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我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理解
近年来,为了适应我国民主政治、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政府正在大力发展、积极促进政府职能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在处理市场经济这一块,政府坚持监管市场时给市场一定的位置,以保持效率;同时给市场一定的约束以保持公平,保持二者的协调,以适应当前多元化经济模式的要求,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更高的效率和效益。
一直以来,政府职能的转变在我国行政改革过程中都居于核心地位。
一方面政府职能处于经济、政治的交汇点,任何行政功能的变化,都会受制于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并反过来对其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它又是行政体制运作、行政权力行使的起点和依据。
我国的发展现状要求政府积极进行职能的转变。
此外,市场经济是自主性、平等性、竞争性、开放性和规则性的经济,与之相适应建立起来的政府应该是公共服务型政府。
因此,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是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完善市场经济的重大改革举措。
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职能结构应该是以公共服务为主导,以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为重心,同时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和社会管理的职能。
在市场经济中,政府作为一个特殊主体,与其他市场主体在地位上应是完全平等的,同样不能拥有特权。
政府的特殊性在于它是规则的制定者、监督者和维护者,为其他市场主体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保障经济社会健康有序运行和发展。
为了保证市场的公平公正竞争环境,在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时要坚持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将自己的行为严格地限定在制订规则和实施监督、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为社会提供稳定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中。
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确认各类微观经济主体是经济建设的主体,使政府从具体的投资和参与微观经济活动中解脱出来,集中解决经济社会中重大的矛盾和问题,为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转提供环境。
也只有这样,将“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相结合,才能更好的体现服务型政府的真实内涵。
举例说明,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管理中政府与市场的微妙关系的体现。
首先,应坚持高等教育作为整个社会系统的一部分,有其自身规律性和一定的独立性。
但它不能独立于市场经济之外而存在,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应该与市场经济的联系日益密切。
因此,高校的管理必须坚持市场原则,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否则,将阻碍高校在市场经济下的健康持续发展。
其次,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失灵不可避免,难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一、对照公共产品的特性(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受益的非排他性)以及高等教育具有的公共产品部分属性和私人产品的部分属性来看,高等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
从经济学角度看,介于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的准公共产品的供给,应该是市场供给和政府供给相结合。
正因为高等教育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所以高等教育的供给不能仅仅诉诸市场力量。
为了纠正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市场失灵,政府需要参与提供教育,干预教育市场,对高等教育进行管理,实现高等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
二、高等教育是典型的具有外部效应的产品。
高等教育外部效应是教育经济功能的根源,是高等教育对经济的一种影响,这种影响也会直接或间接地作用到社会其它领域,进而使高等教育的各种功能得以展现。
正因为高等教育具有正的外部效应,使得社会边际收益大于个人边际收益之和,所以单纯市场机制的运作将导致高等教育产品的供给不足。
因此,在市场经济下,要纠正高等教育的外部性引起的市场失灵,避免高等教育需求与供给的失衡状态,政府必须干预教育市场。
三、市场信息的不完全、不对称也会导致市场失灵。
一方面,高等教育市场存在各种信息不完全的现象,求学者往往对所消费的高等教育产品只有笼统的了解;另一方面,高等教育市场也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求学者对于教育信息的掌握往往滞后于高等教育机构。
因此,要纠正高等教育市场信息不完全导致的市场失灵,政府必须干预高等教育,使高等教育市场信息渠道畅通,确保信息对交易双方尽可能是充分和对称的,从而使高等教育资源得到最优配置。
在市场经济下,由于市场并不总能达到完全理想的状况,它存在种种失灵的根源。
所以在运用市场“看不见的手”作用的同时,需要发挥政府“看得见的手”的功能来纠正市场失灵。
在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时,就应该坚持以市场为基础,即凡是高等教育市场能管的事,政府就不要去管,政府在高等教育方面应该管的事就是市场管不了的事。
政府应该做的是尽力为高等教育管理建立和完善高等教育市场体系,创造一个积极和谐的大环境,发挥教育资源配置的市场基础性作用。
并且积极做好规划和控制,调控高等教育的方向和进程,保障高等教育的稳定发展。
此外,在高等教育发展的同时加强评估和外部监督,保证高等教育质量。
综上所述,在当前我国政府积极转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应该坚持将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有效的结合,才能保证行政改革的顺利进行及经济发展中公平与效率的有效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