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0齐白石的画教案1 鄂教版.doc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0齐白石的画教案1 鄂教版.doc

10 齐白石的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10个字,认识12个字。

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1、继续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2、继续加强识字教学,坚持在语言环境识字。

重视写字的指导,提高学生写字的技能。

培养学生结合语言环境,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齐白石的画的特点,感受齐白石画中美好的世界。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齐白石的画的特点,理解一些重点词句的意思。

难点:感受齐白石的画反映出来的美丽世界,感受齐白石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时数】1课时【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回忆导入。

我们曾经读过许多关于名人的故事。

还记得徐悲鸿吗?他最擅长画什么?(他画的马气势雄壮、四蹄生风。

)梅兰芳呢?(他小时候刻苦学艺,终于成为一代京剧大师。

)今天,我们又将走近一位名人,他与徐悲鸿、梅兰芳还是好朋友,梅兰芳还拜他为师学习画画,他就是——齐白石。

(板书“齐白石”)听说过他的名字吗?对他有哪些了解?学生谈对齐白石掌握的资料。

看来,同学们对这位大画家并不陌生。

简介齐白石:湖南湘潭人,中国近代画坛影响最大的画家之一,诗、书、画、印无所不能。

【此处为课件2】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他的画。

(板书:齐白石的画)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请同学们轻轻地把书翻到第51页。

自由读一读课文1、要求: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生字词。

同学们读书真用心,相信你们一定能把这些词读准。

(课件出示词语)【此处为课件3】贫.困扫.把面貌.著.名饥荒..源.泉描绘.丰富.蜡烛.老百姓.蝌蚪..向荣..稻穗.高粱.仿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欣欣(1)师:请大家自由的读一读。

(学生自由读)(2)师:请这一条的同学开火车,一人读一排。

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的字音读准了没有,词语连读了没有?(指名读)——读一排正一排的音(正确的的表扬:字音读准了,教师、学生及时纠正不对读音。

)注意读准:平舌音“穗扫”,翘舌音“著之烛甚”,前鼻音“贫源欣”,后鼻音“荒姓粱”(3)师:来,把这些词语齐读两遍。

3、师:词语会准了,相信大家一定会把课文读得更加流利,一边读一边思考:你都知道了什么?4、(指名3人说,如果前两名学生没有说到画的内容,教师就引导:你们真会学习,那他都画了些什么呢?)指名说。

(表扬语:A你可真会读书。

B你读的很认真。

C你太会学习了。

)5、师小结:听了刚才几个同学的介绍,我们明白了,这篇课文先向我们讲齐白石童年的生活经历,接着描述他的画的特点。

最后介绍齐白石对中国画的贡献。

6、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哪些段落重点写了齐白石的画?指名说(第4、6自然段)三、精读第4自然段(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内容)【此处为课件4】1、师:请大家默读第4自然段,看看齐白石都画了哪些画?指名回答:小鸡、蝌蚪、蝗虫、虾。

(教师相机板书:小鸡、蝌蚪、蝗虫、虾)2、师:你喜欢哪幅画?就把那个句子多读几遍,和同座交流一下为什么喜欢这幅画?3、师:谁来跟我们说一说?(教师做举手姿势)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相关的句子。

预设:生1:我喜欢他画两只小鸡正在争夺一条蚯蚓,因为小鸡正在抢一条蚯蚓。

(课件出示句子)【此处为课件5】他画两只小鸡正在争夺一条蚯蚓.(教师相机点红“争夺”,并板书:争夺)1、师:他们在怎样争夺?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自由回答(想象一下小鸡的眼睛会怎样?如果你是那只小鸡心里会怎么想?)2、师:把你的这种感受读出来吧!3、你真是一只好斗的小鸡)——现在请男生读——女生读4.你们还喜欢齐白石的哪幅画?为什么喜欢?我们接着交流。

(课件出示句子)【此处为课件6】他画一群一群的蝌蚪,在水中游动。

(相机板书:游动)师:小蝌蚪在这清清亮亮的池塘里游得可真快活!读出它们的快乐吧!5、师:我们接着欣赏齐白石的画。

(课件出示句)【此处为课件7】他画停在稻穗上的蝗虫,有绿色的翅翼,浅色的肚腹。

师:(他可真悠闲)谁还能从别的方面说说喜欢这幅画的原因吗?生:蝗虫有颜色像真的。

师:你可真会学习呀!齐白石画的蝗虫颜色真分明。

(教师相机点红“绿色”、“浅色”并板书)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6、继续欣赏齐白石的画。

他画的虾,身体还是透明的,仿佛要跳跃起来! 因为虾的身体是透明的。

【此处为课件8】(课件点红“透明”,并板书透明)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齐白石为了画好虾身体的透明度,齐白石经常去菜市场把虾买回家放在清水盆里长久地观察,仔细地揣摩,用墨色的深浅浓淡,终于达到了透明的效果,那真令人叫绝!你来读读这种感受。

生:我从“仿佛要跳跃起来”感受到齐白石画的虾就像活的,还跳动得很高哩。

(课件点红“跳跃”,并板书跳跃)师:同学们,齐白石画的有一幅虾图在国际上拍卖到1665万元人民币,他真有本事。

我们看到的哪里是画,简直就是一个个鲜活的小生命呀!7、师:指板书回顾第4自然段:同学们,齐白石“两只小鸡正在争夺一条蚯蚓。

他画一群一群的蝌蚪,在水中游动。

他画停在稻穗上的蝗虫,有绿色的翅翼,浅色的肚腹。

他画的虾,身体还是透明的,仿佛要跳跃起来!”平时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在齐白石的笔下都有充满生命的活力。

