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材料成型基础课件
S—横截面积(mm2)
(3)举例:弹性元件、钟表发条、炮筒等设计时 应按此校核。
2.刚度 1)定义:材料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取决于金属
材料的内部结构和温度、合金比及热处理等。 例如钢与铸铁在20℃温度时,E=200GMPa, 当20℃→450℃,E值下降20℅.
2)试验及判定依据
(1)试验:同拉伸试验,是拉伸曲线中的oe斜 率。
6.装配:
将零件按产品图样分类组合连接, 经选配、组装、调整、检测、试验等 过程构成满足功能要求的产品。
2020/9/19
5
三、材料成形的基本要素及流动过程 1.基本要素
材料:构成实体 能量:形态的能 改的 变改 、变 性 信息:产品的施 控方 制(工 法 及艺 实信)息
2.流动过程:
1)物质流:原材料的流动和转变的过程。
(2)判定依据: 、s b
注:有许多材料在拉伸时没有明显的屈服
现象,有时也规定试样产生0.2℅残余应 变时的应力来判定。
(3)举例:主轴、齿轮等。
4.塑性
1)定义:断裂前材料发生不可逆的、永久 变形的能力。
2)试验与判定依据
(1)试验:同拉伸试验,考查的是试件的 伸长的相对量和截面积变化的相对量。
2020/9/19
16
(2)判定依据: 、 ;
L L0 ×100℅,
L
S0 S1 ×100℅
S0
(3)举例:切削参数的选择,如锻造比等。
注:① 、 越大则塑性越好,强度、硬度
越低;
② 一般不用于工程设计中;
③一般用于塑性加工参数的选择;良好 的塑性是塑性加工的必要条件,提高零 2020/件9/19 的可靠性,防止使用中的突然断裂。 17
3.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力学性能、 加工成型性能。
2020/9/19
10
二.材料的力学性能
材料在外力的作用下所表现的特性:弹性、 硬度、韧性和塑性。一般要用代表力学性能的 指标来判定,均是通过相应的试验来建立,它 是结构设计、选材和强度、寿命计算的理论依 据。
1.弹性:
1)定义: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改变其形状和尺 寸,当外力拆除后,又回复其原有的形状和尺 寸的特性。
2020/9/19
14
(2)判定依据:
E
其中:E —弹性模量(MPa);
—应力(MPa);
—应变;
(3)举例:机床主轴、床身、箱体、桥梁 等。
3.强度
1)定义:抵抗永久变形和断裂能力,是 零件设计的主要依据。
2020/9/219)试验与判定依据
15
(1)试验:同拉伸试验, s 、 b(屈服点、 抗拉点)。
(1)物质不变:质量不变或近似不变,铸造、锻造、热 处理等。
(2)质量减少:去除材料得到规定的形状和尺寸,机加 工、切割、冲剪等。
(20230)/9/19质量增加:焊接、机械连接、快速成型等。
6
2)能量流:在加工过程中各种能量损耗和 转化。
(1)电能转变成机械能:机加工(电机)。 (2)电能转变成热能:焊接、热处理等。 (3)化学能转变成热能:气焊、气割。 3)信息流:工艺文件及规程。
2)试验及判定依据
(1)试验:静拉力对标准试样进行轴向拉伸,测
量力与相应的拉伸长度,由试样产生缩颈到拉
断为止。 2020/9/19
11
2020/9/19
12
σ(F)
σb
b
σσse
s e
k
2020/9/19
ε
图1-2 低碳钢拉(Δ伸L)曲线
13
(2)判定依据: e
Fe S
其中:F e —弹性极限(MPa); e —完全弹性变形时最大拉力;
(1)形状信息:设计的图样及工序图样。 (2) 性能信息:工艺规程及工艺文件、检
测方法 。
2020/9/19
7
四、材料成型技术的发展趋势
1.常规工艺的优化:工艺参数、系统控制的规范 化。
目标:优质、高效、低耗、少污染。 方法:智能化、数字化、精密化、专业化、柔性
化。
2.新材料、新工艺的开发和应用。 目标: 1)解决传统工艺不易实现或难以实现的加工
2020/9/19
9
§1-2 金属材料的主要性能 一.综述
1.材料分类:
金属材料(黑色金 、属 有) 色 非金属材料(塑胶 料、陶 橡瓷、高分) 子材 复合材料
材料是构成形体的基本物质,是科学理论 和创 造发明的物质基础。
2.材料的工作状态:拉伸、压缩、弯曲、扭 转、剪切、摩擦、冲击、化学侵蚀等。
材料成型技术(第一讲)
2020/9/19
主讲:周哲波教授
1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一、 研究内容
1.本学科的地位:机械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 论述材料成型的基础与方法,其他课程无法 替代。
2.内容:
1)常用材料的成型方法 (铸造、锻造、焊 接、注塑成型、冲压等);
2)改善成型方法的产品结构设计(结构工 艺性等);
(激光、等离子、水切割、超声波等)。 2)特殊场合、特殊性能要求的材料及成型方法
(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陶瓷材料、智能材 料)。
2020/9/19
8
3)能解决高精度、少损耗的经济目标。 4)保证环境及人性化的制造方法。 3.高新技术与传统工艺的有效结合
工业机器人、无人工厂、柔性制造系 统(FMS)、计算机辅助集成制造系统 (CIMS)。
2020/9/19材料→毛坯→零件→成品
1.原材料:
1)成分: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
2)形状: 圆钢、型材、板材。
2.毛坯成形:铸造、锻造、焊接、胶接、机械连接、冲压 等。
3.零件的机械加工:去除材料以得到满足功能要求的、符 合图样规定的成品零件的成形过程。
例如车、铣、电火花等。
3)最佳选材和用材的理论依据;
4) 产品性能、成本、质量的综合评定依据。
2020/9/19
2
3.学习目的:
1)掌握各种成型方法,以保证
产品设计中毛坯及零件制造方法 的选择;
2)为了保证产品性能,设计时应 注意的事项;
3)探索低成本、高性能的合理工 艺措施;
4)处理和分析现场产品质量问题 的理论依据及方法。
4.材料的改性处理:改善和改变零件局部或整体性能及组 织。
例如:为改善切削性能要进行的退回火、正火处理;
为防止变形和校正性能的去应力、人工时效;
为得到综合机械性能的调质处理;
2020/9/19
4
为得到抗磨损及抗疲劳的淬火等。
5.检测与质量控制:
保证产品合理、合格的流动,以避 免造成浪费,一般要贯穿于整个加工 过程中,它包括工序间检查、互检、 自检、终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