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 一国政府宣布减少本国货币的含金量,以降低本国 货币对外国货币的法定比价,就表明货币正式贬值。 – 一国政府宣布增加本国货币的含金量,以提高本国 货币对外国货币的法定比价,就表明货币正式升值。
第一节
国际金本位制
• 一、国际金本位制的形成
–金本位制是以一定量黄金为本位货币的一种制度 –金本位制形成于19世纪70年代,(英国于1816年 开始实行) –英镑与黄金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所以当时的国 际货币体系实际上是以英镑为中心,以黄金为基础 的国际金本位制度。
• 四、赫克歇尔—俄林资源禀赋说 赫克歇尔 俄林资源禀赋说
– 李嘉图的相对优势说没有解释为什么两国产品比较 成本存在着差异,赫克歇尔·俄林用独特的观点解 释了这个问题。 – 学说的假定:
• 两国技术水平一样 • 生产要素在一国内可自由流动,国际间不能 • 一国生产不同产品所投入的要素比例不同,但各国 生产相同产品所使用的要素投入比例相同
–1.GATT的基本法律原则 1.GATT的基本法律原则 1.GATT
• 无歧视待遇原则(无差别待遇原则) • 最惠国待遇原则 • 国民待遇原则 • 互惠原则 • 透明度原则 • 关税减让原则 • 取消数量限制原则
–2.例外 2.例外 2.
• 每一个基本法律原则都有例外的情况。
关税减让、国民待遇
–3. “灰色区域”措施 3. 灰色区域 灰色区域”
• 三、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
–1.前资本主义时期分工
• 自然经济占主导
–2.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
• 宗主国、殖民地
–3.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
• 第一次科技革命,原料、产品
–4.国际分工体系的形成
• 第二次科技革命,世界城市、世界农村
–5.战后,传统的国际分工格局发生了巨变
• 工业国间、部门内、发达与发展中
• 二、经互会的发展及其解体
–1.经互会的生产和发展
• 经互会内部各国间的关系 • 经互会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关系 • 经互会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
–2.经互会的解体
• 三、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关系
–1.发展中国家的兴起 –2.南南经济合作 –3.南北经济合作
第三节
从关税贸易总协定到世界贸易 组织的国际协调
• 四、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运行及其在世界 世界贸易组织(WTO) 多边贸易体系中的作用
–WTO的基本结构 –WTO在世界多边贸易体系中的作用 –我国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WTO
第七章
国际金融关系
一些重要的概念
• 国际货币体系
–指国际间交易结算时所采用的货币制度,即关于 国与国之间进行支付的一套规定、做法和制度。 –它包括:
• 三、保护贸易理论
– 由汉密尔顿和李斯特提出,是与古典经济学派相反 的理论。 – 汉密尔顿认为,要使美国经济自立,必须实行国家 干预,保护国内市场,以促使美国幼稚工业发展。 并提出要采取关税壁垒方式来对民族工业加以保护。 – 李斯特将各国经济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原始未开化 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和/农工 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 商业时期。
• 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 • 汇率制度的确定 • 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
• 法定平价
–各国货币都规定有含金量,它们之间的兑换率是 由它们的含金量比例决定,这种兑换率就叫做法定 平价。
• 直接标价、间接标价 直接标价、
–用1个单位或100个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 算为一定数量的本国货币,叫直接标价。 –用1个单位或100个单位的本国货币作为标准,折 算为一定数量的外国货币,叫间接标价。
• 指成员国采取在关贸总协定法律原则规定边缘之外 的某些贸易政策措施,它们既不是合法的,也不是 非法的。
• 三、世界贸易组织逐步取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的背景及原因
–实现了发达国家战后初期建立国际贸易组织的 愿望 –WTO的新特点更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
• 管理范围进一步扩大 • 法律健全的国际组织 • 完善了争端解决的机制 • 加强了全球经济决策的协调 • 对最不发达国家的货物贸易亦给予优惠措施
• 国际清偿能力
– 用于清偿国际债务的某种支付手段。 – 一国可以用于国际清偿的手段包括:
• • • • 黄金 外汇储备 一般提款权 特别提款权等
• 浮动汇率制
– 指一国货币对另一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根据供求关 系自由波动的汇率。 – 它分为:
• 自由浮动 • 管理浮动
• 货币贬值、货币升值 货币贬值、
• 一、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成立及其作用
–GATT: 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 –1. GATT成立的背景 –2. GATT成立的经过 –3. GATT的意义和作用
• 二、关贸总协定适用的基础法律原则、例外和 关贸总协定适用的基础法律原则、 灰色区域” “灰色区域”
产品生命周期假说
0
时间
产品生命周期假说
出口 美国等母国 其他发达国家
பைடு நூலகம்
t
t
0
t
1
t
2
t
3
t
4
t
5
贸易开始 进口
发展中国家
第二节
不同类型国家的贸易关系
