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IGT、IFG人群的生活方式和药物干预因人群中逾50%2型糖尿病病例只有经过筛查才能检出,故推荐对下述高危人群进行筛查:(一)IGT、IFG人群的筛查:筛查方法:推荐应用OGTT,进行OGTT有困难的情况下可仅监测空腹血糖。
但仅监测空腹血糖会有漏诊的可能性。
1、筛查人群重点筛查人群为年龄≥45岁者,特别是≥45岁伴超重(BMI≥24)者。
若筛查结果正常,3年后重复检查。
年龄小于45岁者,有其他危险因素:肥胖(BMI≥28);糖尿病者的一级亲属;高危种族;有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产史或妊娠糖尿病史;有高血压(血压≥140/90mmHg);HDL-C≤35mg/dl(0.91mmol/L)及TG≥250 mg/dl(2.75mmol/L);曾为糖耐量受损及(或)空腹血糖受损者。
如果筛查结果正常,3年后重复检查(参见“糖尿病的一级预防”部分)。
2、空腹血糖测定应早晨过夜空腹至少8小时后进行。
(二)生活方式和药物干预1、生活方式干预相对中等程度地纠正生活方式就会产生效益。
一般要求:主食减少2~3两/日;运动增加150分钟/周;体重减少5%~7%。
改变生活方式的目标是:(1)使BMI达到或接近24,或体重至少减少5%~7%(2)至少减少每日总热量400~500cal。
(3)饱和脂肪酸摄入占总脂肪酸摄入的30%以下。
(4)体力活动增加到250~300分钟/周1、药物干预什么人群需要进行药物干预?什么时候开始进行药物干预?应用何种药物干预?干预要进行多久抑或终生?这些都需要进一步考虑,目前,仅将药物干预作为生活方式干预的辅助方法。
关于1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与干预的问题。
因为1型糖尿病患病率低,不推荐普遍筛查,也不推荐高危人群筛查。
9、糖尿病的三级预防一、糖尿病的一级预防糖尿病的一级预防是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包括在一般人群中宣传糖尿病的防治知识,如宣传糖尿病的定义、症状、体征、常见的并发症以及危险因素,提倡健康的行为,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在重点人群中开展糖尿病筛查,一旦发现有糖耐量受损(IGT)或空腹血糖受损(IFG),应及早实行干预,以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
(一)在重点人群中加强糖尿病筛查,以尽早发现糖尿病重点人群为:1、年龄≥45岁,BMI≥24,以往有IGT或IFG者。
2、有糖尿病家族史者。
3、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35mg/dl即0.91mmol/L)和(或)高甘油三酯血症(≥250mg/dl,即2.75mmol/L)者。
4、有高血压(成人血压≥140/90mmHg)和(或)心脑血管病变者。
5、年龄≥30岁的妊娠妇女;有妊娠糖尿病史者;曾有分娩巨大儿(出生体重≥4kg)者;有不能解释的滞产者;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妇女。
6、常年不参加体力活动者。
7、使用一些特殊药物者,如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
(二)在重点人群中预防糖尿病的措施。
1、糖尿病教育,特别是糖尿病危险因素的控制,如肥胖、活动少、不适当的营养及生活方式等。
2、加强筛查,尽早检出糖尿病。
可采用以下方法:(1)利用分期分批进行特殊人群体检,如干部体检、单位集中体检。
(2)利用其他个别的体检方式,如司机体检、婚前体检、出国前体检。
(3)通过各级医院门诊检查(4)加强对非内分泌专科医生的培训,使之能尽早发现糖尿病。
(5)对于一些因大血管病变、高血脂、肥胖及其他与糖尿病有关的疾病住院者,进行常规筛查。
筛查的方法可采用空腹血糖(FPG)或口服75g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2hPG),结果判断详见“糖尿病的诊断及分型”部分。
(三)糖耐量受损的干预详见“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及干预”部分(四)一级预防的目标1、纠正可控制的糖尿病危险因素,降低糖尿病发病率。
2、提高糖尿病的检出率,尽早发现和及时处理糖尿病。
二、糖尿病的二级预防糖尿病的二级预防,即对已诊断的糖尿病患者预防糖尿病并发症,主要是慢性并发症。
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关键是尽早和尽可能地控制好患者的血糖、血压、纠正血脂紊乱和肥胖,戒烟等导致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对2型糖尿病患者定期进行糖尿病并发症以及相关疾病的筛查,了解患者有无糖尿病并发症以及有关的疾病或代谢紊乱,如高血压、血脂紊乱或心脑血管疾病等,以加强相关的治疗措施,全面达到治疗的目标。
(—)代谢控制和治疗的目标对于所有的糖尿病患者,应加强糖尿病并发症教育,如并发症的种类、危害性、严重性极其危险因素等和预防措施包括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等。
在糖尿病治疗方面,应该强调:(1)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性:无论1型还是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调整是基础治疗。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如工作、生活条件等,来决定适合的饮食和运动治疗方案。
(2)对于每个糖尿病患者,都应要求达到血糖控制目标。
(3)对1型糖尿病患者,应该尽早地开始行胰岛素治疗,在加强血糖监测的基础上,控制好全天的血糖,保护残存的胰岛β细胞功能。
(4)必须强调糖尿病治疗要全面达标,即除了血糖控制满意外,还要求血脂、血压正常或接近正常,体重保持在正常范围,并有良好的精神状态。
循证医学的研究已经证实,良好地控制血糖可以使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而要使大血管病变发生率下降,除控制高血糖外,对血压的控制和血脂紊乱的纠正以及戒烟等也至关重要。
(5)加强糖尿病教育,使患者掌握有关知识。
积极开展和推广自我血糖监测技术,教会患者如何监测血糖以及如何掌握监测的频度,对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应学会自己调整胰岛素用量的方法。
(6)加强糖尿病专业与有关专业的协作,开展多学科协作进行糖尿病临床和研究工作,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有科学依据的高质量的和便捷的综合服务,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二)糖尿病并发症筛查对于新发现的糖尿病患者,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应尽可能早地进行并发症筛查,以尽早发现和处理。
