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吸入治疗的特点、常用药物及注意事项
(一)雾化吸入疗法的特点及适应症
雾化吸入疗法,是目前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以不同的雾化器利用气体射流的原理将液体撞击成微小颗粒,悬浮在气流中,输入呼吸道,进行局部湿化;同时,雾化液中还可以加入溶解粘液剂(如α-糜蛋白酶、痰易净等)、支气管扩张剂(如氨茶碱、沙丁胺醇)、抗生素(如庆大霉素、红霉素等),以达到消炎、解痉、祛痰等局部治疗目的,从而减少了全身给药的毒副作用。
雾化吸入时雾滴的大小决定了它在呼吸道中的沉降部位。
雾滴直径1~5μm,沉积部位在细支气管及肺泡;直径5~20μm,沉积在支气管;20~40μm,沉积在鼻、咽、喉及上部气管。
故临床上,根据所治疗呼吸道疾病的不同,选用不同的雾化器。
一般临床所需雾滴直径以1~5μm为宜。
特点:
1、吸入的药物可直接到达患病部位,因此比口服药物起效快,而且更为有效。
2、由于药物直接进入呼吸道,其用量最多只需其它给药方式的十分之一,明显地减少了药物的毒副作用,对于于儿童和老人尤为重要。
3、湿化气道,稀释痰液,可以普遍用于各种呼吸道疾病。
4、对于某些以病毒感染为主的、可自愈的疾病(如:感冒),雾化吸入治疗可明显减轻症状,缩短病程。
5、药物作用直接,对缓解支气管哮喘效果显著且迅速,优于其他治疗方式;甚至在危急时刻能够挽救病人的生命。
适应症:
(1)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后,目的是湿化气道.加入适当的抗生素预防或控制肺部感染。
(2)上呼吸道急性炎症。
(3)肺气肿、肺心病合并感染;痰液粘稠,排痰困难,或有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者、支气管扩张症感染、肺脓肿等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者。
(4)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
(二)雾化吸入常用药物
1.支气管扩张剂:主要用于解除支气管痉挛,常用药物有:
抗胆碱能药物:异丙托溴铵,剂量是500ug/2ml,吸入后10-30分钟起效,1-2小时作用达高峰,1次吸入后可维持6-8小时,其主要作用于COPD急性发作时以及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的治疗。
B2受体激动剂: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有沙丁胺醇,剂量是5mg/2.5ml。
吸入后5分钟起效,15分钟到达高峰,药效可维持4-6小时。
其主要用于重症支气管哮喘发作及COPD有明显支气管痉挛的患者。
由于此类药物对心脏及骨骼肌的B受体有激动作用,所以部分病人吸入后会出现心悸及骨骼肌震颤。
有器质性心脏病、高血压、甲亢的病人应慎用此药。
2.糖皮质激素:具有局部高效和全身安全的特点,常用药物有:布地奈德,1mg/ml,每次使用2ml,每日2-3次。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起效迅速,10-30分钟可发挥气道抗炎作用。
适用于重症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尤其适用于儿童支气管哮喘。
如果能与抗胆碱药物及(或)B2受体激动剂联合使用,治疗效果更佳。
3.粘液溶解剂:
a-糜蛋白酶:能降低痰液粘稠度,使痰液稀释易于排出。
盐酸氨溴索:可调节呼吸道上皮浆液与粘液的分泌,刺激肺泡上皮细胞合成与分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维持肺泡的稳定,增加呼吸道上皮纤毛的运动,使痰液易于咳出。
4.抗生素:雾化吸入抗生素对呼吸系统感染有一定治疗作用。
我们科常用的有庆大霉素。
(三)雾化吸入治疗的注意事项
1、体位:治疗前先将痰液咳出或吸出,以免妨碍雾滴深入。
雾化吸入时取坐位、半坐位或侧卧位,尽量避免仰卧位,必须仰卧位时需将床头抬高30-40度。
治疗时患者需进行慢而深的吸气,吸气末梢停片刻,这样会使雾滴吸入更深。
2、药量:雾化液每日新鲜配制。
通常每次吸入10~20分钟,每日2~3次,一疗程1~2周。
吸入时必须从小剂量开始,待适应后再逐渐加大剂量,直到吸完全部药液为止。
切不可一开始就用大剂量,因大量的冷雾气急剧进入气道会使气道平滑肌痉挛,导致憋气、呼吸困难加重。
一般我们氧气雾化吸入以6-8升/分为宜,氧气流量超过12升/分,会导致雾化器连接口爆断,造成患者恐慌。
3、长期雾化吸入治疗的病人,所用雾化量必须适中。
如果湿化过度,可致痰液增多,对危重病人神志不清或咳嗽反射减弱时,常可因痰不能及时咳出而使病情恶化甚至窒息死亡。
如果湿化不够,则很难达到治疗目的。
哮喘持续状态患者当使用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后,可产生急性呼吸困难,故对此类患者湿化雾量不宜太大.
4、观察:雾化吸入时水蒸汽可很好湿化气道但喷出的雾气有一定的压力,排斥口鼻周围空气进入呼吸道,降低了氧的吸入。
因此,对喘憋、呼吸不畅和缺氧严重以及肺炎合并心衰的患者,须先改善上述症状、加大吸氧量后再予以雾化吸入,且吸入时间宜短不宜长,每次5分钟左右,防止因此而加重缺氧状态。
雾化吸入期间要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如果出现咳嗽、气促等症状,就应立即停止雾化吸入,加大吸氧量,待症状缓解再考虑下一次雾化吸入治疗。
同时检查雾化液剂量及体位是否合适,进行必要的调整。
治疗后1~2小时内注意拍击患者胸背,并鼓励患者咳嗽。
5、过多长期使用生理盐水雾化吸入,会因过多的钠吸收而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所以现在做雾化可不用盐水稀释。
6、要避免雾化吸入治疗的呼吸道交叉感染,应做到:雾化器在使用前必须严格消毒,晾干备用;不使用时,整个系统内不应有液体存留,以免细菌滋生。
7、凡吸入激素者,应及时漱口,以防口咽部念珠菌感染和不适。
(补充说明一点:像我们科病人平常使用的布地奈德莫特罗粉吸入剂、噻托溴铵粉吸入剂等都有激素成分,所以喷吸完后,一定要嘱病人漱口,对于不能自行漱口的病人,要加强口腔护理,避免真菌感染。
)
8、每次雾化吸入时间不应超过20分钟,如用液体过多应计入液体总入量内。
若盲目用量过大有引起肺水肿的可能。
对心肾功能不全及年老体弱者要注意防止湿化或雾化量大造成肺水肿。
另外对年老体弱自身免疫功能减退的病入用抗生素雾化吸人时,应重视诱发口腔霉菌感染问题,应注意加强口腔护理。
9、有增加呼吸道阻力的可能。
当雾化吸入完几小时后,呼吸困难反而加重,除警惕肺水肿外,还可能由于气道分泌物液化膨胀阻塞加重之故,这时候我们应该协助患者排痰,或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10、预防呼吸道再感染。
由于雾滴可带细菌入肺泡,故有可能继发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
细菌来源:患者口腔、上呼吸道、雾化液的感染。
所以不但要加强口、鼻、咽的卫生护理,还要注意雾化器、室内空气和各种医疗器械的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