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教学中游戏教学方法的应用
【摘要】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有效地增强体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可以选择不同的内容。
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去达成课程目标,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采用增加体育游戏的方法,使学生获得自主、快乐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体育游戏;目标;理念;教学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现代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注重体育教学,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有效地增强体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可以选择不同的内容。
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去达成课程目标,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采用增加体育游戏的方法,使学生获得自主、快乐的课堂教学。
本文就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更多地融人体育游戏元素,开展好中学体育教学谈谈想法。
1.当前中学阶段的体育教育与教学、学校体育活动的结构与目标。
学校体育由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组成。
体育教学的任务与目标是进行健身知识技能的传授以及运动教学,课外活动目标是巩固课堂教学内容,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锻炼和活跃学生生活、协调人际关系。
所以学校体育目标宏观来讲,是促进学生体格体能的完
善和发展,培养对体育的情趣、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社会情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对每一个学生而言,是通过体育活动达到以下目标:即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方面的具体目标。
这些目标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充分体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的特点和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的三维健康观。
而中学体育包括理论与实践两大部分。
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实践性课程,要保证绝大多数教学时间用于体育实践活动。
2.与新课程要求相适应的体育游戏教育教学体育游戏教学法是中学体育教学的丰富和扩展。
因为游戏活动是按一定目的和规则进行的、有组织的体育活动,也是一种有意识的、创造性的和主动性的活动。
体育游戏包括发展智力的游戏和发展体力的游戏,其基本特征是大众性、普及性和娱乐性。
体育游戏是进行体育教学的有效手段,是体育教学与训练的重要内容,是体力活动与智力活动的结合,富有浓厚的娱乐气息和鲜明的教育意义的活动。
符合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以提高学生学会体育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运动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2.1 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准备活动阶段。
运用体育游戏进行准备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能通过准备活动表现出良好
的身体机能状态和心理状况,从而使兴奋性调节在一个适宜的状态,因此教师在准备活动中可将学生感到枯燥、厌倦的慢跑、行进操、定位操,更换成游戏,如:蛇形跑、螺旋跑、跑动中的“听号抱团”,或者用跳绳、跳橡皮筋、“传球触人”等,这些活动既起到活动肢体、提高兴奋性、集中注意力的效果,又能有利于组织教学。
技术技能教学阶段。
在体育技术技能教学中,正确运用游戏法,可以丰富地结合当地课程资源、学校和学生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变化的情况下强化动作技能,促进动力定型的形成。
例如:中长跑是一项有效增强学生心肺功能,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教学内容。
但对身体素质、技战术水平、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要求都很高,如果一味地按中长跑竞技比赛的要求,逼着学生绕着田径场一圈圈的跑,使学生跑出恐惧,跑出厌倦,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如果采用一些追逐游戏、越野跑,或者给中长跑教学赋予一定的游戏教学,如“穿越旅行”、“跳绳接力跑”等等,使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和丰富的想象中达到教学目的。
游戏由于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新颖,能最大限度地消除疲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素质练习阶段。
身体素质练习,一般动作难度小、负荷大、比较单调。
采用游戏法练习,可以增加趣味性,调动学生练习积极性。
如:短跑教学中“50米迎面接力”、“击掌追击”发展腿部力量的“袋鼠跳”“企鹅接力”、“抱人快走”、“蛙跳接力”、,发展上肢力量的“坐撑前进”、“海豚爬行”,发展灵敏素质的“老鹰抓小鸡”、“掷
沙包”、“打活靶”等游戏,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要求进行选择运用。
游戏法用于素质练习时,学生会比较兴奋,积极性也较高。
游戏法练习使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相互交流,相互鼓励,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2.2 体育游戏在教学当中的意义、调动了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
学生的年龄、性别、爱好等都存在明显的差别,如何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这就要求体育游戏必须有较高的趣味。
只有体育游戏寓于趣味性,才会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使所有参加游戏的学生自始至终、全力以赴地参加活动。
一般来说,游戏越新颖,竞争性越强,情节发展就越生动,趣味性越强,就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能动性,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进行学习,鼓励学生自主设置学习目标,发展学习策略,进行自我监控和评价,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
2.2.1 促进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学生需要互相帮助、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一些规定性的动作,懂得与人合作的道理。
这对养成学生集体荣誉感,培养集体主义精神,都有显著的作用。
同样,游戏的规则对学生遵守规则和道德规范的养成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在体育游戏中,体育游戏的竞赛性和对抗因素较多,通过规则把活动者组织起来,要求他们遵守纪律,并履行一定的职责,要严格遵守规则和道德规范,要求学生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认真的态度,从而增强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2.2 提高了娱乐性丰富了学生、师生情感。
体育教学中的角色游戏,能使学生从心理的角度体验到暂时解脱自我。
在体育游戏中,学生都乐于自己的能力得到表现,让别人尤其是异性学生了解自己的长处,从而得到别人的赞扬、尊重与爱恋。
从而满足这种生理、心理上的需要,而得到快乐。
体育游戏是一种集体活动,能满足人们相互交往、驱除寂寞的需要。
体育游戏过程中,游戏练习本身的新奇、惊险、激烈、紧张也会给参加者带来愉快的欢笑。
不带功利色彩、没有任何负担的体育游戏活动,能调节人们的精神状态、消除学习与工作带来的疲劳,使人得到积极性休息,这无疑也是一种愉快的身心感受。
也能以教促学、互教互学、相互尊重、相互补充,与学生一起加强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理解,共同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
素质教育应强调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具有个性特长。
实施游戏教学法则能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适应学生身心发展需并能很好地吸引学生,使他们感到因为学校里有自己的游戏伙伴,有游戏场所和游戏组织者,更愿意积极参与,使他们在共同的活动中不断了解自己,评价自己,在快乐中锻炼身体,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
所以,学校体育教学,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形成时期,是体质锻炼的黄金时期,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相互交流,相互鼓励,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合理运用一些游戏内容,对提高学生活动情绪,活跃课堂气氛,调剂课的密度和运动量,这样更能、更好、更有效
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季浏主编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
[2]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4月
[3] 李大春:中小学体育课程理念与实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
[4] 刘福林.体育游戏[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