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OT分析上海旅游业发展起始于1978年改革开放,腾飞于1997年都市旅游定位的确立,30年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增长,并稳定地处于全国领先地位,都市旅游的鲜明形象初步确立,在改善环境、促进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经济建设、国际交流的活跃因素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
现在上海市的旅游业也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机遇与挑战总是相伴而来,旅游市场的激烈竞争。
如何抓好旅游,如何扬长避短、趋优避劣,进一步塑造上海的旅游品牌形象,发展上海旅游,创建旅游名城,对进一步促进上海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城市知名度,最终实现两大中心的建立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SWOT分析———优势分析(Strengths)1.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构建起与国际旅游大都市相适应的产业体系经过30年的发展,上海旅游产业逐渐走上规模化的发展道路,旅游服务功能逐步完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产业体系也初现端倪。
各种产业要素不断丰富,旅游企业数量成倍上升,实力型企业不断涌现。
2.旅游要素日益多元,旅游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今年来,上海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产业的比例之和以及邮电通信业呈明显的下降态势;旅游商业、餐饮业、园林文化业和其他服务业呈明显的上升态势,城市交通业和金融保险业基本保持平稳态势。
这说明上海的旅游也正处在优化升级之中,并且初见成效,正在步入旅游业发展的高级阶段。
3.区域联动,上海旅游业在区域合作中领军地位凸显回顾历史,区域旅游合作始于长三角,从1988年两省一市合力兴办的“江浙沪旅游年”开始,中国国内旅游业的合作实践就初步展开。
长三角区域地域相邻,人缘相亲,文化相近,经济相融,便利的交通网络和互补的旅游资源条件,这些都为长三角地区的区域旅游合作提供了厚实的基础,适逢2010上海世博会,随着《关于全面推进长三角地区旅游合作的若干意见》的实施和《长三角区域旅游规划》的推进,长三角地区各城市之间的粘合度进一步增加,区域旅游合作的发展前景广阔。
上海也将在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中发挥中心和龙头城市的核心作用、对外窗口展示的形象代表作用、导向与引领作用。
4.旅游产品日趋丰富,形成融合上海各大产业的旅游产品体系上海的旅游产品类型是在对旅游市场的不断摸索中,逐步改变早期只有观光旅游产品的尴尬局面,日渐丰富起来的。
围绕着把上海建设成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发展目标和多元化的旅游市场需求,已经或正在开发与需求规模和需求结构相适应的多样化的旅游产品类型,已形成了都市风光、都市商业、都市文化、商务会议、休闲度假和旅游节庆六大都市旅游产品系列。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上海的旅游产品类型日趋丰富,产品体系从无到有,不断优化,目前上海旅游已呈现出时间上无明显旅游淡旺季、空间上多极发展的特点。
5、旅游电子商务等方面的技术也有了很大发展网上虚拟市场流通渠道的开辟,增加了旅游目的地低成本快速扩展市场的途径。
电子商务创造出一种新的产品销售平台与销售方法,为旅游地的中小旅游企业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发展机遇和更为平等的竞争手段。
6.相对方便、快速的对外对内交通作为一个特大型的国际都市,上海已经构建了快速交通系统。
尤其是已经建成的以浦东国际机场为中心,虹桥国际机场为辅的组合型国际航空枢纽港,使上海具备了接待大型国际会展的交通条件。
7.先进的会议中心及展示中心2005年,上海的基础设施有了极大的改善,这意味着会展经济在上海不仅有可能成为独立的一极力量,而且在经济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将明显上升。
因此,要充分利用上海的有利条件,把会展旅游越办越好。
8.健全和高效的金融、船运、保险、房地产业上海的/十一五0规划中提出要把上海建设成为金融和航运中心。
这些将有利于上海商务旅游的发展,且上海商务旅游的条件越好,商务旅游发展得越快。
9.现代化的通讯设施信息的传递对于信息时代城市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上海已经拥有了相对较先进的通讯网络,以后还将建成更加现代化的电子信息系统,为商务旅游提供便利。
二、SWOT分析———劣势分析(Weakness)1.缺乏大型国际品牌景区牵引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上海市的各类旅游景区点多达440处,有了诸如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上海野生动物园、世纪公园、东平国家森林公园等一大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点。
但是,除了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金茂大厦88层观光厅这样少数能较好反映上海城市风貌的新生代景区景点外,绝大多数旅游景区点要么规模偏小,要么以静态陈列为主,如上海博物馆、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陈云故居暨青浦革命历史纪念馆、上海大观园、上海太阳岛国际俱乐部有限公司等,且有不少属于非典型性旅游景区景点,旅游吸引面较窄,吸引力不强,因而不能发挥较大的旅游效应。
所以,从整体上来说,上海还缺乏具有牵引作用的大型国际品牌景区。
2.景点和周边地区雷同性较大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地位,自然风光与江浙一带较为类似,虽然交通相比周边地区更为便利,但是从自然环境角度看要略逊一筹。
在自然景观旅游方面和杭州、苏州等城市竞争缺乏优势。
3.缺乏对大型旅游资源整合的引导和支持政策上海的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可以说,很多人来了上海根本不知道应该往哪个地方去,这就有待于相关部门出台政策,将现有的旅游资源加以整合,打造专有路线,专有的旅游观光旅游车,尤其是浦东的“磁悬浮”旅游应该配合新的游览观光车4.宾馆、饭店结构不尽合理目前上海基本以观光游览的旅游宾馆和过境停留的过境旅馆为主。
