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银行行业专题研究报告

银行行业专题研究报告

银行行业专题研究报告
目录
1. 流动性管理—商业银行生存的根本 (4)
1.1. HQLA 的计算 (5)
1.2. 现金净流出量的计算 (6)
2. 股份行及部分城商行LCR 指标压力较大 (12)
3. MLF 对商业银行LCR 的影响简析 (14)
LCR(Liquidity Covered Ratio)即流动性覆盖率,该指标意义在于确保单个银行在监管当局设定的流动性严重压力情景下,能够将变现无障碍且优质的资产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这些资产可以通过变现来满足其30 天期限的流动性需求。

一般认为,如果足以支撑30 天时间,届时管理层和监管当局能有足够的时间采取适当的行动,使这家银行的问题得到有序处置。

LCR 指标来自Basel III, 银监会在2014 年发布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引入了LCR 指标,并于2015 年对该“办法”进行了一定的修改。

该“办法”规定,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覆盖率应当在2018 年底前达到100%。

在过渡期内,应当在2014 年底、2015 年底、2016 年底及2017 年底前分别达到60%、70%、80%、90%。

在过渡期内,鼓励有条件的商业银行提前达标;对于流动性覆盖率已达到100%的银行,鼓励其流动性覆盖率继续保持在100%之上。

流动性覆盖率(LCR)=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未来30 天资金净流出量,其中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主要包括现金、超额准备金或者高等级债券等。

LCR 不仅是央行MPA 考核要求,更是银监会监管要求。

MPA 考核要求由于LCR 指标占流动性大项的40 分,若其他项目达标,则该大项依然能够达标。

但是,作为银监会监管要求,LCR 指标必须达到银监会的监管要求。

央行MPA 要求按季度报送,银监会监管要求按月报送。

1. 流动性管理—商业银行生存的根本
LCR 指标计算:(巴塞尔协议之下,银监会G2501 报表,月报)LCR(流动性覆盖率)=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HQLA)/未来30 日的资金净流出量;未来30 日的资金净流出量=现金流出量-min(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的75%);预期总资金流出量:各类负债和表外承诺未清余额乘以预期支取或者兑现的比率;预期总资金流入量:各类合同应收账款的未清余额乘以预期流入的比率;指标内涵:在规定的流动性压力情景之下,机构是否有充足的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变现以满足未来至少30 天的流动性需求。

对商业银行短期负债和长期资产的期限错配进行了限制;对同业业务采用了较高的现金流出系数,约束商业银行对同业资金的过渡依赖;对零售和批发负债也设置不同的现金流出系数,约束商业银行对短期批发融资的过渡依赖。

体现了对于商业银行流动性压力的承受能力,设计特征为分子为时点数据,分母为过程流量数据。

监管特征:
监管要求为不得低于100%,设置过渡期,2017 年底要求不得低于90%。

(越大越好)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表外项目进行分类,分别赋予了压力情景之下的资金流入流出系数,全面囊括了表内表外的流动性特点。

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认定限制:法定存
款准备金和NCD 不纳入;但是,包括压力情况下存款流失导致相应法定存款准备金的下降部分;二级资产占比不得超过40%,2B 资产占比不得超过15%。

强调“无变现障碍”,是指资产未被作为质押物或者信用增信工具,未被用于支付经营成本(如租金、工资等)。

1.1. HQLA 的计算
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是指在流动性覆盖率所设定的压力情景下,能够通过出售或抵(质)押方式,在无损失或极小损失的情况下在金融市场快速变现的各类资产。

一级资产按照当前市场价值计入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

二级资产由2A 资产和2B 资产构成。

2A 资产和2B 资产分别在当前市场价值基础上按85%和50%的折算率计入格优质流动性资产。

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中二级资产占比不得超过40%,2B 资产占比不得超过15%。

特别强调的是,逆回购和证券融资中收到的、没有被再抵押且可被银行使用的资产可以被视为合格优质流动资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