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防雷安全知识讲座

防雷安全知识讲座


非常短,被击物缝隙中的气体剧烈膨胀,缝隙中的水分也急剧蒸发
为大量气体,产生巨大的内压力。这种内压力是一种爆炸力,能够 使被击树木劈裂和使建筑构件崩塌,导致被击物体遭受严重破坏或
发生爆炸。
雷电简介
雷击电磁脉冲危害
1、静电感应:当金属物处于雷云和大地电场中时,金属物上会感应 出大量的电荷,雷云放电后,云与大地间的电场虽然消失,但金属
雷电简介
雷电的作用
5、固氮增肥。在雷电的放电作用下,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发生反应,
合成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它们被雨水溶解,落地后与土壤中的矿 物质化合成易被植物吸收的氮肥。生成的硝酸与土壤接触,生成硝酸 盐,可以被植物当作氮肥吸收,所以也有“雷雨发庄稼”之说。 据统计, 一年当中地球上每一公顷土地都可获得几公斤这种从高空来的免费 肥料。
雷电简介
雷电的作用
3、雷电可以净化大气环境。雷电产生时,强烈的光化学作用会使空 气中的一部分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具有杀菌作用的臭氧。因此,
一场雷雨过后,空气中弥漫着少量臭氧,加之雷雨时空气中灰尘被
冲刷,令人感到格外清新舒适。另外,伴随雷雨而上升的气流,将 停滞于对流层下面的污染大气带到10千米以上的高空,起到周围扩
慈溪雷击事故案例
2012年9月7日,慈溪境内的
桥头镇、附海镇、龙山镇等 地出现了强雷暴天气,雷雨 天气持续时间了三个多小时, 导致桥头镇毛三斗村一村民 遭雷击身亡,另有一人受伤; 附海镇一企业遭雷击起火, 烧毁汽车及厂房;龙山镇邱 王村一猪圈遭雷击,14头猪 雷击死亡。
慈溪雷击事故案例
2013年9月13日观海卫镇双湖村一农 户家遭雷击,雷电击中屋顶通风道,导致通风道混凝土炸开脱落,固定在墙壁的 配电箱脱离,雷击造成隔壁别墅家中的4台电视机,1台电脑,监控门禁系统等设 备被毁,直接经济损失达4.5万余元。
正电,小水滴相对较轻,容易被上升气流携带到云体上 方,大水珠质量重则留在下层或降落到地面,这样便形 成了带电荷云层的分离过程。
雷电简介
对流起电学说:
上升气流携带云底正离子向云中运动,直至上部形成正 电荷区。由于高空传导电流使大量负离子来到云的上表
面并附在云滴或冰晶上,然后由云周围强烈的下沉气流
带下来,到达云下的负电荷增强了地面电场,使地面感 应,产生尖端放电,从而产生更多的正离子,形成了云 内的不同电荷分布。
雷电简介
碰撞感应起电学说:
在大气电场中有积雨云形成时,云中含降水粒子在初 始大气电场作用下感生电荷。由于降水粒子远大于云粒
子,降水粒子向下运动,云粒子向上运动,降水粒子和
云粒子相互碰撞,发生电量交换,最后导致降水粒子带 负电,云粒子带正电。
雷电简介
温差起电学说:
实验表明冰具有热电效应,冰晶中总存在带正电的氢 离子和带负电的氢氧根离子,离子浓度随温度升高而增
气线路绝缘层击穿,产生短路,或使建筑物内易燃、易爆物品燃烧和
爆炸。
雷电简介
雷击电磁脉冲危害
4、雷电反击:当防雷装置受到雷击时,在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体 上都具有很高的电压。如果防雷装置与建筑物内外的电气设备或其
他金属管道的相隔距离很近,它们之间就会产生放电,这种现象称
为反击。反击可能使电气设备绝缘破坏,金属管道烧穿,甚至造成 易燃、易爆物品着火和爆炸。
雷击事故案例
2006年7月15日凌晨1时左右, 惠州市东江发电厂的1号重油罐发生雷击事故,造 成油罐掀顶爆炸起火,烧毁5000吨油罐一座,直接经济损失约780万元人民币, 无人员伤亡。
雷击事故案例
2007年5月23日16时34分,重庆市开县义和镇兴业村小学遭遇雷电袭 击,造成小学四年级和六年级学生7人死亡、19人重伤、20人轻伤。
物上所感应聚积的电荷却来不及立即逸散,因而产生很高的对地电
压。这种对地电压,称为静电感应电压。静电感应电压往往高达几 万伏,可以击穿数十厘米的空气间隙,发生火花放电感应:电磁感应是由于雷击时,巨大的雷电流在周围空间产 生变化迅速的磁场,使处于在变化磁场中的金属导体感应出很大的
雷电简介
雷电简介
直击雷的危害
1、电效应:巨大的雷电流流经防雷装置时会造成防雷装置的电位升 高,高电位作用在电气线路、电气设备或金属管道上,可能引起电
气设备、线路的绝缘被破坏,造成高压窜入低压系统,直接导致接
触电压和跨步电压事故。当雷电流流入大地时,在地面上可引起跨 步电压,造成人身伤亡事故。
雷电简介
目 录
法律法规 雷电简介 雷击案例 防雷措施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第三十一条:各级气象主 管机构应当加强对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管理,并 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对可能遭受雷击的建筑物、构筑物 和其他设施安装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的检测工作。
安装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应当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
次,对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场所的防雷装置应当每半年检测一次。
