凝血脉、痰阻等原因所致。

月经过少的病因病理有虚有实,虚者多因素体虚弱,大病、久病、失血或饮食劳倦伤脾,或房劳伤肾,而使血海亏虚,经量减少;实者多由瘀血内停,或痰湿壅滞,经脉阻滞,血行不畅,经血减少。

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明显减少,甚至点滴即净,或经期缩短不足两天,经量也少者,称为月经过少,又称经水涩少。

一般认为经量少于30毫升,即为月经过少。

本病常为闭经的前驱表现。

月经过少可与周期异常并见,如经期量少或后期量少。

如属口服避孕药或肌注避孕针而导致月经过少,则应停药,并可参照本病论治。

月经过少的诊断,一般是指连续发生二次以上。

如一贯正常的,突然过少者,应注意是否受孕早期的先兆流产,或异位妊娠所表现的少量阴道出血,必须进一步做有关检查以鉴别。

常见原因:1、过度节食的女性会发生月经量少。

2、作息无度的女性容易发生月经量少,因为女性在经期受寒冷刺激,会使盆腔内的血管过分抽缩,就会出现月经量少,甚至闭经的症状。

3、生闷气或遇到刺激和心理创伤,都容易导致少女月经量少。

月经少还可能有以下原因:常见的是内分泌原因,如各种激素分泌异常或不排卵等;另外可能是子宫内膜本身的原因,如子宫内膜结核引起内膜病变或人工流产、刮宫引起子宫内膜薄、先天性子宫小等。

辨证分型基本类型本病临床分血虚、肾虚、血瘀和痰湿四型。

血虚:月经量少或点滴即净,色淡,头晕眼花,心悸无力,面色萎黄、下腹空坠。

舌质淡,脉细。

肾虚:经少色淡,腰酸膝软,足跟痛,头晕耳鸣,尿频。

舌淡,脉沉细无力。

血瘀:经少色紫,有小血块,小腹胀痛拒按,血块排出后痛减。

舌紫暗,脉涩。

痰湿:月经量少,色淡红,质黏腻如痰,形体肥胖,胸闷呕恶,带多黏腻。

舌胖,苔白腻,脉滑。

临床诊断诊断要点1.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明显减少,甚至点滴即净为本病的诊断要点,常与月经后期并见。

2.有些药物可引起月经过少,如避孕药、治疗精神病药、抗肿瘤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类药物(如他莫昔芬、丹哪唑、内美通等),此外雷公藤片、溴隐亭等药也会引起月经减少,临诊时应详细询问有关病史。

3.多次人工流产手术或手术粗暴,损伤子宫基底层内膜或宫腔黏连,都会引起月经过少,故也需询问人流手术情况。

产后大出血有时先表现月经过少,继而闭经。

4.无排卵型功血单纯月经过少的情况比较少见,有时是无排卵闭经的先兆。

多囊卵巢综合征也可见月经过少,常伴月经后期,体重增加,继而闭经。

卵巢早衰者也是先表现月经过少,继而闭经。

5.月经过少伴月经后期者首先应排除流产或宫外孕,尿、血妊娠试验和B超都可予以鉴别。

要诊断和鉴别诊断以上疾病,下列内容可供参考:(1)仔细询问病史:以往月经史,有否停经史、生育史,有否人流手术史,有否慢性病或服影响月经的药物史,有否妇科疾病史等。

(2)妇科检查:内、外生殖器有无特殊异常情况,如果为多囊卵巢综合征者,双侧卵巢稍增大;子宫内膜异位症者一侧或双侧卵巢增大,呈囊性,与子宫黏连,子宫体固定后倾、子宫峡部可扪及结节。

(3)盆腔B超(或阴道B超):对诊断流产、宫外孕、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多囊卵巢综合征、宫腔黏连等有参考价值(详见各病诊断)。

(4)血内分泌检查:检查项目如T、PRL、FSH、LH、E2、P等,对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无排卵功血等有参考价值参见有关章节)。

