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洛酮客户版2
直接作用于损伤区的用法
1、静脉注射结合脑室内局部灌注纳洛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华神经外 科杂志,2001,17(3):184-185. 2、盐酸纳洛酮颈总动脉灌注干预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分析,四川医学 ,2006,27(8):844-845. 3、颅脑损伤术中病灶切除后残腔灌注纳洛酮的临床研究,中国神经免疫 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05,12(2). 4、鞘内注射纳洛酮治疗中重型颅脑损伤,临床急诊杂志,2003,4(1):8-9. 5、静脉注射结合鞘内注射盐酸纳洛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河北医药 ,2003,25(12):925-926.
50%
对照组 治疗组
对照组:常规治疗,休克恢复时间12.9 ±2. 9 h 治疗组:纳洛酮0. 8~1. 2 mg 静脉推注,1 次/ 5 min ,3~5 次后改用4.0mg 加入液体中持续静滴。休克恢复时间6.1±1.9 h
在常规综合治疗休克的基础上应用纳洛酮,可提高治愈率,加快休克的纠正。
参考文献:纳洛酮治疗休克的疗效观察,人民军医2004年第47卷第6期(总第535期)
脂溶性高,分子量小(375.9)。
分布迅速,给药后迅速透过血
脑屏障。
2min起效,5min内达血药浓
度峰值,可阻断80%以上的大脑 阿片受体。
任爱国等,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96,23(4):243-244
纳络酮的不良反应
均为术后
术前无不良反应
6
急诊科应用——有效降低病人入院后的 病死率
参考文献:《超大量与常规剂量纳洛酮治疗重症乙醇中毒的疗效比较》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 Jan,21( 1)
急诊科应用——休克
100% 80% 60% 40% 20% 0%
中毒性休克 出血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
78.30% 100% 88.90% 90% 83.30% 100% 100%
急诊科、神经内外科应用——眩晕
100% 80% 60% 有效率 40% 20% 0% 0.4mg组 0.8mg组 2mg组 97% 87.50% 77.80%
常规治疗联合纳洛酮治疗眩晕,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纳洛酮剂量的增加, 疗效也相应提高,而不良反应并未见明显增加。
参考文献:大剂量纳洛酮治疗眩晕症临床观察,河北医学,第15卷 第4期,2009年4月
急诊院前危急重患者应用纳洛酮0.8mg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在一 定程度上阻断了病人的病理生理进程和改善病人心肺脑等重要脏器功 能,从而为其他抢救措施和后续治疗赢得宝贵时间,这可能是急诊院 前抢救中应用纳洛酮能降低病人住院后病死率的机制和原因。
参考文献:纳洛酮在急诊危重病人院前抢救中的应用价,广西医学,2013 年2月第35 卷第2 期
2
纳洛酮的小常识
医保分类:解毒药 应用科室: 1.急诊科(眩晕、休克、解救酒精、安定、煤气 、有机磷农药、海洛因中毒) 2.神经内外科(眩晕、颅脑损伤、脑出血、脑梗 死、肺性脑病,改善呼吸功能、呼吸衰竭) 3.外科(术后促醒) 4.五官科(耳鸣) 5.儿科(新生儿窒息与缺血缺氧性脑病)
纳络酮的安全性
24
纳洛酮用于治疗昏迷、治疗肺性脑 病、一氛化碳中毒:
使用方法:
给予纳洛酮4mg加入5%葡萄糖100ml中静脉 注射,不少于6min,每隔2h一次,连用3次。
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
使用方法: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首次按 0.05mg/kg静脉注射,随后改为0.1mg/(kg· h) 静脉泵入,持续6h,连用2~3d,或用至症状 明显好转时。
0.5 0.4 0.3 死亡率 0.2 0.1 0
对照组 治疗组
16% 4%
对照组:50 例,呼吸衰竭16 例 ,脑卒中12 例,中毒7例( 急性酒 精中毒3 例,地西泮中毒2 例,有 机磷农药中毒2 例) ,心功能不全 12 例,肾衰竭3 例。 治疗组:呼吸衰竭15 例,脑卒中 13 例,中毒8 例( 急性酒精中毒4 例,地西泮中毒2 例,有机磷农 药中毒2 例) ,心功能不全12 例 ,肾衰竭2 例;
急诊科应用——急性酒精中毒首选药
有效率
100% 80% 60% 40% 20% 0% 2h 0 27% 70%
100%
70%
对照组 治疗组
5h
超大剂量应 用纳洛酮治疗 重症乙醇中毒 疗效好,且无 明显不良反应 ,纳洛酮不仅 可作为急性乙 醇中毒重症抢 救的首选药, 还可以大量使 用以缩短疗程 。
对照组:使用常规剂量纳洛酮0.4 mg 直接静注,30 min 再次使用0.4mg, 同时予0.4mg 纳洛酮加入10%葡萄糖液500 mL 内静滴。 治疗组:治疗组用纳洛酮4mg 直接静注,30min 再次使用2mg,同时予4 mg 纳洛酮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 内静滴。
医保甲类、国家基药
纳洛酮 的临床应用
珠海晨安医药有限公司 山西普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经销 生产
纳洛酮基本信息
通用名 注射用盐酸纳洛酮(倍士乐)
规格/包装 0.8mg、2.0mg、4.0mg(10支/盒,1000支/箱) 通用名 规格/包装 盐酸纳洛酮注射液(纳维乐)
1ml:0.4mg、1ml:1mg、2ml:2mg(10支/盒, 1000支/箱) 10ml:4mg(5支/盒,400支/箱)
