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汉语虚词辨析

现代汉语虚词辨析


关于“因为”与“由于”在用法上的几点 区别
• 如果只知道这一对词能够表示因果关系,那是远远 不够的,还必须知道下面的一些“规矩”,才能做 到万无一失。 • A、“因为”,只能和“所以”搭配照应;反之, 属误用。 • B、“由于”,既可以和“所以”搭配照应,也可 以和“因而”与“因此”搭配照应。 • C、由“因为”构成的因果复句,可以直接倒装, 而由“由于”构成的因果复句,不能直接倒装。如 下面的例句中的“由于”就属于误用。 • “他没有参加这次考试,由于他工龄少了半年”。
“是否”与“是不是”
• “是否”就是“是不是”,意思完全一样。但在 使用中,也还是有叫不真切的地方的。如下面的 一个句子:
“径自”、“径直”与“竟自”
• 这三个词均为副词。“径自”与“径直”容易发 生混淆,“径自”与“竟自”也容易弄混;而“ 径直”与“竟自”是不会发生混淆的。
• “径自”的意思是表示“自己直接行动”,强调 的是“自己行动”;而“径直”的意思是表示“ 直接向某处前进,不绕道”,或者“直接进行某 件事,不再事先费周折”,不管是那个意思,强 调的都是“直接行动”。“竟自”呢?就是“竟 然”,表示的是“出乎意料”。看下面三个例子 :
下面的例子:
• ①默读 要手段。 是最基本的阅读方法, 是获取信息的重
• 在这个句子里,应该选填的是“不仅„„而且„„”,为 什么呢?只因为前后两项内容都是说话人要肯定的,而且 强调的是后者。 • ②社会的财富是工人、农民和劳动知识分子自己创造的。 只要这些人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又有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 路线, 回避问题, 用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 任何人间困难总是可以解决的。 • 在这个句子里,横线上应选填是“不是„„而是„„”, 道理很简单,不言当自明。
虚词辨析
由12月月考的一道词语辨析题 谈起
词语辨析:反之 相反 例句: 1.在实际演奏中,科学合理的钢琴演奏指法能够获得好的 演奏效果;反之,则导致不好的演奏效果。 解释:“反之”就是“与此相反”,在例句1中,指的 是“不科学的演奏指法则导致不好的演奏效果”。“之” 代替了“不科学的演奏指法”这种情况。 2.我们强调组织纪律性并不反对发展学生个性,反之, 我们还要保护这种个性。 解释:相反指事物的两个方面相互排斥或对立。反之是 与上边相反的动作行为,这里上下句是递进关系。
• ①我父亲非但没有批评我, 还给了我不少鼓 励。(因“非但没有”的后面跟着的是“批评” ,属于动词,所以横线上选填“反而”是正确的 。当然,在这个句子里,选填“相反”也是正确 的。因为,“相反”,表示的也是递进关系。在 它的前面,还可以出现“恰恰”、“正好”“刚 好”“正”等字眼。) • ②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从根本上说不但没有矛盾 , 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句中的“没有 ”后面跟着的是“矛盾”,“矛盾”属于名词, 因此,可以判断出“没有”是一个动词;所以, 横线上只能选填“相反”。)
• B、大家知道,在递进复句中,有一种叫做“否定 了再否定”的形式,在这种复句中,关联词语通 常是这样的:“不仅不„„反而„„”,或者“ 不但没有„„反而„„”,抑或是“非但不(非 但没有)„„反而„„”。 • 掌握了这一点,我们至少可以在两个方面获得好 处。一是在具体的语境中,我们可以通过对“不 仅不”的辨析,很快得察觉到,在第二分句中如 果出现了“而且”,是错误的。二是 选词填空 时,我们又可以很快地排除掉假选项,坚定而自 信地选择“反而”。
关于因而”、“进而” 和“从而”的区 别
• 这是三个极易混淆的连词;其实站得高一点,弄清它们的 区别也还是不难的。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我们就可能站 得高一点。 • A、“因而”只能表因果;如,“由于上学期着重抓了课 堂教学,因而同学们的学习成绩有了显著提高”。 • B、“进而”,简言之,只能表递进。讲得详细点,它表 示的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强调的是进一步的行动 。用于后一分句,它的前面可以用“又”、“再”、“才 ”、“并”等来配合。如,新的教学法先在个别班级进行 试验, 在全校推广。横线上就应选填“进而”;因 为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强调进一步的行动。
“何况”与“况且”的使用不当造成的 语病
• 这一对词的共性是均可表递进。先前的许多书中 对它们的区别讲的过于繁琐,给中学生的辨析带 来一定的障碍。其实,它们之间的区别是很清楚 的。记住:在带有“反问语气”和“感叹语气” 的递进复句中,只能用“何况”,而在其它情况 下,二者通用。
• 如下面的例子,就属于二者通用。 • “你身体本来弱,况且(何况)又刚生过病,还 是我去吧”。
“不是……而是……”与“不仅……而且 ……”的区别
