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代建筑流派赏析

当代建筑流派赏析

当代建筑流派赏析------读《建筑美学》有感家具与艺术设计学院10级艺设5班姓名:刘行学号:20102837摘要:当代建筑思潮和流派是关于建筑文章- 建筑规划方面的资料,,一种旨在符合工业化社会建筑需要与条件的建筑理论渐渐形成了,这就是所谓的现代主义建筑思潮。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本身包括多种流派,各家的侧重点并不一致,创作各有特色。

但从20年代格罗皮乌斯,勒。

柯布西耶等人发表的言论和作品中可见以下一些基本的特征:一、强调建筑随时代发展变化,现代建筑应同工业时代相适应二、强调建筑师应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与经济问题三、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促进建筑技术革新四、主张坚决摆脱历史上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建筑五、发展建筑美学,创造新的建筑风格后现代主义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在50~60年代达到高潮。

同时,怀疑、批评、责难也开始。

关键词:建筑师1.新陈代谢派(metabolism)在日本著名建筑师丹下健三的影响下,以青年建筑师大高正人、稹文彦、菊竹清训、黑川纪章以及评论家川添登为核心,于1960年前后形成的建筑创作组织。

他们强调事物的生长、变化与衰亡,极力主张采用新的技术来解决问题,反对过去那种把城市和建筑看成固定地、自然地进化的观点。

认为城市和建筑不是静止的,它像生物新陈代谢那样是一个动态过程。

应该在城市和建筑中引进时间的因素,明确各个要素的周期(Cycle),在周期长的因素上,装置可动的、周期短的因素。

1966年,丹下健三完成了山梨县文化会馆。

它较为全面地体现了新陈代谢派的观点。

1.1.丹下健三1913丹下健三年生于大阪,1938年从东京大学建筑系毕业,1949年,在广岛原子弹爆炸地点原址建造和平中心的设计比赛中胜出,开始在国际上崭露头角。

丹下健三强调建筑的人性,他说:“虽然建筑的形态、空间及外观要符合必要的逻辑性,但建筑还应该蕴涵直指人心的力量。

这一时代所谓的创造力就是将科技与人性完美结合。

”1.1.1.代代木综合体育馆日本建筑大师丹下健三设计的代代木体育馆是60年代的技术进步的象征,它脱离了传统的结构和造型,被誉为划时代的作品。

代代木国立室内综合体育馆的整体构成、内部空间以及结构形式,展示出丹下健三杰出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对日本文化的独到理解,它是由奥林匹克运动会游泳比赛馆、室内球技馆及其他设施组成的大型综合体育设施。

采用高张力缆索为主体的悬索屋顶结构,创造出带有紧张感、力动感的大型内部空间。

特异的外部形状加之装饰性的表现,似乎可以追溯到作为日本古代原型的神社形式和竖穴式住居,具有原始的想象力。

这可以说是丹下健三结构表现主义时期的顶峰之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材料、功能、结构、比例,直至历史观高度统一的杰出才能。

该建筑是丹下健三,也是日本现代建筑发展的一个顶点,日本现代建筑甚至以此作品为界,划分为之前与之后两个历史时期。

1.1.2.香川县厅舍香川县厅舍由部分三层建筑与八层的主楼组成。

庭院中有水池,叠石,小桥,可以举办多种活动。

高层部分有挑廊,廊子由富有韵律的小梁支撑,廊边有水平栏板。

栏板与小梁处理的同日本古建筑五重塔相似,被认为有浓厚的日本风格的现代建筑,获得很高的建筑评价。

1.2.黑川纪章日本建筑师。

1934年4月生于名古屋市,1957年毕业于京都大学建筑学专业,后就读于东京大学,以研究生身份在丹下健三研究室工作,1959年获硕士学位,1960年参加“新陈代谢”组织,作为中心成员活动。

1962年成立黑川纪章建筑城市设计研究所,1964年获东京大学博士学位。

他曾多次获奖并获得多项国际荣誉。

他曾与和矶崎新、安藤忠雄并称日本建筑界三杰。

黑川在设计思想上开创、并坚持倡导“共生”理论,强调城市·建筑与人、城市·建筑与自然、城市·建筑与发展、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经济、人与自然的共生共存思想,为世界建筑界、城市规划界提供了作为建筑家和规划师的典范。

