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造口并发症的处理技巧

造口并发症的处理技巧

1. 指导病人正确度量造口大小,避免底板经常摩擦造口 边缘。 2. 较小的肉芽用硝酸银点灼。 3. 较大的肉芽使用电灼。
肠造口周围并发症
造口旁疝
造口位于腹直肌外 筋膜开口过大 腹部肌肉软弱 经过多次手术 持续腹压增加
造口旁腹外疝
罕见,严重。往 往在术后短期内 发生。 预防:
1. 减轻腹压 2. 牢固缝合造口与 周围腹壁组织。
造口水肿
1. 高渗盐水(3%)纱布湿敷。 2. 注意造口袋的裁剪技巧。 3. 底板口径要比造口大2~3mm。
注意:密切观察造口颜色。
造口狭窄
造口缩窄及紧拉,造口皮肤开口细小,难于看 见黏膜或造口皮肤开口正常,但指诊时手指难 于进入,肠管周围组织紧缩。 指检:箍指。 处理:扩肛、手术
毛囊炎
及时剃除毛 发,重新评 估并指导病 人撕离造口 袋的技巧。
造口机械性损伤
原因:撕离造口袋是 用力过急过猛。 处理:
1. 撕离造口袋或清洗时 动作要轻柔。 2. 改用粘性较轻的底板。
造口周围静脉曲张
交界处出血,量多 皮肤青紫,血管曲张,压之 褪色,表面无渗液 处理:
造口护理要点
1. 严密观察造口及周围情况,预防造口 并发症; 2. 注意保护、避开压迫切口; 3. 术后及时粘贴造口袋; 4. 注意保护造口周围皮肤,预防为主; 5. 粘贴前应保证造口周围皮肤干燥; 6. 及时排放袋内粪尿; 7. 发现异常时及时就诊造口门诊或咨询 专业医护人员。
造口护理操作流程
1. 2. 3. 4. 柔软底板 软化大便,减少摩擦 涂金霉素软膏 保肝治疗
造口处肿瘤
肿瘤复发 易出血 恶臭 处理:
1. 轻擦洗 2. 护肤粉 3. 切除肿 未破溃——皮肤保护膜涂抹、待干
已破溃——生理盐水清洗破溃处,溃疡粉 喷洒,防漏膏涂平分离处,粘贴造口袋。
过敏性皮炎
对造口袋或粘胶底板过敏 皮肤过敏测试方法:剪一小块底板,贴于耳后皮 肤,观察24小时,局部皮肤红、痒、痛等不适症 状者,为阳性。
处理
过敏史,如过敏严重及原因不明, 可做过敏试验 另一类造口用品 外用类故醇药物,涂药10分钟后, 用清水洗净,干后贴袋 若情况不改善,可能需皮肤科诊 治
并发症常见原因
未行术前定位 患者自身原因 手术原因 造口护理技术欠缺 护理器材使用不当
出血
72小时内 纱布加压 1‰肾上腺素溶液浸湿的纱布压迫 云南白药粉外敷+纱布压迫 更多的出血:通知医生检查,拆开、结扎, 彻底止血 注意:观察出血量、色
缺血坏死
粘膜发黑、发紫
2.尿路造口
造口的分类
根据造口形式:
1. 单腔造口 2. 袢式(双腔)造口 3. 分离造口
造口的分类
按留置时间:
1. 临时性造口 2. 永久性造口
根据造口肠段分
回肠造口 盲肠造口 升结肠造口 横结肠造口 降结肠造口 乙状结肠造口
造口护理
更换造口袋,观察排泄物性质、颜色、量; 清洗造口周围皮肤,减轻异味; 防治造口及其周围皮肤问题,增进舒适。
• 血液供应不足 • 术后72h内,严重的并发症
观察造口血运:
宜选用透明的造口袋 玻璃试管插入 手电筒垂直照射
部分坏死 完全坏死
处理
部分坏死:生理盐水纱布湿敷,待坏死组织与正 常组织分离脱落。 完全坏死:再次手术,切除坏死肠管并重建造口。
造口皮肤黏膜分离
皮肤黏膜分离是指肠造口处肠黏膜与腹壁皮肤的 缝合处分离,常发生于造口手术后早期。 常见原因:造口局部缺血坏死;造口黏膜缝线脱 落。
处理:尽快手术 回纳。
造口周围皮肤炎
1.粪水性皮炎(最常见) 2.过敏性皮炎 3.放射性皮炎
粪水性皮炎
造口位置差 回肠造口没有形成适当的突起乳头 造口护理不当 皮肤皱褶造成渗漏
处理
检查刺激原因---去除 治疗皮肤问题 重新指导患者选择造口用品 指导患者正确的安装技术
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示意图
处理技巧
用棉签探查分离深度 清除坏死组织,生理盐水清洗分离处及造口, 蘸干 选择敷料填塞分离处 亲水性敷料(溃疡粉);藻酸盐敷料填塞 防漏膏涂平 粘贴造口袋
处理技巧
注意:一般2-3天更换敷料一次,直 至分离处愈合;皮肤黏膜分离处愈合 后,指导扩肛,预防造口狭窄。
肠造口并发症的 处理技巧
湖南省人民医院 造口治疗师 杨芙蓉
造口的定义
造口(stoma)在希腊语中含义指开设在 腹壁上的口,它是因疾病治疗需要,在腹 壁上开口,将一段肠管拉出,翻转缝于腹 壁,用于排泄粪尿。造口没有括约肌,不 能控制尿粪。
造口的分类
根据目的: 1.肠造口(人工肛门)
结肠造口 回肠造口
除袋 清洗、抹干 皮肤保护及异常处理 测量造口、裁剪底板 粘贴 封口
肠造口并发症
1.肠造口(自身)并发症 2.肠造口周围并发症
1.肠造口(自身)并发症
出血 缺血坏死 皮肤黏膜分离 水肿 狭窄 回缩 脱垂 肉芽肿
2.造口并发症的分类:
造口旁疝 造口旁腹外疝(小肠膨出) 黏膜移位 尿酸结晶 增生 粪水性皮炎 造口周围皮肤炎 过敏性皮炎 放射性皮炎 毛囊炎 机械性损伤 造口周围静脉曲张 肿瘤转移
造口回缩
肠管长度不足 肠外置时有张力 缝线脱落过早 支撑棒拔除过早 术后体重猛增
造口脱垂
肠管固定于腹壁不牢 腹壁肌层开口过大 腹压增加 腹部肌肉软弱
造口周围肉芽肿
通常发生于黏膜与皮肤接触处。或多或少地围绕 着切口边缘生长。 原因:大部分由缝线引起,也可以因坚硬的造口 物品刺激造口边缘所致。 处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