第四部分 纳洛酮在其他治疗领域的应用
纳洛酮用于解除眩晕症状:
促醒:
凡是有眩晕症状的病人, 用4mg纳洛酮溶 于0.9%氯化纳或5%葡萄糖500ml中静滴,每 日1次,共10d。可在5分钟之内解除病人眩晕 症状,树立医生良好形象,建立病人战胜疾病的 信心和对医生的信任;
纳洛酮用于治疗应激性溃疡出血:
纳洛酮治疗病毒性脑炎:
使用方法: 纳洛酮4mg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注, 不少于30min,每天三次,连用14天。
纳洛酮用于治疗急性乙醇中毒:
使用方法: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4mg纳洛酮静脉 推注, 总有效率高达95%以上。其特点是: 催醒快、病程短、效果可靠、无明显严重 毒副作用,使用方便等。
12.5% 安慰剂组 纳洛酮组
*
,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能良好,值
治疗结束时评分
15 10 5 0
3.47 4.08
10.93
12.68
*
安慰剂组 纳洛酮组 * P<0.05
得临床推广应用。
*
1.83 1.88 1.72 GCS
1.86
GOS
语言功能 运动功能
用药方案:0.3mg/kg× 3天, 4.8mg/日× 7天 用生理盐水或平衡液稀释至 500ml后使用输液器控制滴速 24 小时持续滴注。
神经内外科应用——颅脑损伤
2001年,由王忠诚院士牵头中华医
治疗结束时死亡率(%)
20% 10% 0
17.5%
* P<0.05
学会神经外科学会和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组织国内18家医院实施的511例治疗颅脑 损伤病人的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表明 :大剂量纳洛酮对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 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可有效降低死亡 率,促进意识恢复,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不可配伍:
灯盏花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注射用盐 酸川芎嗪
参考文献 1、《70种针剂与注射用奥美拉唑钠配伍结果》 2、《氨茶碱和盐酸纳洛酮的配伍稳定性研究》 3、《低剂量纳洛酮对氯胺酮抗罗哌卡因致惊厥作用的影响》 4、《低剂量纳洛酮对曲马多镇痛效应的影响》 5、《果糖和纳洛酮联合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研究》 6、《加替沙星注射剂的临床配伍调研》 7、《纳洛酮联合硫酸镁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50例》 8、《麝香注射液联合纳洛酮救治急性酒精中毒疗效观察》 9、《小剂量纳洛酮复合舒芬太尼_罗哌卡因用于老年全髋置换患者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 10、《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疗效观察》 11、《盐酸洛美沙星注射液与73种注射剂理化配伍结果》 12、《中西药注射剂配伍禁忌》 13、《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的配伍禁忌概况》 14、《生脉注射液与纳洛酮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 15、《注射用盐酸川芎嗪与3种药物配伍稳定性考察》 16、《呼衰合剂联合通气治疗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分析》
第三部分 纳洛酮作为神经剂的临床应用
由车祸等其他外因造成脑、脊柱外伤 后超早期使用大剂量纳洛酮可有效减轻脑 水肿,保护神经细胞,改善疾病预后;
神经保护:
脑外伤后尽早用8mg纳洛酮在30min内静滴完毕,隔1.5 小时后用20mg/天持续滴注,连续3天,或按此剂量平均 分配,每1.5小时一次,不得间断;三天后按每天8mg使 用,用法相同;纳洛酮可以和药同时配合使用;
应激性溃疡是颅脑损伤的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在应激源 作用下下丘脑分泌β-EP增加,导致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 因子增多,使迷走神经兴奋,从而促进胃酸、胃蛋白酶分 泌增加。同时还能抑制腺苷酸还化酶进而抑制前列腺素生 成,使前列腺素与血栓素之间平衡失调,后者强烈的收缩 血管,使血粘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胃黏膜缺血缺氧。 研究表明纳洛酮能有效的预防中枢性应激性溃疡发生,主 要抑制β-EP的分泌并竞争其受体,改善应激状态黏膜的血 液循环,增加胃黏膜的保护作用,从而预防应激性溃疡的 发生,其效果与奥美拉唑相同。 使用方法:使用纳洛酮4.0mg+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每 天1次,14d1个疗程。
纳洛酮在治疗脑卒中,脑梗死,重 型颅脑损伤,脑缺血等的用法:
神经保护:
脑外伤后尽早用8mg纳洛酮在30min内 静滴完毕,隔1.5小时后用20mg/天持 续滴注,连续3天,或按此剂量平均分 配,每1.5小时一次,不得间断;三天 后按每天8mg使用,用法相同;纳洛酮 可以和药同时配合使用;
纳洛酮在神经内科,老干科的各种 慢性脑病中的应用:
11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1, 17(3): 135-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