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给中国带来何种变化
黎元洪:被架上政坛的民国总统
辛亥革命爆发前,黎元洪并不是革命党人,但是武昌起义爆发后,他不仅被推 举为革命军政府都督,还断断续续地当了几任民国总统。黎元洪之所以成为资历较 深的辛亥革命元老,一是因为武昌起义时他是武昌新军的协统,二是因为黎元洪圆 融规矩的性格能够以不变应付多变的民国政坛。 黎元洪出身北洋水师学堂,后来成为严复的学生,并得到
张之洞赏识,因此改投陆军之后,顺利升为新军协统旅长。黎元
洪的最大特点是为人谨慎,胸无大志,规规矩矩。他从不克扣军 饷பைடு நூலகம்带兵也比较宽厚。
重走西方的老路,资产阶级共
和国的救国方案,在中国是行
不通的。
这些问题你们造吗?
辛亥革命的关键人物
孙中山: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后人的认知里,辛亥革命注定与孙中山这个名字相联系。历史教科
书对于孙中山的爱国情操、革命激情、坚韧意志记述很多,而在孙中山 的个人魅力上着墨不多。张鸣教授在其著作《辛亥:摇晃的中国》中则 特别提到了这一点。 辛亥革命首义爆发时,孙中山并不在国内。当孙中山回国指导革命 时,刚刚取得胜利的革命党人正在为共和政府的名称、定都、正副总统 人选、国旗、制度等等争论不休。孙中山的回国,彻底改变了革命党四
辛亥革命的背景
1.物质基础:20世纪初,中
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思想基础:资产阶级革命 思想的广泛传播和孙中山提 出的三民主义。 3.组织基础:资产阶级团体 的建立和统一的资产阶级革 命政党的形成。 4.群众基础:收回利权运动 的不断高涨。
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1.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 派通过各种武装起义推翻清 政府。 2.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 展资本主义的探索。它推翻 了清王朝的统治。 3.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 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 入人心。
辛亥革命的结果
• • • •
利: 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民心
• 弊: • 胜利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 但辛亥革命以失败告终
辛亥革命的教训
1.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
彻底推翻外国列强和封建主义 的反动统治,不可能领导中国 革命取得胜利。
2. 半殖民地半封建制中国不能
分五裂的局面,大家都同意他的意见,革命党一下子拧成一股绳,这是
由于孙中山的个人魅力。
黄兴:顾全大局的革命领袖
民国史学家冯自由如此评价黄兴:“世称孙、黄为开国二杰,克强诚当之无愧 矣。”黄兴被赞为民国的开创者之一,也是孙中山的第一知交。从同盟会时期到民 国初年,黄兴有许多次机会执掌领袖之权,他都坚决地拒绝了。黄兴有名言为: “名不必自我成,功不必自我立,其次亦功成而不居。”这恰可形容黄兴在辛亥 革 命中的个性与历史功绩。 1905年之前,黄兴与孙中山没有关联,他创立华兴会,独立领导了两湖的革命。 与孙中山少年即赴西洋留学不同,黄兴中过秀才,又是两湖书院的高才生,旧学 的根基不浅,使同时代的读书人更容易接受他。黄兴的许多朋友、同志如宋教仁、 陈天华等等,先后成了同盟会的领导和骨干,他与光复会甚至立宪派要员和军界 的关系也融洽、密切。
辛亥革命给中国带来何种变化?
LOREM IPSUM DOLOR
1 辛亥革命是什么 2 辛亥革命的背景 3 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目录
4 5
辛亥革命的结果 辛亥革命的教训
6 辛亥革命的有关关键人物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 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 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文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 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 广义上辛亥革命指自19世纪末(一般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开始,但也 有学者认为从1905年同盟会成立算起)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 出现的连场革命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