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数学高效课堂建构论文

高中数学高效课堂建构论文

浅谈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建构
所谓高效课堂,是对应于传统课堂教学的“低效”而言的。

它属于“有效教学”的范畴,立足于课堂,在“有效教学”中,追求“低耗高效”。

高效课堂的核心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在效益和效率上追求“高效”,变“接受式”学习为主动的探究性学习。

实用的教学目标、科学的教学设计、探究性的学习过程是高效课堂的基本特征。

一、高效课堂必须有实用的教学目标
高效课堂首先必须有明晰的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有了明晰、准确、实用的教学目标作导引,教学活动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课堂学习活动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下面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数学3》“古典概型”这节课教学目标的具体化。

1.通过引例的计算,发现并归纳、整理出古典概型的特点,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古典概型的含义,并能在实际情形中辨析、区分是否是古典概型。

2.通过引例的计算,发现古典概型概率计算的规律,并能进行一般意义上的诠释。

3.能把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化归为古典概型问题进行解决,在计算一些随机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数时,至少有80%的学生能够合理地选用树形图、图表等方法进行。

这样叙写的教学目标,较之于课标的表述,既忠实体现了课标
的要求,又更为具体、明晰,便于导引设计教学活动,也便于形成教学评价方案。

二、高效课堂必须有科学的教学设计
科学的课堂教学设计是高效课堂的基础。

在课时目标确定之后,就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做到重点突出,难度突破有法。

教学设计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教学内容的问题化,即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探索化,即教师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解决问题的依据材料,由学生自主地探究发现数学结论和解决问题。

如在“函数y=asin(ωx+?渍)的图像的教学设计中,围绕教学的重点“探究函数y=asin(ωx+?渍)(a>0,ω>0)的图像与正弦曲线的关系”,将教学过程设计如下:先给出问题组:y=sin(x+1)与y=sinx的图像有什么关系?y=3sinx与y=sinx的图像有什么关系?y=sin2x与y=sinx的图像有什么关系?然后是学生探究活动:从图像对应点坐标关系、函数对应法则等方面分析,并用多媒体(几何画板)动态演示。

在以上的教学设计中,突出了重点,抓住了难点,科学地分配了时间和精力。

教学设计中既使用了合情推理,又用到了逻辑推理,构成了一个学生自己探究发现的过程。

这一过程使学生感受到了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化整为零、分解问题、各个击破的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学生不但较好地掌握了基础知识,而且亲身经历了探
究发现的学习过程。

三、高效课堂应是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过程
新教材增加了很多探究性的题型,在教学方式的转变中,特别将“自主、合作、探究”作为重点进行倡导,新课程的教学应更注重学生的探索过程,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知识的引入强调背景,使教材生动、自然而亲切,让学生感到知识的发展自然而然而不是强加于人。

在探索阶段,让学生经历从直观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完成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应用阶段,通过对探究过程的分析,帮助学生掌握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对数函数是运用所学函数知识去加以研究的一个重要初等函数,而对数的运算法则是学习对数函数、研究对数函数性质的基础和工具,因而是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

在实践过程中,笔者有意识地把“对数的运算法则”设计为探究性课题,搞了一次“数学实验”,让学生4人一组,利用计算器,自定m、n的值,自主探究lgm、lgn、lgm+lgn、lgm-lgn、lgm·lgn、■、lg(mn)、lg■、lg(m+n)、nlgm等之间的关系,并要求每一个小组选出一名组长,请他在探究结束后代表小组做汇报发言,向大家介绍小组的探究历程、交流实验心得、证明数学猜想。

实践结果表明,学生在“数学实验”中不仅兴趣高涨,而且通过计算、观察、归纳,发现了对数的运算性质,体验了数学发现、创造的历程,发展了创新意
识,不仅认知结构得到发展,而且身心和品质也得到发展。

正如他们自己所说,要“细心、严谨、耐心求真,勇于猜想,敢于实验”,“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实践所获得的知识更有趣,也更牢固。

凡事都应认真对待,不能人云亦云,要自己探究明白才能下结论”。

总之,一堂课如果具有实在的教学目标、科学的教学设计、探究性的学习过程,并且落到实处就是一堂高效的课。

我们应乘着新课改的东风,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探索过程,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将“自主、合作、探究”作为重点进行倡导,践行“先学后教、当堂练习”的新课堂理念,优化课堂教学,实现学与教的完美结合,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开拓学数学、教数学的新天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