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岭南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岭南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岭南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精品教案全册(第八册)课题:美的服装(欣赏与设计)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各种服装作品,使学生认识各种服装设计形式,理解服装设计的要素,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2.指导学生用语言或文字表达欣赏后的感受。

教学重点:指导欣赏有关服装作品。

教学难点:指导欣赏有关服装作品。

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好直尺、圆规和水粉等工具。

2、教师制作示范品及图片,以供学生观赏参考。

作业要求:理解有关服装作品的设计要素,尝试设计服装。

教学过程:第一节一、引入新课:复习设计知识及其意义。

板书课题。

二、讲新课:1.引导学生观赏课本中的服装,认识服装,小组讨论:服装的概念和作用是什么?2.请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3.全班同学一起读课本关于服装的概念。

4.分析服装的知识:(1)形象——优美。

(2)简练、重复。

(3)形式。

5.出示图片,丰富学生的感受,并让学生谈谈欣赏后的感受。

6.设计步骤:A、画外形。

B、刻画。

C、着色。

一、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先完成底稿。

)课题:欣赏与学习(临摹画)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大师的作品,学习一些构图知识和色彩冷暖深浅对比知识。

2.锻炼学生的记忆力和发展观察力。

教学重点:静物的色彩和画面的构图。

教学难点:构图和色彩对比。

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好水粉等工具。

2、教师制作示范品及图片。

作业要求:学习、运用造型、构图和色彩知识临摹一幅大师的作品。

教学过程:第一节一、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讲新课:1.观赏课本中的大师王肇民作品,认识静物画,小组讨论:画面构图怎样才才好看?2.请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3.分析构图:(1)疏密安排。

(2)大小要求。

(3)前后。

4.出示图片,丰富学生的感受,并让学生谈谈欣赏后的感受。

5.设计步骤:A、画构图。

B、刻画。

C、着色。

一、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二、小结。

第二节一、检查、讲评导入。

三、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四、讲新课:1.欣赏赏课本中的李风眠和凡高作品,认识风景和花卉画。

分析构图:(1)构图安排。

(2)前后景物。

2.出示图片,丰富学生的感受,并让学生谈谈欣赏后的感受。

3.设计步骤:A、画构图。

B、刻画。

C、着色。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先完成底稿。

)课题:小台钟(写生画)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小台钟理解它的造型结构、比例,理解小台钟在不同角度下产生的透视变化,并用线描的形式画下来。

2.锻炼学生的记忆力和发展观察力。

教学重点:画好小台钟的造型结构和画面的构图。

教学难点:画好小台钟的造型结构和画面的构图。

课前准备:1.写生用的小台钟。

2.教学示范图。

教学过程:一、介绍本单元课题内容,动员学生做好准备,积极学习。

板书课题。

二、讲新课:1.出示小台钟,让学生观察,了解小台钟的结构。

2.理解小台钟的透视现象:指导学生观赏课本中的图片和“学生作品”,让学生谈谈各自对小台钟的形状特征的认识。

3.按课本中的“绘画步骤”指导学生写生小台钟的方法。

三、学生进行作业(要求在课内完成,画出小台钟的结构、比例和透视现象,构图要饱满)。

四、小结学习情况。

课题:风扇(写生画)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用线描方法来表现风扇。

2、锻炼学生的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画好风扇的造型结构和画面的构图。

教学难点:用线描方法来表现风扇的结构。

课前准备:1.写生用的风扇。

2.教学示范图。

教学过程:一、绍本单元课题内容,动员学生做好准备,积极学习。

板书课题。

二、新课:1.出示风扇让学生观察,了解风扇的结构。

2.理解风扇的透视现象:风扇在不同的角度下产生的透视变化,园柱风扇罩的罩口成为宽窄不等的椭圆形;它和座都有近大远小的现象。

3.指导学生观赏课本中的图片和“学生作品”,让学生谈谈各自对风扇的形状特征的认识。

4.按课本中的“绘画步骤”指导学生写生风扇的方法。

三、学生进行作业(要求在课内完成,画出风扇的结构、比例和透视现象,构图要饱满)。

四、小结学习情况。

课题:纸浮雕(制作)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利用纸材制作纸浮雕。

2、培养学生形象构思的能力。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收集纸材,并把它们制成浮雕。