初步检查项目应包括:(1)眼:视力、扩瞳查眼底(2)心脏:标准12导联心电图、卧位和立位血压。
(3)肾脏:尿常规、镜检、24小时尿白蛋白定量或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血肌酐和尿素氮。
(4)神经系统:四肢腱反射、立卧位血压、音叉振动觉或尼龙丝触觉。
(5)足: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情况和缺血表现、皮肤色泽、有否破溃、溃疡、真菌感染、胼胝、毳毛脱落等。
询问有关症状。
(6)血液生化检查: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LDL-C、HDL-C)、尿酸、电解质。
必要时做进一步检查,如对于眼底病变可疑者或有增殖前期,增殖期视网膜病变者,应进一步做眼底荧光造影。
有下肢缺血者,可行多普勒超声检查、血流测定、肱动脉与足背动脉血压比值。
疑有心血管病变者,可行肌酐清除率测定。
怀疑有神经病变者,行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痛觉阈值测定等。
对于青少年发病的和怀疑有1型糖尿病可能的患者,查胰岛细胞抗体、胰岛素抗体和谷氨酸脱羧酶抗体以及血胰岛素或C肽水平等。
对于有胰岛素抵抗表现的患者测定空腹血胰岛素等。
完成并发症筛查后,决定患者随访时间及下一步处理。
对于无并发症的患者,原则上,2型糖尿病患者应每年筛查1次。
1型糖尿病患者如首次筛查正常,3~5年后应每年筛查1次。
有条件者,应利用计算机建立糖尿病资料库,以便于随访和开展临床研究。
三、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三级预防就是减少糖尿病的残废率和死亡率,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DCCT 试验和UKPDS试验均已证实,严格地控制好血糖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的病死率和残废率。
通过有效的治疗,慢性并发症的发展在早期是可能终止或逆转的。
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详见各有关部分。
需特别强调的是:1、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机制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因而,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也有其基本的原则。
这些基本原则包括:尽可能使血糖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控制好血压、血脂;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选择科学的治疗方法,定期随访;建立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患者要学习和应用糖尿病及其相关疾病的医疗、护理和保健知识,医生要充分调动患者及其家属的积极性,使之能够处理常见的糖尿病及其有关的问题。
2、糖尿病的一级预防主要是在社区完成,在政府有关部门领导和支持下,需要社会各有关方面的帮助和支持,加强社会的组织和动员。
二级预防是在综合性医院糖尿病专科指导下,使糖尿病患者得到更好的管理、教育、护理保健与治疗。
三级预防需要多学科的共同努力、社区医疗单位的关心、督促与随访帮助,需要综合防治与专科医疗相结合,确保患者得到合理的有效治疗。
糖尿病的治疗一、糖尿病治疗的原则和代谢控制的目标限于目前的医学水平,糖尿病还是一种不可根治的慢性疾病,因此糖尿病需要持续的医疗照顾。
从生物医学的角度,糖尿病的治疗目标是通过纠正糖尿病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代谢紊乱以防止急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减低慢性并发症的风险。
但是在对糖尿病的管理过程中,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也是糖尿病重要的治疗目标。
因此,在糖尿病管理小组中,患者本人是关键的成员,任何治疗方案的实施都要考虑到患者个体化的要求并不可忽略患者的家庭和其他的心理因素。
糖尿病的治疗应是综合性的治疗。
“综合性”的第一层含义是:糖尿病的治疗是包括饮食控制、运动、血糖监测、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和药物治疗。
“综合性”的第二层含义是:虽然糖尿病主要是根据高血糖确诊因而需要医疗照顾,但对大多数的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往往同时伴有“代谢综合征”的其他表现,如高血压、血脂异常等,所以糖尿病的治疗应是包括降糖、降压、调脂和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等措施的综合治疗。
目标见表11-1。
* 根据2003年美国糖尿病学会临床指南二、生活方式的干预(—)饮食饮食治疗是所有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是糖尿病自然病程中任何阶段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必不可少的措施,不良的饮食习惯还可导致相关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血脂异常和肥胖。
1、饮食治疗的目标和原则。
(1)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内。
(2)单独或配合药物治疗来获得理想的代谢控制(包括血糖、血脂、血压),有利于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预防。
(3)饮食治疗应个体化。
即在制定饮食计划时,除了要考虑到饮食治疗的一般原则外,还要考虑到糖尿病的类型、生活方式、文化背景、社会经济地位、是否肥胖、治疗情况、并发症和个人饮食的喜好。
对于年轻的1型糖尿病患者,供应合适的能量和营养来确保正常的生长和发育,并使饮食治疗和胰岛素治疗得到良好的配合。
对于年轻的2型糖尿病患者,供应合适的能量和营养来确保正常的生长和发育,减少胰岛素抵抗,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并使饮食治疗和药物治疗、运动得到良好的配合。
对于妊娠和哺乳妇女,供应合适的能量和营养来确保胎儿正常的生长和发育并使代谢得到良好的控制。
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供应合适的能量和营养并要考虑到心理社会因素。
对于使用胰岛素和促胰岛素分泌剂者,通过教育患者掌握糖尿病自我管理的技巧,减少或防止低血糖(包括运动后低血糖)发生的危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