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结课论文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结课论文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结课论文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已经取得了空前的发展,极大地便利了百姓的出行,提升了百姓的生活质量。

改革开放中,城市轨道交通取得最大发展的交通类别之一就是城市地铁。

地铁在我国几个大规模城市中先后投入使用,为缓解交通压力贡献了重要的力量。

城市地铁与其他的交通体系有很大的不同性。

首先就以北京地铁为例分析一下其客流特点。

到目前为止,北京地铁运营线路总里程200多公里,共有123座运营车站,日客运量400万人次左右。

就北京地铁总体规模而言,地显著特点之一即客流总量较大。

北京地铁全网日均客流总量约为400万人次/日,全网平均日客流强度为2.18万人次/公里。

就各线客流强度来说,最大的为2号线,高达到4.06万人次/公里。

北京地铁的构成特点具有很高的可分析性,主要表现为换乘比例较高(全网换乘比例43%),刷卡进站比例高。

从地铁5号线开通、单一票制票价等政策的实施以来,北京地铁网络初具规模,网络效应初步显现,乘客换乘系数普遍较高,全网乘客平均换乘系数达到了1.74次,全网换乘比例达到了43%。

北京地铁的时间分布特征具有较强的规律性。

高峰小时系数较高,通勤出行为主(早高峰全网13.61%)。

北京地铁早高峰小时系数普遍较高,各线都在12.8%以上,全网为13.61%,说明北京地铁主要服务对象还是通勤出行。

各线比较,13号线最高,达到16.07%,其郊区线特征明显,2号线最低,符合中心区环线地铁的特征。

晚高峰相对早高峰要平和一些,全网晚高峰小时系数平日为12.18%。

周末没有明显的早高峰出现。

另外,大量进站客流如果持续时间较长随着时间的增加乘客总数会随之增加。

此时就需要较长时间的疏散措施来应对大客流。

除以上分析的各个特征之外,北京地铁空间分布特征明显。

高峰小时各站乘降量差别较大,断面流量较高,方向不均衡明显,高峰供需矛盾明显。

北京地铁各线早高峰小时断面客流量都达到了较高水平,其中地铁1号线达到了3.6万人次/小时。

北京地铁高峰小时最大满载率都超过了100%,各条线路在高峰小时最大断面都是超载运行,北京地铁需要在高峰时段提高运力、协调公交和地铁的关系等方面多管齐下,以保证乘客安全的情况下提高地铁服务水平。

乘客出行特征也是北京地铁一大特点。

主要体现在平均乘距、换乘次数较大。

地铁作为一种高成本、高效率的快速交通工具,在城市交通各方式间,应该是起到骨干作用,以吸引长距离出行乘客为主,通过调查,北京地铁乘客在地铁网络中乘距平均约为12公里,说明乘客选择地铁出行以明显的长距离为特点,地铁在交通网络中的骨干作用初步显现。

一般来说大客流时使用单程票的乘客较多,站厅非付费区售票排队人数会很多。

由这些地铁客流特征可知,地铁运营中的不确定因素会很多,面对如此不确定因素,乘地铁是需要知道各种应急预案。

以上即北京地铁客流分析。

接着就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特征为题分析一下。

根据轨道交通系统基本技术特征的不同,轨道交通系统主要有市郊铁路、地下铁道、轻轨交通,独轨铁路、城市有轨电车和自动交通系统等类型。

市郊铁路的特点是装备重型化,最高速度较大,加、减速度较低,通常由机车牵引一列列车。

线路长度一般在40~80km。

列车最高速度可达100km/h以上。

由于市郊铁路具有运量大(单向最大运能可达8万人次/h)、投资省、见效快、速度比较高、效率高、技术上容易实现、服务范围广等特点,可用于连接市中心和郊区间的运输。

因此,在日本、法国、俄罗斯以及东欧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与地铁、轻轨共同构成城市轨道交通网络。

但是,我国发展较为滞后。

地下铁道是修建在地下隧道中的铁路。

现在定义一个系统为地下铁道,并不要求该系统的线路必须全部修建在地下隧道内。

地下铁道可分为重型地铁、轻型地铁与微型地铁3种类型。

重型地铁就是传统的普通地铁,轨道基本采用干线铁路技术标准,线路以地下隧道和高架线路为主,仅在郊区地段采用地面线路,路权专用,运量最大。

轻型地铁是一种在轻轨线路,车辆等技术设备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地铁类型,路权专用,运量较大,通常采用高站台。

何谓高站台?所谓高站台就是车厢地板面与站台高度相同,站台高度为900mm。

一般站台高度比车厢地板面低一、二个台阶,即650mm 或450mm。

微型地铁,又称小断面地铁,隧道断面,车辆轮径和电动机尺寸均小于普通地铁,路权专用,运量中等,行车自动化程度较高。

地铁常建于城市中心地区,其特点是运量大,能迅速疏散旅客,不易堵塞,运量可达4~6万人次/h,速度可达30~60km/h,运行采用全封闭信号控制,运行间隔为2~2.5min。

所以,凡城市运量在4万人次/h以上的,可以选用地铁。

地铁的安全、快速、准时是其他轨道交通无法比拟的,但由于造价昂贵(每公里造价达4~8亿元),制约了其发展。

轻轨交通是在有轨电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等运量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它车辆轴重较轻,施加在轨道上的荷载相对于市郊铁路和地铁的荷载来说比较轻,称为轻轨。

