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虚词练习(解答)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谭盾自感艺无止境,于是他转而向民间学习,从而了音乐创作的境界。
②在高三紧张的复习阶段,我们也不能熬夜,因为充足的睡眠是健康的。
③一个人如果一味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甚至好逸恶劳,那么一事无成。
④讲好普通话是每个老师必须具备的技能,是语文老师,就更不必说了。
A.开创保证往往何况 B.开创保障往往况且C.开拓保障必然况且 D.开拓保证必然何况答案:D(开拓:指在原有的基础上拓展,提升。
开创:指从无到有的创新。
保证:侧重于小的方面。
保障:侧重于大的方面。
必然:指假设的前提和结论之间没有例外的可能。
往往:指大多数情况是这样。
何况:指意思更进一层,带有前后对比、衬托之意。
况且:表进一步追回说明理由)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网吧在取得安全合格证之前,必须在电脑上安装安全管理软件,封堵有害信息网站等。
电脑进入非允许范围内的网站,安全管理软件会同时发出警报。
但事实上,许多网吧在定期对电脑进行清理时,经常要重做系统,安全管理软件往往嫌麻烦不被重装。
A.从而如果由于甚至 B.以便由于假若而C.以便如果由于而 D.从而由于假若甚至答案:C(从而:顺承关系。
以便:目的关系。
如果:表假设。
由于:表因果。
假若:表假设关系。
而:可以表因果。
甚至:只能表递进)3.依次填在横线上恰当的一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建设文明寝室,首先要文明寝室的量化指标,再按指标对学生寝室进行考评。
②在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无数英雄儿女献出了生命。
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③培养公民的法制观念是一个长期过程,从学生时代就进行法制教育,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A.确定前仆后继只有/才 B.决定前仆后继只要/就C.确定前赴后继只有/才 D.决定前赴后继只要/就答案A(“指标”只能跟“确定”搭配,故排除BD。
前仆后继:前面的倒下,后面的继续;前赴后继:前面的出发,后面的继续跟上。
根据文意排除C。
只有/才:必要条件,也是唯一条件。
只要/就:充分条件,不是唯一条件)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文学创作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出新,时时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炼与,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②蝙蝠必须几乎连续不停地发出声音,以便借助声纳来周围所有的物体。
③四月的北京和南方不同,早晚天气比较凉,在中午暖和的阳光下,穿毛衣也不会觉得热。
A.符合察知即使 B.吻合查知虽然C.吻合察知即使 D.符合查知虽然答案:C(吻合:两方面完全符合。
符合:一方面与别一方面相合。
察知:观察了解。
查知:检查了解。
即使:表假设让步,可以是尚未实现的事情。
虽然:表转折,必须是已经存在的事实)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某市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经济建设要注重环境保护;该市的环境保护仍然严重滞后。
②医院作为特殊的公共,应该讲究语言得体,“欢迎你再来”这一类的语言是不宜随便使用的。
③人们在异国他乡为了生存而不得不放弃自己原有的文明,首先放弃也最难放弃的就是母语。
④谈到比赛对手时,教练说:“这将是一场漂亮的比赛,在决赛中和他们会师是一次独一无二的机会。
”A.坦陈场所必须必然 B.坦陈场合必需必定C.坦承场合必需必然 D.坦承场所必须必定答案:D(坦陈:坦然陈诉。
坦承:坦然承认。
场所:指地点。
场合:指地点、时间、环境、情况等的总合。
必需:一定要有的,不可少的,通常是物资。
必须:指一定要。
必定:强调说话人对事物的推测或判断,重主观。
必然:强调事理上的确定不移或客观必然,重客观事实)6.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理论是有层次的,判定理论层次的高低,根据理论运用了多少概念,根据采用了哪种研究方法,根据这一理论是否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A.只是不是而是还 B.因为是还要更要C.所以或者是或者是或者是 D.但不是也不是而是答案:D(抓住句中的转折关系)7.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社会主义文明,就整体来说,就其中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来说,都呈现多层次的结构特点。
②成立名师工作室以推进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没有多少现成的经验可借鉴,我们必须一边干,一边。
A.无论还是摸索 B.不但而且探索C.无论还是探索 D.不但而且摸索答案:A(无论……还是,是无条件关系;不但……而且,是递进关系。
摸索:边做边学,取得经验和办法用于工作、学习、研究等方面。
探索:常用于探求深刻的道理乃至事物发展的规律等方面)8.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这些黑心窑主们为了追求高额利润,矿工在毫无安全措施的条件下劳作。
②这些严密的防范措施,有效地控制了流感的发生,杜绝了它的可能。
③清晨,一个樵夫发现伯夷和叔齐都已缩做一团,死在山背后的石洞里。
A.驱赶蔓延偶尔 B.驱使曼延偶尔C.驱使蔓延偶然 D.驱赶曼延偶然答案:C(驱赶:赶走,赶。
驱使:强迫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
