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市海淀区高三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试卷讲评课件(海淀二模试卷讲评)

北京市海淀区高三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试卷讲评课件(海淀二模试卷讲评)


一模
①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开头与结尾处的景物描写相呼应,寄寓了诗人深厚的 情感,营造了优美的意境。 B.第三句写笛声由“楚调”转为“吴音”,其中暗含了 吹笛人的内在情感。 C.末尾两句情味深长,“折柳”含伤别之意,“陇头花” 即“陇头梅”,含思念之情。 D.这首诗的体裁为七言古诗,语言质朴无华,意蕴丰富, 感人至深。 ②本诗以“闻邻船吹笛”为题,表现了诗人闻笛的多种 感受,这些感受是什么?(4分) ③这首诗开头两句“江空月寒露华白,何人船头夜吹笛” 与《琵琶行》中的诗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 月白”都有景物描写,两处写景,作用有何不同?(4分)
一模
18.文章第三段语言灵动、意境优美,请从修 辞的角度对这段文字中画线的句子进行赏析。 (4分) 19.作者为什么深爱着家乡的桥?统观全文作 答。(4分) 20.“家乡的桥”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请任 选一点角度对“家乡的桥”或你所熟悉的某 座桥进行评价。(可以从实用、美学、历史、 人文、道德教化等角度进行评价)(6分)
海淀区第二学期期末 语文试卷讲评
审题
审题能力是一种阅读能力 审题:重点、要点、思路
总体稳定局部调整稳中求进
语文特色 语文知识 语文能力 理解鉴赏 评价运用 注重基础 全面覆盖 系统呈现 内外兼顾 关注生活
融会贯通
举一反三
一、基础知识(选料鲜活)
字音字形(类型) 词语辨析(语境) 成语运用(理解) 语病判断(典型) 文学常识(全面)
期末
②这首词即景言情,感慨今昔,追怀旧游。 上阕主要运用了 和 的表现手 法。(2分) ③“千树压、西湖寒碧”是词中的名句,请 从炼字和意境的角度进行赏析。(4分)
四、小阅读(高考说明与考题)
1、文中信息的分析和筛选 2、作者观点的分析和概括 3、依据文本内容进行的合理推断
高考说明
核心竞争力 塑料袋的科学迷思 天坛之美 戏曲与戏剧 盛唐之音 博客越写越健康 长城大地的艺术 脸谱与中国传统文化
期中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①—③题。(10分)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 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 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 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 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西塞山,曾是东吴著名的军事要塞。太康元年(280)晋武帝命王濬 率水军顺江而下,讨伐东吴。 ①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和《石头城》,就体裁而言,前者是 , 后者是 。 (2分) ②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中“下”字渲染了西晋水军浩大威猛的声势,“收”字凸现了 东吴一败涂地的景象。 B.颔联选取铁索沉江、降幡出城两个细节,形象而凝炼地再现了西晋 灭吴的历史。 C.颈联中依旧的山形、寒冷的江水等景物,引发了诗人对自己人生经 历的无限感慨。 D.尾联写天下一统大势中的故垒芦荻、萧瑟秋风,隐含了诗人对唐朝 国运衰微的忧虑。 ③“人世几回伤往事, 山形依旧枕寒流”和“江山不管兴亡恨,一任斜 阳伴客愁。”(包佶《再过金陵》)都是怀古诗中的名句,其感情及 表现手法均有相似之处,请具体分析。(5分)
二、文言文
1、文章内容的理解(断句、翻译) 2、文中信息的分析和筛选 3、文本内容的归纳,中心的概括 4、文章作者观点的分析和概括
选材
二模 文言实词:(理解) 文言虚词:(理解) 补充文字:(理解)
期中:乃、焉、因、然、 期末:且、以、者、而 一模:之、于、其、则 二模:故、所、夫、为
三、古代诗歌(说明)
鉴赏
18.请根据第④段景物描写的意境,从下面 两组词语中,各选出一个恰当的词语,分 别填入甲、乙两处,并任选其一分析运用 之妙。(4分) (1)甲(载着、推着): 乙(摇曳、舞动): (2)妙处:
19.文章中多次写到“梦”,“梦”的含 义是指什么?作者写“梦”的用意是什么? (4分) 20.作者说:“湖光、塔影,怎样画都是 美的,但不要忘记在湖边大石上画一个鼓 鼓的半旧的帆布书包。”请根据全文内容,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期末
3.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下面这段话的横线处,最恰当的一 组是 为了精确地概括事物,表达思想和概念,确定各种事 物、思想、概念之间的 差异,为了使理论容易被人理 解和接受, 具有说服力和 ,理论文章的语言也不 仅应该是准确、清晰、切实有力的,而且应该是生动活 泼、有血有肉、有声有色的。 A.细微 或者 论辩力 B.细微 并且 感染力 C.精微 并且 感染力 D.精微 或者 论辩力
①这两首诗都以 为题材,诗人都借 这一诗 歌传统意象表达情感。王诗首句点题,郑诗题目 寓旨。(2分) ②这两首诗描绘了相似的情境,但感情基调并不 完全相同,前者 ,后者 。(2分) ③这两首诗的后两句,诗人都将自己无形的感情 化为有形的景、物,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12.①(2分)送别 杨柳(2分) ②(2分)明快;低沉。(意思对即可) ③(6分)王诗以新奇的比喻,把无形的惜别之 情比作眼前无处不在、无边无际的春色(1 分),从江北到江南,一直陪伴在友人身边(1 分),表现出对友人惜别之情深厚(1分)。 郑诗把原本无形无象的“离恨”,化为可以运 载的有形有量之物(1分),仿佛画舸载着诗 人的离恨驶向江南(1分),表现出离愁的深 重(1分)。(意思对即可)