全市350家宾馆、饭店中,商务型、会议型宾馆比例不高,仍需完善。
5.商务旅游方面的专业人才缺乏。
从业人员尚缺乏商务旅游的销售与服务知识,尚缺乏组织大型会议的知识与经验。
6.没有建立宣传、组织、协调的专门政府机构和专业组织世界各国政府设立的国家旅游局和城市会议局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会议市场上是一支庞大的市场营销力量,是促销会议的关键。
但迄今为止,上海还没有设立相应的专业机构。
7.缺乏商务旅游战略规划及统一的政策法规上海的商务旅游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必须有统一的目标,有专门的组织机构来计划、监督和实施。
三、SWOT分析———机遇分析(Opportunity)1.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旅游需求潜力巨大吴邦国副总理曾在全国再就业会议上指出:“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是第三产业加速发展的转折点”。
而统计数据表明,上海市2008年人均GDP达到10529美元,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和支柱。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收入的增加,出游的动机和趋势必与日俱增。
有巨大的潜在市场需求,上海持续增长的经济也为旅游产品开发提供较为充足的资金保障。
2.世博会推力巨大,提高上海旅游知名度最大的机遇就是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办,要以“世博会”为抓手,在国际方面,形成日本、韩国等东北亚国家的一级国际客源市场,港澳台及东南亚、澳洲新西兰等地区的二级海外客源市场,欧美三级国际客源市场的梯度促销格局;加大欧美和其他新兴市场的宣传推广力度;借助奥运,实现与北京、广州和港澳台等地区的联合促销。
国内市场方面,加大对北京、广东和山东等国内潜力旅游市场的宣传力度,推介会展奖励、休闲购物等都市旅游产品,优化休闲购物环境,扩大在沪旅游消费;拓展市民周末休闲旅游市场;提升区域合作的水平。
3.交通便利,辐射周边对旅游来说,交通成本(包括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占了很大比重。
2005年8月,上海都市旅游发展瓶颈问题的课题研究结果显示,在交通、观光、购物、住宿、娱乐、信息、餐饮、城市形象这8大类中,交通是最大的瓶颈因素。
但是通过近几年的设计、模拟、优化景区内的交通线路,更关注人流汇聚处的线路设计。
上海拥有发达的交通网络和强大的公交及轨道交通运营能力。
4.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行中国将以奥运会为契机,把中国建成世界一流的旅游目的地。
中国整体旅游形象的提升将使国内旅游目的地普遍受益。
上海独有的魅力以及作为仅次于北京的第二大旅游城市也将是广大旅游者青睐的重要对象。
5.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加入WTO,所带来的正面影响十分显著。
(1)有利于推动上海旅游业加快适应服务贸易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全面参与国际竞争,促进旅行社企业的优胜劣汰。
(2)有利于扩大入境客源市场。
(3)有利于促进上海旅游行业的体制改革,提高全行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四、SWOT分析———挑战分析(Threaten)1.各旅游城市差距缩小,上海旅游业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旅游的兴起,使越来越多的城市参入到竞争的行列中,在游客总量一定的情况下,城市之间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而且,这种竞争不仅在那些地理环境、文化背景大体相似的国内城市之间存在,随着国内旅游对国际市场的不断开放,中国出境旅游“周游四海”的新时期来临,国外城市也会力图在国内旅游市场上分一杯羹。
2.旅游特点不够突出,定位不够明晰旅游者在旅游决策过程中往往选择旅游资源和文化独具个性的旅游地旅游。
个性差异越大,越能引起旅游者的兴趣,每一个旅游城市应根据自身的资源与环境条件提炼出有别于其它旅游城市的个性特色,并把这一个性浓缩成形象鲜明、便于记忆的主题。
只有将城市旅游形象的定位与城市的经济、文化内涵和环境结合起来,城市形象才能如陈酒一样持久。
3.环境压力加大,影响制约了其自身的发展旅游在促进城市环境改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会对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和城市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效应。
4.国际竞争自2002年起,德国汉诺威、意大利米兰、德国法兰克福展览会有限公司三大世界展览业巨头陆续进入上海商旅市场。
世界顶级商务旅游管理公司BTI也看中了中国上海这块市场,外资商务旅游企业纷纷入驻上海。
这些都给上海本土的企业带来了挑战。
5.国内各大城市的竞争e龙公司2004年推出内地十大商务旅游城市排名,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深圳、南京、武汉、成都、天津、青岛。
上海虽位居第二,但是,实力雄厚的北京,/上有天堂,下有苏杭0的杭州,以及蓄势待发的青岛等城市,都给上海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五、上海发展商务旅游的对策借鉴海内外奖励旅游目的地发展的成功经验,结合上海都市旅游业发展的自身特点,笔者就上海市奖励旅游的发展提出以下思考:(1)达成共识,从战略高度认识发展奖励旅游的重要性从政府到企业要形成发展奖励旅游的共识,以建成国际一流奖励旅游目的地为目标,把大力发展奖励旅游提升到深化上海都市旅游业发展主要模式的战略高度,这是确保上海奖励旅游取得快速发展的关键。
(2)抓住机遇,营造奖励旅游健康发展的大环境现在正值迎接2010年世博会建设的高峰期,要紧紧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结合上海新一轮城市整体改造,极力为奖励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除进一步改善交通、住宿、餐饮等硬件设施设备外,要重点加强软环境建设,建议:通过城市整体促销,提升上海的国际知名度;通过组织大众性的晚间娱乐活动,丰富上海的夜生活,再现“夜上海”的魅力;进一步扩大城市开放度;配备一定档次的免税购物区服务;充分利用2010年上海世博会建设机遇,在全面整治城市环境质量的同时,着力打造一处像艾菲尔铁塔一样极具世界影响的旅游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