• 一、发达国家经济关系的演变
–1.战后各国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
• 美国、日本和西欧
–2.发达国家间贸易关系的发展
• 第一时期:经济上升时期 • 第二时期:“滞胀”时期 • 第三时期:美经济时冷时热,日本、欧洲迅速发展
第二篇 世界经济运行中 的国际经济关系
第五章
国际分工和世界 市场
第一节 国际分工
• 一、国际分工的定义
– 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是超越国家界限的专 业化分工,是社会分工的延伸和发展。
• 二、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
– 社会分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是商品经济的基础。 – 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社会分工: • 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 • 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 • 商业开始出现
相对优势说
毛呢 英国 葡萄牙 100 90 葡萄酒 120 80
(劳动时间,人/年) (劳动时间,人/年)
• 英国在毛呢和葡萄酒的生产上均处于绝对劣势。 • 英国生产一单位毛呢的劳动成本为葡萄牙的1.1倍, 生产一单位葡萄酒的劳动成本为葡萄牙的1.5倍, 因此英国在生产毛呢上具有相对优势。 • 经过国际分工,英国专门生产毛呢,葡萄牙生产葡 萄酒。
• 四、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因素
–1.社会生产力水平
• 国际分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 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一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 地位和作用 • 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国际分工多样化和细分化 •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国际分工的产品构成
–2.自然条件
• 是进行经济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
–3.国际生产关系性质
第六章
国际贸易关系
第一节
国际贸易若干理论
• 一、绝对优势说
– 由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原因的研究》 中提出 – 以经济自由主义为中心 – 主张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应减少到最低限度,充分自 由放任政策是最优选择 – 严厉地批判了重商主义
绝对优势说
一匹布
(劳动时间,小时)
一桶酒
(劳动时间,小时)
–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使世界市场进 入萌芽阶段 –殖民主义加强了世界各国的联系,世界市场在畸 形发展的国际贸易关系中出现 –第一次科技革命后,机器大工业建立,世界市场 迅速发展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世界市场形成
• 二、当代世界市场的发展
• 战后,世界市场发展的特点:
–1.世界市场参与国类型趋于多样化发展
– 相对优势 价格差异←成本差异 生产要素价格差 相对优势←价格差异 成本差异 价格差异 成本差异←生产要素价格差 异←生产要素禀赋差异 生产要素禀赋差异
• 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资 本丰裕的国家就发展资本密集型产品;自然资源 丰富的国家就发展资源密集型产品。 • 各国在使用其丰裕要素的产品生产中具有相对优
• 美、德、日,发展中
–2.世界市场的范围和规模急剧扩大
• 商品贸易,劳务贸易
–3.世界市场的商品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
• 制成品,技术知识型产品
–4.世界市场上的垄断和竞争更趋剧烈
• 各类经济组织
讨论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地位严重不
平等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在新一轮全球并购高潮中,发达国家实际上是在强化 其在原有贸易格局中的既得利益,而发展中国家则被更加 牢固地锁定在国际分工链条的末端,进而掉入“国际分工 陷阱”。 在美国市场,中国出口玩具“芭比娃娃”的零售价为 9.99美元,她在美国海关的进口价仅为2美元,两者相差 的8美元作为“智力附加值”被美方拿走。在剩下的2美元 中,1美元是运输和管理费,65美分支付原材料进口的成 本,中方只得到区区35美分的加工费。由此可见,包括中 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链条中处于明显的劣势和 低端,而发达国家则成为最大的赢家。
换回他国在生产上占绝对优势的产品。 换回他国在生产上占绝对优势的产品。
• 二、相对优势说
– 绝对优势说忽略了并不是每个国家都具有绝对优势, 相对优势说补充了这一点。 – 由大卫·李嘉图提出 – 即使在生产上没有任何绝对优势的国家,只要它与 即使在生产上没有任何绝对优势的国家,
其他国家在生产各种产品上的相对成本不同,仍可 其他国家在生产各种产品上的相对成本不同, 以通过专门生产其相对成本较低的产品以换取它自 己生产相对成本较高的产品,从而得到利益。 己生产相对成本较高的产品,从而得到利益。
• 指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的各国在世界物质资料 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中的各种关系,决定着 国际分工的性质
–4.上层建筑
• 指具有能动作用的政府、军队和各种组织机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