《防雷减灾管理办法》(中国气象局令第24号)第二十三条已安 装防雷装置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主动委托有相应资质的防雷装置 检测机构进行定期检测,并接受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和当地人民政 府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的管理和监督检查。
法律法规
《浙江省雷电灾害防御和应急办法》(浙江省人民政 府令第190号)第十六条 安装雷电防御装置的单位应 当对雷电防御装置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保养,并委托 雷电防御装置检测机构实施定期安全检测。易燃易爆
雷电简介
根据大量观测结果统计,典型雷雨云中的电荷分布如下图
雷电简介
雷电的特点
放电时间短:放电时间一般约50-100微秒(1微秒=10-6秒);
冲击电流大:雷击电流可高达几十千安到几百千安;
冲击电压高:强大的电流产生的交变磁场,其电压可高达几亿伏; 释放热能大:瞬间能使局部空气温度升高到几万度以上; 冲击压力大:雷电使空气产生高达几十个大气压。
雷电简介
雷电的作用
1、有机化合物的合成,生命起源原因之一。早期地球,火山喷发出的 大量气体,如氢、氮、甲烷、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汽等,在
紫外线、宇宙空间辐射以及早期地球上雷雨闪电的作用下,原始大气
中生成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有机化合物,并由雨水带进海洋。含有有机 物的海水在亿万年的深化中逐渐合成了蛋白质、核酸等复杂的高分子
雷电简介
物质的组成:万物都有分子、原子组成,原子有 带负电荷的电子和原子核(含有中子和质子)内 带正电荷的质子。物体都带电,一般情况下,物 体内的正电荷与负电荷相等值,但当正、负电荷 不相等时物体就带电。 H2O 电解 H++OH 雷电的形成有多种学说:碰撞感应起电学说、温 差起电学说、破碎起电学说、对流起电学说。
场所的雷电防御装置应当每半年检测一次,其他雷电
防御装置每年检测一次。
法律法规
《宁波市防御雷电灾害管理办法》(宁波市人民政府令第 142号)第十五条 按照本办法第七条规定安装的防雷装置,
使用单位应当做好日常维护工作。石油、化工、易燃易爆
物资的生产和贮存场所,其防雷装置每半年检测一次,其 他重要单位的防雷装置每年检测一次。检测不合格的防雷 装置,使用单位必须在限期内整改。
雷击事故案例
1989年8月12日9时55分,青岛市 黄岛油库末站的原油罐群因雷击
发生爆炸起火。这场大火前后共
燃烧104小时,造成5个油罐报废, 4万吨原油燃烧,直接经济损失 3540万元。在灭火抢险中,10辆 消防车被烧毁,19人牺牲,100多人受伤。
雷击事故案例
2004年6月26日是浙江人民难忘的的日子。浙江省临海市杜桥镇出现罕见强 雷暴,造成17人死亡,13人受伤的重大雷灾事件。
构规定的使用要求。
法律法规
《气象灾害防御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70 号)第二十三条:各类建(构)筑物、场所和设施安装雷
电防护装置应当符合国家有关防雷标准的规定。
对新建、改建、扩建建(构)筑物设计文件进行审查,应 当就雷电防护装置的设计征求气象主管机构的意见;对新 建、改建、扩建建(构)筑物进行竣工验收,应当同时验 收雷电防护装置并有气象主管机构参加。
散的作用,净化了大气环境。
雷电简介
雷电的作用
4、缓解高温干旱。 一般来说夏季我市处于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天
气持续晴热少雨,往往产生一定程度的旱情,雷阵雨天气所带来的降 水,对于缓解旱情、湿润气候、改善环境都有一定的好处。而且雷
阵雨天气的发生,一般也意味着高空有冷空气渗透,副热带高压处
于不稳定状态,在一场雷阵雨过后,滚滚热浪也将得到一定程度的 缓解。
法律法规
《气象灾害防御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570号)第二十四条:专门从事雷电防护装置设计、 施工、检测的单位应当具备相应的条件,取得国务院 气象主管机构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
颁发的资质证。
法律法规
《防雷减灾管理办法》(中国气象局令第24号)第十九条 投入 使用后的防雷装置实行定期检测制度。防雷装置应当每年检测一
物质,最后,产生了具有自我复制和繁殖能力的原始生命体。
雷电简介
雷电的作用
2、雷电对人类进化的作用。在人类进化史上,正是雷击森林起火, 启发了人类学会用火。森林中被火烧死的动物躯体,吃起来远比活
剥生吞来得有滋味,而且更富有营养。这使得远古人学会了吃熟食,
促进了人体的发育及大脑的发展。雷电带来的火使人类在进化史上 跨进了一大步。
碱滩涂淤泥结构),极易遭受落地雷击的侵袭,是我省乃至华
东地区的雷击重灾区之一。全市年均雷暴日41天,最多年份高 达90天。据不完全统计,本市平均每年有2—3起较大的雷击事 故发生。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2014年我市共发生雷击灾害 31起,死亡3人,伤8人,直接经济损失近千万元。
慈溪雷击事故案例
电动势。若导体闭合,金属物上仅产生感应电流,若导体有缺口或
回路上某处接触电阻较大,由于很大的感应电动势,所以在缺口处 会产生火花放电或在接触电阻大的部位产生局部过热,从而引燃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