早期的轻轨系统一般是直接对旧式有轨电车系统改建而成(地铁造价高导致),70年代后期一些国家开始修建全新的现代轻轨系统。

现代轻轨系统具有行车速度快、乘坐舒适、噪音较低等优点。

轻轨也存在多种技术标准并存发展的情况。

高技术标准的轻轨接近于轻型地铁,而低技术标准的轻轨则接近于有轨电车。

轻轨适用于中等运量,多采用全封闭或半封闭方式,实行信号控制。

其线路在市区部分可置于地下或高架,在郊区部分一般多在地面运行。

轻轨平均速度为20~25km/h,单向高峰流量1~3万人次/h时采用。

适用于道路坡道较大或弯曲的大中城市,也可在特大城市配合地铁在郊区的延伸。

在运输能力上有较大的灵活性,其造价仅为地铁的1/5~l/3。

它具有容量较大、速度快,乘坐舒适、安全、运行经济、建设成本比地铁低等特点,适用于距离较长、单向高峰小时最大客运需求量在2~4万人次的城市区域。

独轨交通可分为跨座式和悬挂式两种,前者跨在一根走行轨道上行走,其重心位于走行轨道上方;后者车辆悬挂于可在轨道梁上行走的走行装置的下面,其重心处于轨道梁的下方。

轨道梁比较窄,仅为85cm,对城市的景观及日照影响较小。

独轨交通有噪声低、振动小、对城市的景观及日照等影响小、通过小半径曲线能力和爬坡能力强等优点。

但独轨车有运能小、速度低、能耗大、粉尘污染等缺点。

新型有轨电车是介于公共汽车与地铁间的一种低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

有轨电车通常采用地面线,有时有隔离的专用路基和轨道,隧道或高架区间仅在交通拥挤的地带才被采用。

现代有轨电车不同于原来的电车,它保留全地面、不封闭、无信号系统等原电车的特点。

对轨道结构按国际通用标准进行改造,并采用运量大、性能好、技术先进的新型车辆,具有投资少、运营费用低、对环境污染小等优点。

现代有轨电车与性能较差的轻轨交通已很接近,只是车辆尺寸稍小一些,运营速度接近20km/h,单向运能可达2万人/h。

在中小城市很有发展前景,有很好的经济性。

自动导向交通系统在一些文献资料中称为新交通系统,当然是指狭义的新交通系统。

这种交通系统的主要技术特征是轨道采用混凝土道床,车辆采用橡胶轮胎,有一组导向轮引导车辆运行,列车运行自动控制,可实现无人驾驶等。

然而,不管怎样,一个城市的轨道交通的发展还是取决于这个城市本身的发展状况。

也就是说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情况挂钩。

这也就是我国地铁分布在西部少,而中东部及沿海地区发展良好的原因了。

由此,很有必要就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延伸分析一下我国城市发展现状。

打开中国的政区地图,全国现有设市城市655个。

按照行政区划,其中地级及以上城市287个(包括4个直辖市和15个副省级城市)县级城市368个(包括63个省辖的县级市)此外,有建制镇19 234个。

30年来,我国城市数量的发展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一是较快发展阶段,城市数量由1978年的193个上升到1982年的245个,平均每年增加13个;二是快速增长阶段,1996年城市总数达到666个,平均每年增加30个;三是平稳调整阶段,1997年的城市总数为668个,之后至2008年末,全国共有城市655个。

近年来城市数量逐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地级及以上城市进行了“撤(县级)市设(市辖)区”的行政区划调整。

未来的发展趋势是,由于量大面广,我国广大中小城市和建制镇的人口总量仍将继续高于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同时,地处经济发达地区的各大城市也将继续成为乡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主要接纳地。

城市作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发展单元,其“撤县设区”、“撤乡设镇”和“乡镇合并”等行政区划调整仍将继续,县级市的数量还会减少,部分县级市将有可能“升格”为省辖市。

在某种程度上,这一调整反映出地方中心城市“做大做强”的强烈意愿,以及由上一级行政单位统一协调区域城乡发展、争取优质资源的态势。

从以上对中国城市发展现状的分析可得出,中国城市发展既面临着困难与挑战,也有着发展的机遇。

同样的,在前面的分析中就知道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离不开城市的发展。

因此,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也同样面临着困难于挑战,也拥有发展的机遇。

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要求克服战胜困难,把握新的机遇。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势头良好,前景远大。

文章前面就城市轨道交通分析了北京地铁客流量及几种城市轨道交通,接着又延伸分析了中国城市发展现状。

说一千道一万究竟哪种城市轨道交通最适应我国国情,现综合以上分析论证一下。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指服务于城市客运交通,以电力为动力,轮轨运行方式为特征的车辆或列车与轨道等各种相关设施的总和。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运量大、舒适性好、对环境污染小、能源利用率高等优点,是一种快速、安全、便捷的城市交通工具,并被誉为绿色交通工具。

众所周知,我国人口众多,一个城市的交通情况会很大程度的影响当地经济的发展,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相当一部分城市也有能力来承担地铁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昂贵费用。

以北京为例,据悉,近年来,北京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把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作为缓解市区交通拥堵的治本之策,坚持以人为本,改善交通环境,方便市民出行。

公共交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

这其中尤以地铁的发展最为显著。

在现代生活中,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私家车数量和公共交通车辆也在不断地增多,因此汽车尾气带来的大气污染给人类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且随着车辆的增多,车辆产生的噪音给车辆经过的居住区和乘客有一定的影响。

同时对车的舒适性和也有了很高的要求。

要解决这些突出的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地铁。

原因有几。

首先,地铁运量大,可以满足我国大城市的交通需求;其次,地铁在市区主要在地下,对城市景观影响较小,避免了一些诸如噪音废弃物等的影响;而且地铁准时,两站间距离近。

可以解决沿途乘客出行情况。

这些优点极大地缓解了地面交通的压力,大大地方便了普通大众的出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