我们欣赏了齐白石的画,给你们都留下什么印象呢?生:生动亲切(教师相机板书:生动亲切)8、想不想欣赏齐白石的画?看看和你们想象的是不是一样?(课件出示4幅图)【此处为课件9】9、齐白石的画画得好,作者也写得活,让我们感受到了齐白石的画生动亲切。

师:你能根据板书把这些句子补充完整吗?(课件出示句子,学生说一句师点出相应的答案)【此处为课件10】他画两只小鸡(正在争夺一条蚯蚓。

)他画(一群一群的)蝌蚪,(在水中游动)。

他画(停在稻穗上的)蝗虫,(有绿色的翅翼,浅色的肚腹)。

他画的虾,(身体还是透明的,仿佛要跳跃起来!)10、师:同学们,作者先介绍了这四幅画,最后来了一个总结,我们一起读最后一句话。

这样先分说后总结,就是先分后总的构段方式。

【此处为课件11】四、拓展师:同学们,我们接着来欣赏大师的画。

(课件出示画)生欣赏。

【此处为课件12】师:画中的这些小事物都是农村里常见到的,在别的画家眼里是很难登大雅之堂,这些事物实在是太小、太普通、太不值得一提了。

文中有个词语叫做——生说答案,“微不足道”,师板书:微不足道“微”是什么意思?(微小)“不足”是什么意思?(不值)“道”是什么意思?(提起)齐读词语两遍。

板书:……五、小结。

齐白石虽然出身贫寒,但他刻苦勤奋,他执着地、用心地画着老百姓们的日常生活,直到九十多岁才去世,他由一位普通农民到木匠,最终成为中国画坛的一代巨匠。

得到毛主席、周总理的亲自接见,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

西班牙有个大画家毕加索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不敢去中国,因为中国有个齐白石”。

齐白石画的都是生活中最普通的事物,为什么大家对他会有如此之高的评价?下节课继续学习。

六、布置作业:继续查阅白石老人相关资料。

【此处为课件13】【板书设计】10 齐白石的画微不足道小鸡争斗蝌蚪游动生动亲切蝗虫绿色虾跳跃……【课后反思】本节课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教学流程。

课前学生提出的问题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实际教学中突破得还不够,学生掌握得还不充分。

这节课我由词语入手,让学生边复习生词,边回忆课文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学习目标后,提出上节课的疑问,抓住这节重点问题展开学习。

感受齐白石的绘画特点,突出两点,一是生动亲切,二是民间的活泼精神。

第四自然段由学生喜欢的图画和句子展开,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抓住关键词理解句子,学生们基本掌握,但读得还不够充分,还不能把体会到的感受通过朗读完全地表达出来,以后还要课堂教学继续练习这种方法。

本节课还有一重点是掌握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学生还不熟,虽然课堂上我逐步引导,但还是效果不理想,如何突破这个难点我也与老师们课后交流了一下,感觉我的语言还没有启发到位,还没有真正走进孩子们内心。

本想由扶到放再来理解“微不足道”这个词,但怕课上不完,匆匆上过,不知孩子们是否理解。

本节课后我反思了,有一些不足。

如课堂教学还是没放开,读的深度和形式还不够,老师讲的太多,总是担心学生体会不到位,而直接讲出了答案,没有给孩子足够探讨的空间。

总之,以后我要多学习,争取提高教学水平,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学生交流朗读以及感受,引导学生体会到是因为齐白石把画都画活了,所以才这么吸引自己,而这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关。

感情朗读最后一段话。

3.其实,齐白石还画过许多画,画过许多有趣的东西。

(出示一组画)你能不能像课文那样用一两句简单的话来形容这些话呢?4.指导学生交流并写下来。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齐白石的画》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齐白石的画最基本的一些特点。

作者先对齐白石和他的童年生活做了简单的介绍,强调农村生活的经历对他绘画的深远影响。

接着从两个方面具体介绍齐白石的画,一是讲他的画生动亲切,一是讲他对中国画的贡献,把原有的清雅孤高的面貌变得更具有民间的活泼精神。

最后总结齐白石的画让人们感受到生命的欣欣向荣,生活的幸福美好。

【作者介绍】蒋勋﹙1947年-﹚,台湾知名画家、诗人与作家。

福建长乐人。

生于古都西安,战后举家移居台湾。

自小成长于台北大龙峒,他认为自己的母语是西安的地方方言。

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艺术研究所毕业。

现任《联合文学》社社长。

1972年负笈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1976年返台后,曾任《雄狮美术》月刊主编,并先后执教于文化、辅仁大学及东海大学美术系系主任。

其文笔清丽流畅,说理明白无碍,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有小说、散文、艺术史、美学论述作品数十种,并多次举办画展,深获各界好评。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齐白石简介: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祖籍安徽宿州砀山,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

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

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

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

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

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

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

齐白石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写诗文。

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

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

著有《白石诗草》《白石老人自述》等。

齐白石的画:课后作业一、看拼音写词语。

zhù míng jī huɑnɡ xiǎo xiā fēng fù(著名) (饥荒) (小虾) (丰富)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