1.2.1.舱体大楼这座建筑是高科技派的象征之一,显示了典型的未来主义风格,和科幻小说般的构思。

大楼是城市的基础结构,居住单元是批量生产的像"小豆"或"胶囊"似的方盒子,一簇簇围绕在大楼的周围。

其实,这座大楼也是建筑师本人信奉的"新陈代谢主义"的一种图解。

1.2.2. 名古屋城市艺术博物名古屋城市艺术博物馆位于Shirakawa内,它结构非常优美,是黑川纪章设计的。

是典型的新陈代谢风格.名古屋城市艺术博物馆展现了日本文化的魅力,博物馆收藏了大量日本和西方的艺术品,永久的展品轮回展出。

另外博物馆也展出世界其它博物馆的展品。

这个著名的博物馆拥有日本古代无数的艺术品,象剑、盔甲、戏服、茶会用具等等。

很多收藏品是12世纪的物品。

2.白色派白色派(The Whites)以“纽约5人组埃森曼、格雷夫斯、格瓦斯梅、赫迪尤克和理查德·迈耶”为核心的建筑创作组织,在本世纪70年代前后最为活跃。

特点;1、建筑形式纯净,局部处理于净利落、整体条理清楚。

白色派2、在规整的结构体系中,通过蒙太奇的虚实的凹凸安排,以活泼、跳跃、耐人寻味的姿态突出了空间的多变,赋予建筑以明显的雕塑风味;3、基地选择强调人工与天然的对比,一般不顺从地段,而是在建筑与环境强烈对比,互相补充、相得益彰之中寻求新的协调;2.1.理查德·迈耶理查德·迈耶,美国建筑师,现代建筑中白色派的重要代表。

1935年,理查德·迈耶出生于美国新泽西东北部的城市纽华克,曾就学于纽约州伊萨卡城康奈尔大学。

早年曾在纽约的S.O.M建筑事务所和布劳耶事务所任职,并兼任过许多大学的教职。

1963年,迈耶在纽约组建了自己的工作室,其独创能力逐渐展现在家具、玻璃器皿、时钟、瓷器、框架以及烛台等方面。

迈耶的作品以“顺应自然”的理论为基础,他表面材料常用白色,以绿色的自然景物衬托,使人觉得清新、脱俗。

他善于利用白色表达建筑本身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关系。

在建筑内部运用垂直空间和天然光线在建筑上的反射达到富于光影的效果。

他以新的观点解释旧的建筑语汇,并重新组合于几何空间。

他特别主张回复到20年代荷兰风格派和勒·柯布西耶倡导的立体主义构图和光影变化,强调面的穿插,讲究纯净的建筑空间和体量。

2.1.1.千禧教堂其外形设计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三片白色弧墙,如船帆状。

教堂高57~90尺不等,如船帆状的三片白色弧墙,层次井然地朝垂直与水平双向弯曲,似球状的白色弧墙曲面。

建筑材料包括混凝土、石灰华和玻璃。

三座大型的混凝土翘壳高度从56英尺逐步上升到88英尺,看上去像白色的风帆。

玻璃屋顶和天窗让自然光线倾泻而下。

夜晚,教堂的灯光营造出一份天国的景观。

虽然他的局部素材来自于现代建筑,整体却没有枯燥的气氛,原因在于内外某些部分的体量被巧妙地增减,赋予建筑明显的雕塑风味。

一个个新颖的形象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在以直线为主,不时穿插曲线的几何体中,透过比例优雅的玻璃墙面,清楚地显现出内部的景象,这些又纵深感的空间与白色实墙的交替更迭,产生了某种特殊的韵律感和节奏感,它们不是出自同一构图因素的多次重复,也不是出自单方面强调水平或垂直感,而是通过某种内在的呼应起作用,使他的建筑充满了某种艺术的品味,让人有一种舒适,柔和的感觉,也让人的心灵得到净化。

