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验7聚合物熔融指数的测定

试验7聚合物熔融指数的测定

实验7 聚合物熔融指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热塑性高聚物熔融指数的测定方法。

2.了解聚合物熔融指数的测定条件。

二、实验原理
熔融指数(MI)的数据可以用来区别各种热塑性高聚物在熔融状态时流动性的好坏。

但只是一个大体上的分类手段,还不能根据熔融指数数据预测实际成型加工工艺过程。

另外,对同一种高聚物,还可以用熔融指数来比较高聚物分子量大小,作为生产上的品质控制。

一般来讲,同一种高聚物(化学结构一定),其熔融指数愈小,分子量愈大,熔融指数愈大,分子量愈小。

熔融指数就是热塑性高聚物在一定温度,一定压力下,熔体在10分钟内通过标准毛细管的重量值,以克/10分钟表示。

三、仪器设备
熔融指数仪、天平等。

XNR-400
四、实验条件
1.熔融指数仪主要零件尺寸及规格:
出料口直径:2.095±0.005mm
出料口长度:8.000±0.025mm
装料口直径:9.550±0.025mm
装料口长度:160mm
活塞杆大直径:9.475±0.015mm
活塞杆头长度:6.350±0.100mm
温度波动:<±0.5℃(出料口上端毫米处)
2. 试料:
可以是能放入装料筒中的热塑性粉样、粒料、条状薄片或模压块料。

3. 温度、负荷的选择:
测试温度应高于所测高聚物的流动温度,低于热分解温度。

负荷的选择要根据所测试样熔融指数的大小。

熔融指数大的,负荷用小些;相反,负荷用大些。

例如聚乙烯,MI<10者,一般取190℃/2160克,M1在10~80之间者,一般取190℃/325克;MI>80者,取125℃/325克。

兹将一些高聚物熔融指数测定的标准条件列入表一。

4.取样条(即切割段)时间的选择:
每个样条所需时间与熔融高聚物自毛细管出料口中流出的速度有关。

速度快时,取样时间就短些;速度慢时,取样时间就长些。

一般取样时间与流出速度如表二所示。

一个试样要连续切取至少二段,称重到毫克。

若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超过二段平均值的10%,则需重新取试样进行测定。

五、实验步骤
1.把口模挡板拉手拉向外边,通过反光镜可看到挡板已挡住料筒口径的三分之一。

2.根据试样要求,选择相应的口模,从料筒的上端装入,并用顶杆将其压到与挡板接触为止。

3.插上电源插头,打开面板上的电源开关,电源指示灯亮,温度指示器上将显示P 。

这时仪器进入监控状态。

4.键入实验温度。

通过面板上的按键连续按动四个数字(先高位、后低位),则试验温度已设定,并显示在温度显示器上。

如试验温度为230℃,则按下 2 3 0 0 四个键后,显示的设定温度为 2 3 0 0。

5.启动,若设定无误,则可按启动键,仪器自动进入控温状态。

若设定有误,或要重新设定试验温度时,可按动一下复位按钮,使仪器重新回到监控状态即可。

它可使任何工作状态终止。

6. 设定、测温两键为设定温度显示、实测温度显示转换键,一般按下启动键后,再按下测温键,以便显示实时温度。

7.启动一段时间后,显示器最后一位将显示出H字样,这时说明料筒内已达恒温状态(恒在设定温度上)。

即可继续以下操作。

8.装料,用装料斗和装料杆逐次装入并压实进入料筒的试样,直到加料约到料筒的2/3左右为止,而后,将活塞杆放入料筒中,五分钟后,即可加上所需砝码进入实验。

9.试样切取。

当活塞杆下压到下环形标记与加热炉顶部相平时,旋转刮刀手柄,切除挤出的试样,同时启动秒表,并用容器接在出料口的下方,30秒后用刮刀切取该段时间内挤出的料作为第一次取样,之后,每30秒取一次试样。

连续取3~5次即可。

注意:当活塞杆压到上环形标记与加热炉顶部相平时,应停止试样的切取,即取样应在活塞杆的两环形标记之间完成。

10.试样处理、结果计算
至此,试样完毕。

试验后,应进行清理工作,接着步骤如下:
11.待料筒内的料全部挤出后,取下砝码和活塞杆,并把活塞杆清洗干净。

12.关闭仪器电源,把下电源插头。

13.把口模挡板手柄向内推入,用顶杆顶出出料口模,用料口塞子清除出料口,再用纱布条在小孔内反复擦拭,直到干净为止。

同时把顶杆清洗干净。

14.用洁净的白纱布,绕在清料杆上,趁热擦拭料筒,擦干净为止。

六、记录表格及数据处理
熔融指数(MI)可按下列计算:
MI=W×600/t(克/10分钟)
式中W—三个样条重量的算术平均值(克);t—取样条时间(秒)
表一、一些高聚物熔融指数测定的标准条件
七、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前要认真预习,集中精神听指导讲解,操作试验机时,认真细致,注意安全。

2、同组同学要分工协作,有计算的要轮换。

八、实验报告要求
1、简述实验原理。

2、明确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做好原始记录及数据处理。

九、预习要求
1、搞清实验原理;
2、了解熔融指数仪的结构,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3、写好预习报告,准备记录表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