蔓延: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
曼延:连绵不断。
偶尔:着眼于次数少,间或,有时候。
偶然:着眼于意外,出乎意料之外)9.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当代青少年既要努力学习书本知识,又要不断提高思想品行的修养,若只有才学而无美德,也会成为子孙。
②2009年国家财政预算将投入科学基金 64亿元。
③在提拔干部时,党的各级组织一定要深入到干部所在的单位,认真听取广大群众的意见,以便更好地干部。
A.不肖大约考察 B.不孝大约考查C.不肖大概考查 D.不孝大概考察答案:A(不肖:品行不好。
不孝:对父母不敬。
大约:对时间、数量的估计。
大概:对情况的估计。
考察:实地观察,调查,反复检验。
考查: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和衡量工作或学习成绩等)10.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面对“两会”代表、委员的依法,有的官员虽然还不能回落答复,但都表现出虚心接受、认真反思的态度。
②在5月4日结束的第三届中国国际动漫节上,杭州有关部门与中国动画学会签订了合作,准备共同培养动漫人才,开发动漫资源。
③距离同济大学校庆还有5天,世界各地的校友将启程,前往上海参加庆典,共贺母校百年华诞。
A.质对协议不日 B.质对协约翌日C.质询协约翌日 D.质询协议不日答案:D(质对:对证、对质。
质询:质疑询问。
协议:共同计议,协商,谈判而制定的共同承认,遵守的文件。
协约:双方或多方协商签订的条约,一般用于国与国之间。
翌日:指第二天。
不日:指要不了几天)1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谈起抗震救灾,温总理很深。
他动情地说:“这次抗震救灾,更加深了我对人民的爱。
”②在破解开发型资源城市转型难题的过程中,该市原有资源,以钒钛资源开发为重点,努力打造世界级的产业集群。
③作者科尔曼年轻气盛,观点鲜明,但常常论据不足或论证不周,显得犀利有余,教练不够。
A.感受依托未免 B.感触依附不免C.感触依托不免 D.感受依附不免答案:C(感受:接触外界事物得到的影响。
感触:跟外界事物接触而引起的思想情绪。
依托:侧重有所凭借。
依附:附着,依赖,依靠。
未免:表前面所说的情况不合适。
不免:免不了,客观上不容易避免某种消极的结果)1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如果不“圈钱”思维,股市融资国际化将会演变成一个国际“老虎机”,股权分置改革等一系列制度都会出现畸形。
②有关专家预测,随着我国私人汽车购置力的迅速增强,未来几年内完全有可能蕴藏巨大市场和商机的“汽车经济”。
③有关法规对泛滥的网络语言发出“封杀令”,规定教科书和新闻报道中不得使用不符合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规范的网络语言。
A.摈弃催生日渐 B.抛弃催生日见C.抛弃萌生日渐 D.摈弃萌生日见答案:A(摈弃:抛弃,用于抽象的东西。
抛弃:用于具体的东西。
催生:催产,可以搭配市场和经济。
萌生:萌发,不能搭配市场和经济。
日渐:一天一天慢慢地。
日见:一天一天地显示出,不能与“泛滥”搭配)1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有国际反恐呼声高涨的形势下,欧盟召开了一次特别会议,与会者有各成员国的国防部长,还有来自世界其它地区的军事观察家。
②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大众的,即是民主的。
③塔利班和“基地”组织搜集大量情报,进行新一轮恐怖袭击。
A.不止从而企图 B.不止因而企图C.不只因而妄图 D.不只从而妄图答案:C(不只:不仅仅,搭配“还”。
不止:不停;不超过某个数目范围。
从而:表结果与行动更进一步。
因而:表因果关系。
企图:图谋,打算。
妄图:狂妄地谋划)14.请用简洁的语言指出下列近义虚词最重要的异同点。
⑴不至/不致不至:不会达到某种程度,如“作为一位受党教育多年的干部,不至连这点道理都不懂吧”。
不致:不会引起某种后果,如“事情做好准备,就不致到时手忙脚乱”。
⑵大力/大肆都是副词,都有行为上采取大规模的方式的意思。
大力:侧重尽最大力量,适用范围较大,多用于积极方面,褒义。
大肆:侧重指不顾一切地任意妄为,一般用于消积方面,贬义。
⑶对/对于两词在很多场合都可以通用。
但“对”比“对于”动作性强,当“对”引进动作行为的方向、目标或者含有“对待”的意味时,它不能换成“对于”,如“他对孩子要求很严格”。
此处因动作性较强,不能换为“对于”⑷格外/分外都是副词,都有特别突出的意思。
“格外”指程度高,超出寻常,有“特别”之意,如“他学习成绩格外好”。
“分外”指本分之外,即一般范围之外,超出了平常。
“格外”更接近口语,“分外”多用于书面语,如“瀑布似乎分外响了”。
⑸何必/何苦何必,是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要,如“你何必跟他过不去”;何苦,是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值得,如“你何苦跟他过不去”。
⑹尽管/不管二者都表示偏正关系,用于偏正复句的偏句中。
“尽管”相当于“虽然”,表示转折关系,与“但是、可是、却”相呼应;“不管”相当于“无论”,表示(无)条件关系,与“都、总”相呼应。
15.请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入下列横线处。
⑴①上海地方那么大,你又不知道他的地址,一下子怎么找到他呢?②他连最基本的字都不认识,更写文章。
A.何况 B.况且答案:①况且,“再说”之义。
②何况,也是“再说”之义,但还相当于口语里的“甭说、甭提”之义。
⑵①为了人民,流血不惜,更别说流这点汗了。
②我这里有两间房闲着,你们在这里住着。
A.尚且 B.姑且答案:①尚且,连词,表上文提出程度更甚的事例作为衬托,下文常用“何况、更”等呼应。
②姑且,副词,表暂时地。
⑶①全校师生鼓掌。
②他俩坐在。
A.一起 B.一齐答案:①一齐,强调时间,表同时。
②一起,表同一处所,强调空间。
⑷①他俭朴。
②坚持写作,肯定会有收获。
A.一直 B.一向答案:①一向,表示时间时只适用于从过去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