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民主政治依法治国》导学案本课考点:1、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重要目标 B2、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 A3、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 A4、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C5、依法治国要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B6、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 B(一)考点解析1、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重要目标 B具体要求:理解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重要目标,解释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容和实质,运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知识解释相关的社会政治现象。
民主具有多方面的内容,从根本上说,民主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包括国体、政体、政党制度等。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构成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制度,是民主在当代中国的主要实现形式。
中国民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A中国的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
B中国的民主是由最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
C中国的民主是以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可靠保障的民主。
D中国的民主是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原则和活动方式的民主。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这是由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决定的。
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即人民民主。
(1)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我们要建设的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其中,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之一。
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邓小平)”。
(2)民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
民主与富强、文明、和谐一起,构成社会主义的四位一体的目标。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①只有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才能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而共同奋斗。
②只有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才能把人民群众的智慧集中起来,形成正确的决策,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所以说,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
例如:CC1、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不是少数人的民主,而是最广大人民的民主。
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A.一切权力属于人民B.民主集中制C.人民当家作主2、从根本上说,民主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它包括()A.民主制度、民主权利、民主作风等B.政治民主、经济民主、文化民主等C.国家性质、国家政体、政党制度等2、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 A具体要求:识记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例举或辨认体现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基本要求的社会政治现象。
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定的体现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意志的法律和制度,它是立法、守法和执法的总称。
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有法可依。
这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根本前提。
有法可依指的是要立法,要制定各种法律、法规。
(2)有法必依。
这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
有法必依要求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人民,不折不扣地依照法律规定办事,严格遵守法律。
(3)执法必严。
这是社会主义法制权威的体现。
执法必严要求严格遵守法律规定,严肃执行法律规定,切实按照法律规定的原则和内容办事,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办事。
②包括:A、要求严格保障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和审判权,不受任何干扰。
B、要求严格贯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一切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决不能徇私枉法。
C、要求严格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贯彻“有错必纠”的方针。
(4)违法必究。
这是社会主义法制强制力的体现。
①要求对于一切违法行为,都要依法认真追究,使违法者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
②要求切实贯彻“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任何人都不得凌驾于法律之上,享受法律以外的特权。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四个方面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必须全面贯彻实施,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顺利发展。
附: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1)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基础。
①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产生的前提。
②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力量的源泉。
(2)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①社会主义法制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②社会主义法制为人民行使民主权利指明了方向。
③社会主义法制保障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
例如:CA A3B2 BCCC B1、以下体现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违法必究”基本要求的是()A.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B. 严格保障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国家行政机关干预C. 要求对于一切违法者,不论其职位高低都必须平等地追究法律责任2、2017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紧接着的刑法修改:在公共场合侮辱国歌的行为被写入刑法,情节严重的可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
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看,材料体现了()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违法必究3、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基本形成,使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A.基本实现了有法可依B.提供了健全的法制保障C.维护了法制的权威和尊严4、执法必严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权威的体现。
下列体现执法必严的是()A.海南省确定水污染物税额标准B.公安部严打粤港边界偷渡活动C.杨秀珠贪污、受贿案获刑八年5、以下体现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执法必严”的是()A.《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信用卡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开始实施 B.依法反腐既“打虎”也“拍蝇”C.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6、以下体现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执法必严基本要求的是()A.我国实行官员问责制,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B.党中央坚决“打老虎、拍苍蝇”,强力反腐C.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最高院改判聂树斌案7、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依法惩治“村霸”和宗族恶势力犯罪积极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的意见》强调,各级检察机关要坚决依法惩治“村霸”和宗族恶势力刑事犯罪,突出打击为“村霸”和宗族恶势力充当“保护伞”的职务犯罪。
意见内容突出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8、2016年6月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多次审议《民法总则》草案,并且向社会全文发布,公开征求意见。
2017年3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获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
从民主与法制的关系看,材料表明()A.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B.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基础C.有法可依是社会主义法制的根本前提3、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 A具体要求:识记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例举或辨认反映我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社会政治现象。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内涵:(1)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
依法治国是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等形式和途径,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而国家公职人员只是在人民授权的范围内某些权力的执行者。
(2)依法治国必须制度化、法律化。
依法治国是以“法治”代替“人治”,国家的各项工作都必须依法办事,不能因人而变。
(3)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依法治国,是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的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首先依宪法治国。
要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
例如:C C A1、党的十九大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
以下做法体现坚持依法治国的是()A.深化民族团结教育,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B.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C.加大全民普法的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2、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明确依法治国的主体是()A.中国共产党B.国家政权机关C.广大人民群众3、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要紧紧牵住司法责任制这个“牛鼻子”,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以至公无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
这强调的是()A.人民法院要公正司法 B.人民检察院依法监督 C.公安机关要严格执法4、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C具体要求:综合运用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的知识,分析相关的社会政治现象并揭示实质,论述相关观点,并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我国的宪法和法律是在党领导下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具有普遍的效力和至上的权威。
①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
(领导立法)②党领导人民遵守宪法和法律。
(带头守法,依法执政)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都要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办事,自觉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党要加强和改善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的领导,应该努力使自己的政策主张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坚持依法执政,依法治国。
(2)实施依法治国对加快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步伐,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具有十分的重要意义。
①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只有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使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国家政局的稳定;只有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严惩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才能保障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
②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市场经营活动的进行,市场秩序的维护,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宏观调控和管理,以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各个环节,都需要法律的引导、规范、制约、保障和服务。
在国际经济交往中,需要按照国际惯例和国与国之间约定的规则办事。
只有依法治国,才能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生产力发展。
③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发展科学,振兴教育,繁荣文艺,社会文明进步都必须由法律加以保障。
法律具有稳定性、规范性和权威性,是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对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有很大作用。
因此,社会文明进步离不开健全的法制,而且,法制愈健全,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文明愈进步。
例如:B B3A2 A1、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立法任务。
根据中央决策部署,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三次审议民法总则草案。
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