• 这两组关联词语也是需要辨析的。不然,在具体 操作中,也会因为叫不真切而举棋不定,最终失 分的。 • “不是„„而是„„”表明的是并列关系的,是 “肯否并列”,也就是说在这种句式中,说话人 首先是要否定前一分句所说的内容,然后在第二 分句里肯定与第一分句里的内容相对的内容。 • 而“不仅„„而且„„”表明的则是“肯定了再 肯定的递进关系”,也就是说在第一分句里说话 人首先要肯定一个意思,在下一个分句里,进一 步肯定另一个意思。
如下面两个例子:
• ① 他不仅不感激人家的好意,而且反目为仇 。(“而且”必须改为“反而”)
• ②风不但没停, 更大了。(横线上应选填 的是“反而”;因为前文中有“不但没”)
• C、更应注意的是,在“不仅没有”,“不但没” 、“非但没有”„„这样的句式中,“没有”( “没”)的词性!“没有”(“没”)的词性如 果不是否定副词,而是否定动词,后文中的关联 词语,再用“反而”,就是错误的;此刻,应选 用的则是“相反”。相反,“没有”(或“没” )属于否定副词时,“反而”和“相反”,在有 些情况下,是可以互换的。那么如何来辨析“没 有”(或“没”)的词性呢?只要看一下它的后 面跟着的是怎样的词语;后面跟着的若是动词, “没有”(或“没”)是副词,反之,则是动词 。
• D、“所以”与“因而”的前面,不能出现句号, 而“因此”的前面,可以出现句号。掌握了这一点 在选词填空,以及判断在具体的语句中它们是否用 得准确,都是很有意义的。如下面的一个需要我们 选词填空的例子,通过我们对这一点的掌握,就可 以很快排除干扰,选到正确的答案。 • “当前经济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虽然有多方面的 原因,但是根本原因在于原有体制的弊端没有消除 。 要尽快扭转这种局面,只有通过进一步深 化改革才能实现。”在横线上究竟该选填哪一个词 呢?出题者设计的选项里既有“所以”,又有“因 而”,还有“因此”;我们之所以很快地选到了“ 因此”一项,就是因为我们在横线前发现了“句号
• 这一对词的共性也是均能表递进。区别究竟在什 么地方呢?记住:前文中如果出现了“越”这个 字眼,后文就只能用“越发”与之照应,构成 “„„越„„越发„„”的格式;前文如果没有 出现“越”这个字眼,后文中二者通用。
• 如“观众越多,他的演出就越发卖力气”这句话 ,“越发”的使用就符合规范;因为前文中“越 ”出现了。 • 再如“来中国后,琼斯的汉语说得越发(更加) 流利了”,这句话中的“越发”的使用也符合规 范,换成括号里的“更加”也是正确的,因为前 文中没有出现“越”这个字眼。 • 再如下面的例子,就属于病句了。“你越是不许 我笑,我笑得更加厉害了”,句中的“更加”必 须改成“越发”;因为前文中“越”这个字眼已 经出现了。
“径自”、“径直”与“竟自”
• ①才十五岁的小女孩, ! 游过了长江,真不简单
• 句中横线上应选填“竟自”;十五岁的小女孩,照理 说,应很懦弱,可她却游过了长江,太出乎意料了! • ②你 写下去吧,等写完了再说。 • 句中的横线上应选填“径直”;因为句中并没有强调 “自己行动”的意味。 • ③他没等会议结束,就 离去。 • 句中的横线上选填“径自”是对的;照理,“离开会 场”是该打个招呼的,可他没有,不是“自作主张”
• 再如下面的两个例子,就只能用“何况”。
• ①爷爷年逾花甲还在努力学习,何况你还这样年 轻呢!(因为属于带有反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气的递进复句)。
• ②“四人帮”横行时,多少老革命家都蒙受了不 白之冤,何况我这样一个知识分子呢!(也是因 为句中带有的是反问语气,如果换成“况且”是 很能迷惑一些人的)。
“越发”与“更加”的使用不当造成的 语病
如下面的例子:
• ① ); 再唱一个(待重复。“唱”的后面不能加“了”
• 又唱了一个(已重复。“唱”的后面可以加“了”;当然 不加也可)。
• ② 再躺一会(待继续。“躺”的后面也不能加“了 ”);
• 又躺了一会(已继续。“躺”的后面自然也可以加“了” 。) • 还记得高考已经考过的那个句子吗?“他拿起望远镜看了 一阵,想了一会,接着在地图上飞快地画了一些符号,然 后用望远镜仔细地再看了一阵”,句子加点的“再”就属 于误用。
递进复句中的几种情况
• 众所周知,“不仅(不但、不单、不只)„„而 且(并且)„„”,这样使用是正确的,因为这 是“肯定了再肯定的递进复句”
• “不仅不(不但没有)„„反而(反倒)„„” ,这样搭配着使用也是正确的,因为这是“否定 了再否定的递进复句”
• 在具体的操作中,如果发现情形相反,那就成了 语病。
“反而”、“反之”与“相反”的几点 区别
• “反而”是一个本领不小的连词,在句子里,它既可以表 示转折关系,又可以表示递进关系;而“反之”则只能表 示,并列关系,与“反而”不能发生混淆。但“相反”就 不行了,它与“反而”既有可以互换的时候,又有非区别 对待的一面,这就有些纠缠。但不管怎么说,掌握了下面 的要领,解决起来,还是不太困难的。 • A、跟上文意思相反或者出乎人的意料时,就该选用“反 而”。如,“经过这场大病,(照理说“身体应当很坏” 才是,可是)他的身体 (横线上应选填的词,全得 由后文讲的情况来决定)比以前好了。(“出人意料”! 所以,横线上的词是“反而”)”。
• 比如“不但我不知道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反而他 也不知道”,就是一个病句,前文用的是“不仅 ”,后文与它照应的却是“反而”,这是明显错 误,必须改成“而且(或“并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