2.1.2.海牙市政厅以白色不规则四边形斜插向地面,成为区域地标,同时尽情地表现着结构之美,并被列入海牙现代建筑的代表。

大楼总建筑面积约33000平米,功能灵活,其中包含会议大厅,市政办公、音乐厅及图书馆,甚至还有公寓。

2.2.彼得艾森曼艾森曼是纽约建筑师协会的领导者(即“建筑界5巨头”之一),是当今国际上著名的前卫派建筑师,美国建筑界对他的作品评价很高。

他是首位通过自身领域的工作来证明当代文化是一个交互影响的连续体,而所有的文化现象和人类的知识都有可能成为建筑学中的一部份的建筑师。

1980年,在经过多年的教学、写作和设计并做出令人敬仰的理论工作后,埃森曼将他的专业经验集中在建筑学方面。

他设计了大量的原型项目,其中包括大面积的住宅、城市设计规划、教育器材的设计以及许多私人住宅。

埃森曼的作品明快而简洁,他的主要工作是将建筑从以往的联系中释放出来。

尽管他总是在建筑学设计和哲学理论中寻找一种平衡,但是人们总是能很清晰地看到这一理论工程的寓意。

2.2.1.MOP住宅这是由艾森曼设计的MOP住宅项目,通过主门进入室内框架后,迎面而来的是一个泳池和公共的起居空间,住宅的形式让人联想到一个拖布的移动形式,灵活的的体量对角线地围绕一个中心轴线展开,这个轴线交错向上,形成不同的空间,这些空间引导人们的视线达到不同的地方:住宅的前侧,边侧的花园和后街的场景等等。

2.2.2.IBA集合住宅IBA建筑形式纯净,局部处理于净利落、整体条理清楚。

在规整的结构体系中,通过蒙太奇的虚实的凹凸安排,以活泼、跳跃、耐人寻味的姿态突出了空间的多变,赋予建筑以明显的雕塑风味;3.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建筑是在80年代晚期开始的后现代建筑的发展。

它的特别之处为破碎的想法,非线性设计的过程, 有兴趣在结构的表面或和明显非欧几里得几何上花点功夫,形成在建筑学设计原则的变形与移位,譬如一些结构与大厦封套.大厦的完成视觉外观利用不可预料和受控纷乱描绘的刺激出现了无数的解构主义的"样式"。

3.1. 丹尼尔·李伯斯金美国库帕联盟建筑学院是世界建筑思想与教育的重镇,由于杰出的成绩,该系的系主任被誉为欧美建筑教育第一人。

该学院以文学、音乐、诗歌、艺术对大自然的感悟等等超越逻辑思维直达灵感深泉的手法,培养世界建筑事业的顶级精英。

丹尼尔·李伯斯金就是这所学院的高才生。

库帕联盟建筑学院精英中的天才李伯斯金深受该学院天才训练的深刻影响。

在2005年出版的自传体文集中,丹尼尔写到:“一个伟大的建筑,就像伟大的文学作品,伟大的诗歌和伟大的音乐,会告诉人们人类灵魂的故事,会以一个崭新的方式表达与改变这个世界,改变一代少年的想象力,唤醒人类心灵深处的天赋。

”丹尼尔总结道:“建筑作为艺术的丰碑,作为具有自足自立自傲的生命容器,会反射外部世界的空虚冷漠,而寻求反秩序的行动宣言。

”“建筑创新可以极具超前与特立独行,但其组成所用的金属、水泥、玻璃、砖块、饰面均是来自于大自然的物质,因此建筑从本质上来讲是天然的,关键是需要设计者赋予他灵魂。

”“世界并不知道需要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直到人们听到这首曲子之后。

而一经听到,人类的想象与创作就无法离开这个天籁之音。

杰出的建筑也是这样。

”3.1.1.柏林犹太博物馆建筑平面呈曲折蜿蜒状,走势则极具爆炸性,墙体倾斜,就像是把“六角星”立体化后又破开的样建筑外墙上不规则的裂缝子,将犹太人在柏林所受的痛苦、曲折,表现于以六角的大卫之星切割后、解构后再重组的结果,展现在建筑上,使建筑形体呈现极度乖张、扭曲而卷伏的线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