一模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没有什么比这幅写意墨竹更能体现竹的 了,在这里, 竹摒弃了一切外在的形式和颜色,给 观赏者留下的唯有人间风骨。 ②放,放弃、放怀、放达…… “放”蕴含着千般哲理,运用 得好,就会使复杂的生活回归简单,纷乱的思绪回归 ________,浮躁的心态回归淡然。 ③红的、黄的、粉的,各色玫瑰,相继绽放,惹得人眼里一 亮一亮,美丽的花朵 了生活,普通的日子平添了些 色彩、滋味和乐趣。 A.情调 明晰 装饰 B.情韵 明确 装饰 C.情韵 明晰 装点 D.情调 明确 装点
概括
17.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 是(4分)(一模、二模) A.本文讲究布局谋篇,以作者的行踪为经线, 以燕园的湖光塔影为纬线,写景、叙事穿插自如。 B.在文章第③段中,作者以清新自然之笔,将 湖光塔影的四季景象与自身的人事酸辛相照应。 C.诗句“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虚实结合, 其中“寒塘”“冷月”隐喻造成悲剧的黑暗社会。 D.作者写两个孩子沐浴在一片朝霞之中,寓意 深远,象征着祖国的未来如满天早霞蓬勃兴旺。 E.燕园的“湖光塔影”既有自然之美,更蕴涵 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厚重的历史内容。
15.纵观全文,分条概括长城的美学特征。 (4分) 16.下列描写长城的诗句与文中所介绍的长 城特点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 A. 居庸突兀倚青天,一涧泉流鸟道悬。(明 末清初· 顾炎武《八达岭长城古诗咏》 B.岭坂风回树郁盘,长城如带雾中看。 (清· 丁澎《度岭见长城》) C. 东穷碧海群山立,西带黄河落日明。 (清· 康有为《登万里长城》) D.汉家今上郡,秦塞古长城。有日云长惨, 无风沙自惊。(唐· 李益《登长城》)
期末
18.第⑤段说:“蝉有时的确是‘无想’的 象征。”请解释句中“无想”的含义,并 指出这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4分) 19.文中多处引用了古典诗句,这样写有怎 样的表达效果?请举例简要分析。(4分) 20.根据文章内容,请你谈谈对“它们唱响 的是对生命的礼赞,它们完全值得尊敬” 的理解与感悟。(6分)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 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 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一幅幅鲜明的鸳鸯瓦 一群群生动的活菩萨 一笔笔勾描一点点夸大 一张张脸谱美佳佳......
五、现代文阅读
1、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和解释 2、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和解释 3、文中信息的分析和筛选 4、文本结构的分析,思路的把握 5、文本内容的归纳,中心的概括 6、文章作者观点的分析和概括 7、依据文本内容进行的合理推断 8、文学作品语言、表达技巧和形象的鉴赏 9、文学作品思想内容、作者感情地把握和评价
期中
18.根据全文内容,解说“只留清气满乾坤” 中“清气”的含义。(4分) 19.统观全文,概述“孙犁的一代”对于我 们的特殊意义。(4分) 20.冯骥才这样评价孙犁先生的作品:“他 那种风格独具的小说,他的乡土情感与真 诚的人民性,那种风格一如白洋淀里的水 光荷影,明亮透彻……” 孙犁先生的《荷 花淀》是如何体现“他的乡土情感与真诚 的人民性”的?请简要分析。(6分)
六、语用
鲜活 生活 活的
21.阅读下面这则报道,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信息点,用简明的 语言,说服你的朋友和你一起去欣赏音乐会,不超过40个 字。(4分) 据报道,国家大剧院举办的世界范围的古典音乐盛会— —“五月音乐节”,在5月1日至5月29日举行。来自亚欧美 三大洲、八个国家的乐团劲旅,五位世界级著名指挥,将奉 献14台、19场音乐会,内容涵盖交响乐、室内乐、声乐三 大古典音乐。部分音乐会的最低票价只有80元。
期中
1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盛唐诗歌大致分为两个派别:王昌龄为代表的边塞 诗派,王维为代表的田园诗派。 B.《将进酒》因为不受约束,不循规范,冲口而出, 所以成为盛唐的“最强音”。 C.李白与杜甫的诗歌虽然有浪漫与现实之别,但两者 均属于典型的“盛唐之音”。 D.“盛唐之音”虽然风格多姿多彩,但是它们所体现 的精神风貌并无本质的不同。 15.在第一段中的空格处,填写恰当的词语。(3分) 16.“盛唐之音”的特点有哪些?请根据文意分条概 括。(4分)
期中:成分残缺、句式杂糅、搭配不当 期末:表意不明、搭配不当、成分残缺 一模:语序不当、成份赘余、不合逻辑 二模:逻辑包含、是否对应、搭配不当
二模
2.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下面的横线处,最恰当的 一组是 自从我们搬到郊外以来,天气渐渐 了。 那短篱边牵延着的毛豆叶子,已露出枯黄的颜色 来,白色的小野菊,一丛丛由草堆里 出头来, 还有小朵的黄花在凉劲的秋风中 ,这一些景 象,最容易勾起人们的秋思, 身在异国呢! A.清爽 钻 抖颤 而且 B.清凉 攒 抖颤 况且 C.清凉 钻 起舞 况且 D.清爽 攒 起舞 而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