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9本棒状杆菌

09本棒状杆菌


• 结果:
• 应用:
微生物学检查法
• 采集标本:棉拭子取病变部位假膜边缘 • 涂片镜检:形态、异染颗粒 • 分离培养:吕氏血清斜面、亚碲酸钾平板
• 毒力鉴定:豚鼠试验、Elek平板毒力试验
Elek plate
防治原则
预防 人工主动免疫:注射白喉类毒素
(白百破三联疫苗,DPT)
DPT:白喉类毒素、百日咳菌苗、破伤风类毒素 人工被动免疫:注射白喉抗毒素 药物治疗:注射青霉素或口服红霉素
Diphtherotoxin的致病机制
作用靶: 心肌和神 经细胞。
C. diphtheriae的致病性
所致疾病:白喉,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乙类传染病 传染源: 病人及带菌者 传播途径: 呼吸道 致病过程: @ 鼻、咽粘膜繁殖产毒 炎性细胞 假膜 坏死组织 白喉杆菌
脱落
堵塞呼吸道
窒息
假膜脱落阻塞呼吸道 白喉早期致死的主要原因。 @ 毒素入血:全身中毒、心肌炎等
主要致病物质
白喉毒素diphtherotoxin:毒性强、抗原性高的蛋白质。
A链—抑制细胞蛋白质合成,引起组织坏死和病变。 B链—本身无毒性,可协助A链进入易感细胞。 由携带-棒状杆菌噬菌体的白喉杆菌产生。
索状因子cord factor:细菌表面的毒性糖脂,破坏哺乳
动物细胞线粒体。
K抗原:胞壁糖蛋白,抗吞噬、利于细菌定植粘膜。
锡克试验:调查人群对白喉的免疫力
锡克试验(Schick test)
• 原理: • 方法: 抗毒素+毒素=中和反应 皮内注射 毒素-试验侧 加热破坏的毒素-对照侧 24~48小时观察结果 有红肿(+),无免疫力 无红肿(-),有免疫力 检查机体对白喉的免疫力 预防接种前的筛选与接种后效果观察 流行病学调查
致病过程: 细菌在鼻咽部粘膜局部繁殖 : 白喉毒素入血
毒血症
毒素与易感细胞结合,引起各种表现: 心肌炎、软腭麻痹、声音嘶哑、肾上腺功能障碍。 心肌受损是白喉晚期致死的主要原因
免疫性
抗毒素免疫: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
机体还可通过其它方式获得免疫力:
六月以下婴儿: 母亲
成人:隐性感染、疫苗
易感者:1~5岁儿童
白喉棒状杆菌(C. diphtheriae)
C. diphtheriae的生物学性状
形态:细长微弯,末端膨大,常呈V、L形排列 异染颗粒 metachromatic granules:
储存的核糖核酸和多磷酸盐颗粒(鉴定)
Albert stain
Metachromatic granules
Neisser stain
A、Elek 平板试验
D、狄克试验
B、外斐试验
C、锡克试验
E、肥达试验
3、白喉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是____,晚期死亡的主 要原因____。
什么细菌能在亚 蹄酸钾培养基上 长出黑色菌落?
Elek平板毒力 试验和锡克 (Hale Waihona Puke chick test) 的原理及用途?
在吕氏培养基 (Loeffler medium) 上生长并能看到异 染颗粒的细菌为何 种病的致病菌?
类白喉杆菌
• 大多不产生外毒素 • 很少有异染颗粒 • 大多正常寄生于人体(鼻腔、咽喉、眼结膜、外
阴和皮肤等处),为条件致病菌 。
1、具有异染颗粒的细菌是:(____) A、 布氏杆菌 B、破伤风杆菌 C、白喉棒状杆 菌 D、结核分枝杆菌 E、脑膜炎奈氏菌 2、调查人群对白喉有无免疫力,可以采用:(___)
第21章 棒状杆菌属
(Corynebacterium)
Corynebacterium 概述
属放线菌,含短链分枝菌酸
G+
一端或两端膨大呈棒状
无荚膜、鞭毛及芽胞
白喉棒状杆菌(C. diphtheriae):致病性较强
类白喉杆菌(diphtheroid bacilli):多为条件致病菌
Methylene blue stain
吕氏血清培养基(含有凝固血清):
生长迅速,细小灰白菌落,异染颗粒明显。
亚碲酸钾血平板:黑色菌落(鉴定)。 分三型:轻、中、重。 抵抗力:对湿热抵抗力弱,抗寒冷和干燥。 变异:形态、菌落、毒力,S-R。
C. diphtheriae的致病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