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辩护提纲
彭桂林涉嫌故意伤害、非法拘禁、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一案 辩护提纲
一、关于非法拘禁罪的指控,作有罪但罪轻的辩护
(一)彭桂林在事中加入犯罪行为,系从犯
1、事前并不知道非法拘禁一事
证据卷一非法拘禁案彭桂林讯问笔录第129页:“问:你是否知 道张晓东要你和马怀统跟他去什么地方?答: 我不知道, 我当时就问 张晓东要去什么地方,但张晓东没有讲。 ”
3、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有组织地多次进行违法犯罪活 动,为非作恶,欺压、残害群众;
4、通过实施违法犯罪活动,或者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包庇或者 纵容,称霸一方, 在一定区域或者行业内,形成非法控制或者重大影 响,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
本案中,由张晓东领导的“洪兴帮”虽然人数较多,有明确的领 导者和固定的骨干,但区别于黑社会性质组织, “洪兴帮”或者其成 员并没有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包庇或者纵容,形成“保护伞” ,在一 定区域或者行业内形成非法控制。 张晓东自己经营的安居建筑公司和 佳天艺装饰公司均是合法的正常经营, 虽然张晓东等人实施了违法犯 罪行为,但是违法犯罪行为的目的并不是欺行霸市。
碍于平日与张晓东的交情以及彭桂林结婚时张晓东为其找人装 修房子花去1万多元钱的人情而殴打了受害人。 虽未受到胁迫, 但内 心的亏欠是彭桂林实施殴打行为的唯一动机。
因此,彭桂林的主观恶性很小、系从犯,应当比照主犯从轻或减 轻处罚。
、关于故意伤害的指控,指控不成立
(一)主观上不具有故意伤害的故意 故意伤害罪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 成损害他人身体健康 的结果,而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本案中互殴是由于双方在路上偶遇发生口角而发生, 事前并没有 通谋,张晓东、彭桂林等人犯罪动机是显示自己一伙人的“威风” 、 “煞气”,压倒对方,互殴中,也未使用任何器具,因此,可以看出 张晓东、彭桂林并不希望受害人的身体健康受到损害。
除杨瑞外其他人没有故意伤害的主观心理也在彭桂林、 杨瑞、余 伟等人的供述、陈述中得到印证:
(二)故意伤害乃共同犯罪中的实行过限, 对于超出共同犯意的 行为,应由实行行为的人单独承担责任
犯罪嫌疑人杨瑞因被打倒而临时产生了故意伤害的主观心理, 随 后其用刀捅受害人的犯意是超出了原本显示“威风”的共同犯意,是 属于实行过限的情形。 对于实行过限的行为, 超出部分的责任应当由 行为人独自承担。
因此,其他被告人仅在斗殴的范围内成立共同犯罪, 而犯罪嫌疑 人超出共同犯意的故意伤害行为应当由其独自承担。
“问:‘你和张晓东等人的关系?'答: ‘就只是朋友关系'。”
“问:‘你与上述洪兴帮的成员关系如何?'答: ‘均是普通朋友 关系,没有过多的深交' 。”
证明:彭桂林始终不认为自己加入了 “洪兴帮”。在这种情况下, 他主观上没有任何归属于这个组织的意愿, 是不能认定为参加黑社会 性质组织的。
2、客观上彭桂林不受“洪兴帮”领导和管理
证明: 主观上张晓东、 彭桂林等人并不希望受害人的身体健康受 到损害。 杨瑞的用刀捅受害人的行为并不是受到他人的指使, 而且是 在其他人不知道的情况下实施的。此种情形下,如其他人事后认可, 比如夸赞“捅得好”,尚且可以认为有共同的犯意,但从张晓东、彭 桂林笔录里可以看出,其他人对其故意伤害的行为是不认可的。
1、彭桂林讯问笔录(证据卷一第35、37页):“当时我见有个 伙子被杀着,我还问是谁杀的” ,“后来杀着人以后,张晓东还骂杨瑞 说给是不用刀就打不赢了” 。
2、杨瑞的讯问笔录(证据卷一第63页):“我和这个打着打着 他还还手打我,我这时才拿出随身携带的一把黑色的弹簧刀杀这个 人”。
3、受害人余伟的询问笔录(证据卷二第7页):“当时我还听他 们的人问是哪个杀着我,当时杨瑞说是他杀的” 。
2、在事中的殴打行为中加入
从该案主犯张晓东的供述(证据卷一第27页)得知:彭桂林参 与的非法拘禁李自云一事, 是张晓东手下已经将李自云带往非法拘禁 处,张晓东在前往该处时路上才遇到彭桂林, 彭桂林在不知道真相的 情况下跟随张晓东来到非法拘禁处,参与实施了殴打行为。
(二)为了讲义气以及碍于张晓东曾经帮过他的情面上才帮助张 晓东实施了殴打的行为,因此主观恶性很小
(二)彭桂林虽然实施了非法行为, 但该行为不应当归结为涉黑 行为。并且本罪要求的主客观要件均不构成, 其本人是出于所谓的江 湖义气而为黑社会性质组织实施违法犯罪活动或者提供帮助、支持、 服务,不应当认为是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
1、主观上彭桂林自己始终不认为自己是该组织的成员 彭桂林讯问笔录(证据卷一第38、50、52页) “问:你是否加入过‘洪兴帮'?答: ‘没有'”。
三、关于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指控,作无罪辩护
(一)由张晓东领导的“洪兴帮”不属于黑社会性质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 》对组织、领导、参加黑社 会性质组织罪中黑社会性质组织应当同时具备的条件规定为:
1、形成较稳定的犯罪组织,人数较多,有明确的组织者、领导 者,骨干成员基本固定;
2、有组织地通过违法犯罪活动或者其他手段获取经济利益,具 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以支持该组织的活动;
非法拘禁是彭桂林去找张晓东玩时被叫往非法拘禁处,
又碍于情面殴打了受害人
第二次: 金世纪路口双方互殴是临时起意的激情犯罪, 双方均有 过错。
区别于组织犯罪中事先预谋并付诸实践的犯罪行为, 彭桂林参与 的两次犯罪行为均有一定的偶然性。 普通的犯罪行为会在这种偶然性 的影响下被披上黑社会性质犯罪的外衣。 如当晚彭桂林与非 “洪兴帮” 成员一起与对方互殴, 那就不属于黑社会性质犯罪, 仅以共同犯罪人 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的人,就推定彭桂林的行为为参加黑社会性质组 织,这样的推理逻辑是不严密的, 还应当综合考虑嫌疑人是否为黑社 会组织成员。 实践中有很大一部人是主观上并无加入意图, 客观上也 不受犯罪组织领导和管理, 出于所谓的江湖义气而为黑社会性质组织 实施违法犯罪活动或者提供帮助、 支持、服务的人员, 按照以上推理, 这部分人就完全被认定为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 本案中彭桂林就是典 型的不受“洪兴帮”领导和管理,因江湖义气而为“洪兴帮”实施违 法犯罪活动提供支持。 因此,彭桂林的行为不应以参加黑社会性质组 织罪定罪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