如服用性激素类药物,可影响血内分泌报告结果。

临床检查经血过少一般会抽血检查,检查促卵泡素、黄体生成素、雌激素、催乳素、黄体酮,来确定是卵巢还是脑垂体的激素出问题。

其次量基础体温制图,以观察是否有排卵,或是否出现黄体酮不足的情形。

还可超音波检查,侦测子宫内膜厚度及是否排卵。

如果是因子宫粘连造成子宫颈堵塞引起,可用子宫镜分开后置入避孕器,再用激素治疗3个月。

假如是黄体酮不足,可以补充黄体酮或使用卵巢治疗。

放松心情,减少生活上的压力也有助于月经正常。

怎么辨别月经是周期性子宫出血的生理反应,怎样才能知道月经量多了还是少了呢?专家介绍说,一般每次月经量30毫升是太少,180毫升又过多。

正常的应该是每次60毫升。

这就需要我们平时留意卫生巾的使用量,每个周期不超过两包。

假如每次用三包卫生巾还不够,每片卫生巾都是湿透的,就属于经量过多;相反,每次月经一包都用不完,则属经量过少,应及早去看医生。

治疗方式家庭治疗措施女性的好朋友——月经,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也是反映女子健康与否的一个标志。

但中医学认为经血是人体之阴血,经血的不断损耗,会使女性机体相对容易处于血分不足的状态,加以紧张的工作、快速的生活节奏和不良的生活习惯,使女性的月经推迟。

而女性月经结束后的第1天到第7天,身体大量分泌雌性激素、全身生理细胞活跃、新陈代谢加快,处于一个内在巅峰状态,亦称女人的“黄金七天”,此时进行任何调理都会事半功倍!月经期间,许多女性会出现身体不适的情况。

因此,在经期到来前三天,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决定运动形式,以较为轻柔、舒缓、放松,拉伸的运动为主,如冥想型瑜伽、稳迈舒运动按摩、初级的形体操,或只是在家做一些简单的伸展动作。

经期第五天,身体开始恢复,此时可以开始进行慢走、慢跑等有氧运动。

不过,还是要避免一些球类及负重较大的运动。

通过这些轻运动帮助身体血液顺利流通,缓解压力。

运动期间,一定要避免对腹腔施压、避免将腿位抬得过高。

如果感到疲劳或发现出血量突增或暴减的情况,需立即停止运动。

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保持私处的清洁,使用可有效抑杀妇科病致病病菌的洗液,不仅在清洁私处的同时有效抑杀病菌,还可增加私处自身抵抗力。

女属阴,女性的生理结构比较复杂,身体各器官比较脆弱,稍不注意便可引起妇科器官的生理和结构紊乱,进而引发妇科病。

妇科常见的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体寒肢冷、痛经、月经量少、月经不调、宫寒不孕等都可以通过相应的治疗配合中药按摩、足浴达到治疗目的,同时,还可通过足部反射区的刺激,常用的是稳迈舒运动按摩轮,由按摩轮带动的下肢整体协调运动,涉及大腿、小腿、膝关节、踝关节、脚底及脚趾等多个部位肌肉、骨骼,并重点针对足底和足侧产生按摩效果,可有效调节人体生理机能,提高免疫系统功能,缓解月经失调。

达到防病、保健、强身的目的。

中医治疗中医学认为治疗月经量少应先明确病症原因,即可对症施治。

中医认为经水出于肾,故调理月经的根本在于补肾。

补肾法以填补精血为主。

脾的功能是化生血液,补脾胃可以充足身体的血源。

扶脾法以健脾升阳为主。

而疏肝理气的目的则在于调畅气机,疏通气血,如果气血调和,则月经通调。

疏肝法须掌握郁结之主症。

胞宫位于中焦,而逍遥调经贴直接贴于肚脐和后腰腧穴之上,药效通过渗透直接作用于病位,不仅避免了口服煎药的药性在体内散失,其效果和时间还会更快更持续。

凡开内服药必得对症,若不对症效果则不佳,甚至还会引起负面作用,同时,内服用药往往会对其他脏腑造成一定的破坏,使本已虚弱的身体遭受双重打击。

而外用膏药则没有这样的弊病,而且本膏药有温腰暖肾、疏肝解气之功效。

即使无病症患者,只要有腰酸气郁症,贴此膏药也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编辑本段中医辨证月经量少中医辨证1 、辨证立足肾虚血亏对于月经后期,月经量少,传统理论认为辨证当分虚实,虚有肾虚,血虚,阴虚,阳虚。