作业要求:通过收集纸材,把它们制成浮雕,并进行修饰。

课前准备:1、学生收集纸材。

2、准备各种浮雕的参考图片。

教学过程:第一节一、板书课题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出示参考图片。

二、介绍纸浮雕要注意的事项。

1、外部特征。

2、要根据色彩来构思。

三、步骤(参考课本):1、折合。

2、粘合。

3、修饰。

四、教师作示范,布置作业。

五、学生做作业。

六、小结。

第二节一、检查学习用具和上节课做的纸材。

一、学习新课:讲解装饰要求。

三、学生继续作业,教师辅导。

四、小结,讲评。

课题:面具(制作)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2、学习祖国的传统面具文化,了解这一艺术形式。

3、在制作过程中,学会利用对印的简易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制作面具的“对印法“。

作业要求:利用“对印法”,用纸做出面具,并加上装饰,使之更美、更有趣。

课前准备:1、纸(硬的)2、颜料教学过程:第一节一、引入课题:1、板书课题2、引导学生在看图片时观察面具的特征(体形、颜色、花纹等)3、欣赏后,学生自由议论自己最感兴趣的面具。

二、制作方法:边讲边示范。

1、起稿。

2、画(一边)。

3、印。

4、整理。

三、启发学生进行构思、讨论,分组做作业。

(先完成1、2步骤。

)四、小结:讲评制作情况。

第二节一、检查学习用具和上节课的面具。

二、学习新课:讲解色彩要求。

1.色彩要强烈。

2.有对比。

三、学生继续作业,教师辅导。

四、小结,讲评。

课题:美丽的线构成(设计)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运用学过的工艺设计知识技能,设计线构成。

2.了解线构成的特点和作用。

3.训练学生设计技能,通过线构成的欣赏,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设计、绘制线构成来训练学生设计能力。

教学难点:线构成的设计和绘制方法。

作业要求:设计一幅线构成。

课前准备:一、准备好需要的材料、工具、用品。

二、教师制作、收集各种范作,供教学用。

教学过程:第一节一、导入新课,出示各种形式的线构成,问:这是什么?板书课题。

二、讲新课:1、引导学生观赏课本上作品,提问学生:线构成的用途是什么?2、小组讨论:线构成的特点是什么?师生小结:(1)优美;(2)纸和线的色彩对比强烈;(3)线的排列要有规律。

3、分析线构成的种类。

(方、圆和三角)4、读“设计步骤”,并观察教师示范。

(1)在卡纸上起稿。

(2)剪出外形。

(3)标出刻度,并剪出一个小口。

(4)用线连接。

三、布置作业:设计一幅线构成。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五、小结。

课题:立体纸工(制作)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2、在制作过程中,学会塑型和装饰的简易方法。

3、培养灵活运用纸材的能力。

教学重点:抓住纸材的特征,学会灵活运用纸材,准确表现。

作业要求:用硬纸做出立体纸工。

课前准备:纸(硬的和各种色彩的)教学过程:第一节一、入课题:1、板书课题2、引导学生看图片,观察特征(体形、颜色等)3、欣赏后,学生自由议论自己最感兴趣的纸工。

二、制作方法:边讲边示范。

1、用硬纸剪出基本形——方形、圆等。

2、在基本形上剪刻。

3、粘合。

五、启发学生进行构思、讨论,分组做作业。

六、小结:讲评制作情况。

第二节一、检查学习用具和上节课的纸工。

二、重申知识重点。

三、学生继续作业,教师辅导。

四、小结,讲评。

课题:节日的夜晚(记忆画)课时:二课时教学目标:1.启发学生凭记忆从节日生活中选择有趣的活动来作画。

并懂得运用强烈的色才来表现节日夜晚的气氛。

2.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3.培养形象记忆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节日中人们的刻画和色彩的配置。

