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旅游业收入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我国旅游业收入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我国旅游业收入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摘要】旅游是人类社会生活和社会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发展。

本文根据我国1994—2008年旅游相关数据,对影响我国旅游业收入的因素进行分析。

就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人均收入、旅游人数、人均旅游消费和全国旅行社数量对国内旅游收入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

在收集了相关的数据基础上,利用EVIEWS软件对计量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和检验,并加以修正。

分析结果表明,所研究的因素都与国内旅游收入显著相关。

最后,针对我国目前的国内旅游现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自20世纪中叶以来,现代旅游业于世界范围内快速崛起,旅游人数迅速增长,旅游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展,旅游经济的社会地位显著提高,旅游活动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的心理需求。

加大旅游业的发展力度已经成为很多国家的共同选择。

旅游业不但在各国社会发展和经济中发挥着独特的推动作用,而且成为各国之间进行文化交流、促进友谊、增进和平的重要途径。

作为当今世界具有宏大规模的一种经济、社会、文化现象,旅游业正在蒸蒸日上,对社会不断进步与人类共同生活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

中国历史悠久,拥有许多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在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旅游业在短短20多年时间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成为中国第三产业中极具活力与潜力的新兴产业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在很多地方还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鉴于旅游业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关键作用,本文利用计量模型,分析影响我国国内旅游业收入的因素,并根据分析结果对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

二、计量模型的设定、分析及检验
1、影响因素分析
(1)可支配收入是衡量购买能力的重要指标,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们在基本生存需要满足之后,将会把追求目标转移到精神方面去完善和发展自己。

现在,一些发达国家,人们已经把旅游看作现代生活方式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本文选择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一个指标。

(2)国内旅游人数和人均旅游花费对我国旅游业的收入也有影响。

旅游人数越多、人均花费越多则旅游业的收入肯定也越高。

(3)旅行社作为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之一,与旅游业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

当前的旅行社数目既受旅游产业发展的直接影响,同时它也反映出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

因此,在对旅游产业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时,国内旅行社数必须作为一个重要解释变量加以分析。

因此,通过对影响因素的分析,再加上考虑到数据的来源问题,决定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旅游人数”、“城镇居民人均旅游花费”、“农村居民人均旅游花费”、“全国旅行社数量”作为模型的解释变量。

2、模型的设定
建立一个多元线性模型:Yi=β0+β1X1i+β2X2i+β3X3i+ β4X4i+β5X5i+νi。

其中,Yi系第i年国内旅游收入(亿元);X1i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X2i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X3i系国内旅游人数(百万人/次);X4i 系居民人均旅游花费(元);X5i系全国旅行社数量(个)。

3、数据收集
本文收集了1994—2008年的统计数据来估计模型的参数,如表1。

4、模型的估计与调整
利用EViews软件,输入Y、X1、X2、X3、X4、X5的数据,用这些数据对模型进行OLS回归,根据分析结果可以得到如下的经济计量回归模型,其中回归模型中估计参数下面括号内的数是相应参数的t统计量:
Yi=-2629.45+0.63X1-1.42X2+4.03X3+8.26X4-0.17X5
(-11.49)(3.58)(-2.86)(5.54)(6.96)(-3.97)
5、模型的检验
(1)显著性检验。

由结果看出,可决系数R2=0.998355,修正的可决系数=0.997440,模型拟合得很好。

F统计量为1092.144,说明在α=0.05的显著性水平下,回归方程整体上是显著的,t检验结果也表明,研究的因素对旅游业收入的影响均显著。

但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全国旅行社数量的回归系数为负,也就是说,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和全国旅行社数量的增加反而会使旅游业收入减少,这显然不符合实际。

(2)异方差检验。

第一,检验。

统计量Obs?R-squared,就是White提出的卡方统计量TR2,从这个检验结
果来看,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应该是拒绝原假设,即模型存在异方差。

第二,异方差的修正。

下面用加权最小二乘法进行异方差的修正,修正结果如表2所示。

(3)自相关检验。

由模型的估计结果中看出,DW=2.249,处于2附近,则可判断不存在自相关。

(4)解释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检验。

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如表3所示。

该模型的可决系数R2=0.998,由上表看出任何两个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小于可决系数,所以解释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5)模型的最终结果。

经过一系列的检验和修正之后,得到模型的最终结果:
Yi=-2629.45+0.63X1-1.42X2+4.03X3+8.26X4-0.17X5
(-11.49)(3.58)(-2.86)(5.54)(6.96)(-3.97)
R2=0.998 T=15
模型的结果说明,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元,我国旅游业收入就增加0.63亿元;农村人均收入增加1元,我国旅游业收入就减少1.42亿元;国内旅游人数增加1百万,我国旅游业收入就增加4.03亿元;人均旅游消费增加1元,我国旅游业收入就增加8.26亿元;而全国旅行社数量增加1个,我国旅游业收入就减少0.17亿。

三、结论
人均可支配收入会对国内旅游业的收入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主要来自于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而农村人均收入反而对旅游收入产生负面影响,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应该是由城乡贫富差距引起的。

城镇人民在收入提高的同时,有更充足的钱去享受精神生活,虽然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他们可能更多的考虑的是怎么样使得自己的物质生活条件更好,所以他们基本上不去考虑旅游,甚至认为是浪费,所以对国内旅游业收入不会产生正的影响。

对于人均旅游花费和总的旅游人数,则对旅游业收入产生较大影响,符合我们正常预期。

对于旅行社的数量,则对旅游业收入产生较大负影响,笔者认为,这与市场供需关系、竞争因素有很大关系,旅游商为了更多地吸引顾客,可能过低地压下价格,不利于整个旅游产业的发展。

本模型的不足之处在于样本容量太小,使得模型的可靠性受到影响。

四、建议
根据模型的最后结果我们可以知道,对于城镇居民来说,他们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旅游消费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国内旅游业收入。

城镇居民是国内旅游业最主要的市场,因此要想使国内旅游业有更快更好的发展,就应该把目光投向城镇居民。

只要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就一定可以带动国内旅游业的繁荣发展。

政府应当大力地扶持旅游业,制定利于旅游业发展的相关税收政策,在财政方面有所倾斜,采取鼓励人们外出旅游的一系列相应措施——如:增长假期,在假日旅游消费方面给予一定的补贴,提供公平的环境促进旅游业的市场竞争来降低旅游商品的价格,此外还要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旅游企业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提高服务质量,注重培养旅游企业的竞争力,全面提高旅游服务业的管理水平,创新服务项目,让游客们在游玩过程中更开心、更放松,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我国的旅游业。

【参考文献】
[1] 刘富刚:旅游需求影响因素分析[J].德州学院学报,2004,20(4).
[2] 王彩虹、孙根年、马耀峰:20年来中国入境旅游业的波动周期及影响因素[J].宁夏大学学报,2004,25(2).
[3] 王辉:旅行社创新经营的思考[J].重庆工商学报,2002(4).
[4] 高舜礼:旅游业:加入WTO周年回顾[N].中国旅游报,2002.
[5] 庞皓:计量经济学[M].科学出版社,200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