实有寒凝,气阻,痰凝。

长期的临床经验余认为月经后期,月经量少虽有虚实之分,但以虚为主,肾虚血亏,冲任不调是其主要病机。

2 、治疗调肾益精治其本养血益气培其源。

针对上述病机辨证,余依据“调肾乃调经之本”,“血是月经的物质基础”,“气是血脉运行的动力”拟订调肾益精,温润添经,养血益气为主的治疗方法,以调经基本方加减组方。

3 、融会贯通,排卵还当祛痰除湿,活血通络月经后期,月经量少,现代医学多认为与卵泡发育不良或无排卵有关,因此,促排卵是调经治疗的主要环节,治疗除以理肾益精,养血益气为基础方外,余认为还应根据患者体质因素加减用药,融会贯通,辨证使用通络之品以促排卵,若形体肥胖多痰,或多毛,当合化痰药加减以祛痰除湿通络;痰湿化热或外感湿热之邪,当适当加清热除湿通络之品;若素性抑郁易怒,则加疏肝通络之品;对于活血通络之品可用于月经中期或贯穿始终。

分型治疗1.血虚治法:养血和营调经。

方药:党参12克黄芪12克茯苓12克炒白术10克大白芍12克当归9克川芎6克熟地12克仙灵脾9克山茱萸9克鸡血藤12克加减:脾虚食少者,加砂仁3克(后下)、陈皮6克;经期者,宜加红花6克、川牛膝9克、路路通10克;四肢不暖者,加桂枝6克;下腹隐冷者,加文叶9克、乌药9克。

2.肾虚治法:补肾养血调经。

方药:菟丝子12克杜仲10克枸杞子12克山茱萸9克当归9克熟地10克淮山药12克白茯苓10克巴戟天10克仙灵脾10克补骨脂9克加减:经期加莪术12克、香附9克;畏寒肢冷者加桂枝6克、熟附片9克、乌药9克。

3.血瘀治法:活血化瘀调经。

方药:桃仁9克红花6克当归10克川芎6克赤芍9克生地9克香附9克失笑散9克(包煎)乌药9克泽兰叶12克京三棱9克加减:瘀久化热者加丹皮9克、炒山桅10克;腹胀者加枳壳9克、木香9克;经少不畅腹痛者加桂枝6克、莪术12克、王不留行籽9克;气滞血瘀者加木香9克、小茴香6克。

4.痰湿治法臊湿豁痰通络。

方药;白茯苓12克法半夏10克陈皮6克炙甘草3克苍术9克香附9克胆南星10克枳壳9克六神曲9克丹参12克加减:经期者,加没药9克、路路通10克、益母草15克,去甘草;苔白腻,院问者,去甘草,加木香9克、砂仁3克(后下);肾虚者,加锁阳10克、熟附片9克,或紫石英15克。

5.宫寒型。

这种体质常发生于爱吃冰冷食物的女性。

月经较易延后,经量较少或颜色较暗,有些在月经来前或来潮时小腹冷痛,剧烈时甚至脸色发青,四肢冰冷,热敷则疼痛可稍微减轻。

诊察时,常可发现舌质颜色较淡,舌苔白,脉沈紧。

治宜温经散寒,并应忌吃生冷的食品。

用生姜15克,艾叶10克。

水1碗煎至半碗去渣,鸡蛋1个去壳搅拌,放入汤内煮熟服食,每日1--2次(艾叶用量不宜太多,每次60克即可,若食用太多会有恶心,呕吐的副作用)。

6.肝郁型。

月经周期较不规则,月经来潮前易多愁善感,烦躁易怒或情绪不稳定,乳房易胀痛。

舌边暗,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常见于经前紧张症候群。

治疗宜疏肝解郁。

取鲨鱼1片洗净。

香附拍破,与姜丝铺在鱼肉上,抹盐,入蒸锅隔水蒸约40分钟(体内燥热者不宜食用)。

其它疗法1.耳穴埋藏取肾、子宫、内分泌区,以油菜籽、磁石,耳针埋穴,每日自按3次,每次3分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