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1.党和政府加强对学前教育的领导 2.迅速恢复和规范各地的学前教育 3.加强幼儿师范质量管理
(五)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的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1987-1999)
1.改革学前教育管理体制 2.颁布学前教育行政法规,推动学前教育法制化和科学化 3.重视儿童权利和保护 4.规范企业办园 5.规范学前教育发展目标 6.学前教育师资素质的重要性被提到新的高度
根据法律法规内容不同,可划分为6个不同部门。 2、横向6个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986.4.12通过, 1992年颁布《实施细则》, 2006.6.29进行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1996.5.15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第三层次:由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教育行政法规。
如:《幼儿园管理条例》
第四层次:由省、市、自治区的权力机关及其常务委员会 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政 府规章——地方性教育法规。
如:《四川省义务教育实施条例》
第五层次:由国务院各部、委制定的政府规章——教育规章
如:《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因地而异)
1998.8.29通过
1993.10.31通过 1980通过,2004.8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2002.12.28通过
第二节
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一、我国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建立与形成
(一)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1949-1956)
1.设置专门机构领导学前教育事业 2.明确幼儿园的双重任务 3.改造旧学前教育与建设新民主主义学前教育并进 4.明确托儿所和幼儿园垢领导关系,加强托幼干部的培训 5.依据“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发展学前教育事业 6.注重学前教育师资培养 7.不断提高幼教质量
(六)20世纪的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2000年至今)
1.加大力度开展以课程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基础教育改革 2.学前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 3.重点解决“入园难” 和“入园贵” 问题 4.加强师资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5.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6.安全问题成为关注的新重点 我国学前教育法规呈现出规范性、强制性、稳定性、独特性的特点。
(一)教育政策体系 1、教育质量政策 解决的是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问题。 2、教育体制政策 解决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问题。 3、教育经费政策 解决如何筹措、分配和使用教育经费的问题。 4、教师政策 解决如何建设一支数量足、质量高的教师队伍的问题。
二、教育政策体系和教育法律、法规的体系
(二)教育法律、法规体系 根据立法主体地位及法律形式的不同,可划分为5个不 同层次。
1986开始在全国执行九年制义务教育 2017年两会热议十二年义务教育 欧美及香港、澳门等地已实行15年义务教育……
外部关系: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内部关系: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2017年国家对教育的政策 1、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将全部享受“两免一补”政策 “两免一补”是指“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和对家庭经 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 2、2017年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将覆盖所有国贫县 3、中考改革“两考合一”重视综合素质评价 4、2017高考大纲修订 重视文化常识考查 5、我国首个盲、聋、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将实施 6、职业院校教师将获得更多培养机会 2017年教育部最新政策出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深入实施,高等学 校教育管理和育人实践发生了巨大变化,以质量为核心、依法 治校、民主管理等内容成为学校教育管理与服务的新内涵。 支持学生主修专业以外辅修其他专业 注意!学生奖励和处分程序更加规范 警惕!冒名顶替上大学被查得更严了 特殊招生形式录取的学生,提前有约定者不得转专业!
1、纵向5个层次 第一层次: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母法) 第二层次: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 (教育部门法)
包括: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二)教育法律 广义: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 施的调整教育活动中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狭义:仅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权力机关依照立法程序 制定和颁布的有关教育领域的规范性文件。在我国,指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教育法律。
教师
家庭、学校、学生、 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
(三)教育政策与教育法律、教育法规之间的关系
1、区别 (1)制定主体不同 26个部门,如:教育部,公安部 16个直属机构,如:国家体育总局
教育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 教育法规可由国务院及其部门、直属机构制定,也可由省、 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和人民政府制定; 教育政策既可是政党,也可以是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此外 各级政府可以根据上级政策和有关法律制定一系列的具体教育政 策。
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课程代码 12344 2015年版
主编 杨莉君
第一章 学前教育政策法规概述
一、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教育政策和教育法律、法规 [识记] ❶教育政策和教育法律的概念 ❷教育政策体系的组成; ❸教育法律法规的体系的组成 [领会] 教育法律、教育法规、教育政策的联系和区别。 (二)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三)教育政策与教育法律、教育法规之间的关系
1、联系
三者都以宪法为依据,都是国家和政党在教育方 面意志的表现; 政治和思想上的上层建筑 三者都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都集中反映 了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要求,都是教育规律的反映; 三者目的都为了调整和规范教育活动和教育关系, 调整和规范教育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促进教育事业健 康有序地发展。
二、我国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作用
(一)保障作用 (二)导向作用 (三)教育作用 (四)评价作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作 业
1、名词解释:教育政策、教育法律
2、阐述教育法律、教育法规、教育政策的联系和区别。 3、简述教育政策体系的组成?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的组成? 4、21世纪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出现了哪些新的特点? 5、简述我国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作用。
(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1957-1966)
1.农村学前教育机构发展“大跃进” 2.幼儿教育起步,逐渐恢复正常秩序 3.全国学前教育领导力量削弱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1967-1977)
“文化大革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受到严重破坏。
(四)改革开放初期的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1978-1986)
国家元首 权力机关 行政机关 监察机关 审判机关 检察机关 军事机关
(三)教育政策与教育法律、教育法规之间的关系
1、区别 (2)表现形式不同 教育政策:用“决议,决定、纲要、通知、意见、指示”等称谓。 如《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 教育法律:用“法”字称谓,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教育法规:用“条例、规定、规则、办法”称谓,
[识记]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作用
[领会]各个时期的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建议学时 :4课时
第一节 教育政策和教育法律、法规
一、教育政策和教育法规的概念
(一)教育政策 是一个国家和政党为了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任务 而制定的协调教育内外关系的行动依据和准则,决定着政 党和国家在教育方面的工作方向和措施。 不同的政党和国家,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教育政 策。
如《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
(三)教育政策与教育法律、教育法规之间的关系
1、区别 (3)实施方式不同 教育政策:依靠号召、宣传、运动、动员等来执行实施 教育法律: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必须遵守,否则制裁 (4)作用不同 教育政策:指导性、调控性和灵活性 教育法律:规范性、强制性和稳定性
二、教育政策体系和教育法律、法规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