教学难点:色彩如何配置;如何表现节日的夜晚的场景、人们的活动。

作业要求:把人们节日夜晚的一个最典型的场面画出来,并能运用强烈的色彩表现节日的气氛。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节日的夜晚生活内容的图片,供学生观看,丰富学生感受(特别是对色彩的感受),引发记忆联想。

教学过程:一、提问:节日有什么气氛?如何表现这种感觉?二、讲新课: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的学生作品,然后让学生集体议论以下问题:(1)节日的夜晚特征是什么?(2)人们在节日的夜晚中最喜爱的是什么活动?你能说出几个自己见过、经历过的场面吗?2、说明记忆画应在生活中选取典型性的素材,有重点地把它们表现出来——要画出活动内容:人物、道具、场景和色彩。

3、绘画步骤:(1)构思。

(2)起稿,画出主体(人物)(3)画出环境。

(4)上色。

三、学生作记忆画。

(完成底稿)四、小结、讲评。

第二节一、检查学习用具和上节课的底稿。

三、学习新课:讲解冷暖色。

1.提问:“节日的夜晚是怎样的气氛?大家想一想,怎样才能在画面上把‘热闹’画出来?”2.小结:——见到黄、橙、红等色就会想到火热的感觉(暖色)——有了暖色,就有相对的冷色(蓝、绿、紫)。

3.讨论:描绘节日的夜晚的记忆画,应多用什么颜色去表现呢?4.小结:冷暖对比。

三、学生继续作业,教师辅导。

四、小结,讲评。

课题:画下美好的每一天(日记画)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教学生选择一个有意义的情节,用线描的方法记下来。

2.训练学生作记忆画的能力。

3.通过学习,培养善于观察的习惯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忆写一天中有意义的一件事。

教学难点:如何表现一天中有意义的一件事的细节。

作业要求:选择一个有意义的情节,用线描的方法记下来。

课前准备:布置课前观察、思考。

教学过程:第一节一、小结前一课的学习情况;引入新课。

二、讲新课:1.了解学生课前观察、构思情况。

2.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观赏图例。

3.教师示范:(1)回忆天中有意义的情景和当时场景。

(2)画出各人的神态、动作。

(要区分不同年龄、性别)(3)添加环境物。

三、学生进行作业,教师辅导。

四、小结。

第一单元大地与江海的乐章1、小桥、流水、森林学习领域:欣赏·评述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认知:认识欣赏自然界小桥、流水、森林的美景,学会欣赏大师的风景画。

2、智能:比较三者的不同的美感。

3、操作:能够用适合的词汇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并能够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4、情感:热爱大自然,培养爱好环境的良好意识。

教学重点:小桥、流水、森林的美丽景色带来的感受。

教学难点:对绘画表现自然美景的感受。

作业要求:用词汇表达感受,并画一幅风景画。

教学用具:欣赏图片、课本、绘画用具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板书课题:《小桥、流水、森林》二、讲授新课:1、引导学生欣赏小桥、流水、森林的美丽景色。

谈一谈:这些类型的美景有什么特点?2、教师播放音乐,欣赏三幅作品。

A国画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画面看不见青蛙,为何不把作品名称改为其他?假如你来改这幅作品,你如何修改?B油画列维坦(俄罗斯)――《深渊》C油画希施金(俄罗斯)――《松林的早晨》用适合的词汇表达你的感受,如抒情、欢快、轻松、舒缓、祥和、宁静、流动、甜美……3、教师演示线条的情感表现特征:三、布置作业:各人在优美的音乐背景中,画一幅风景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