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协调制度归类基础--概述、总规则一
协调制度归类基础--概述、总规则一
第四节《 协调制度》 归类总规则
《 协调制度》 将国际贸易中种类繁多的商品,根据其 性质、用途、功能等和其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和地位, 分成若干类、章、分章和商品组。为使人们在对各种商品 进行归类时有所遵循,并使各类商品能准确无误地归入 《 协调制度》 的恰当税目号项下,不发生交叉、重复或 归类的不一致,《 协调制度》 将商品分类的普遍规律加 以归纳总结,作为规则列出,并使之成为《 协调制度》 的基本组成部分,这就是《 协调制度》 的归类总规则。 所有进出口货物在《 协调制度》 中的归类都必须遵 循这些原则。
• 海关进出口商品分类目录是进出口商品归类的基本依据。 • 我国海关自1992 年l 月1 日起开始采用《协调制度》 , 使进出口商品归类工作成为我国海关最早实现与国际接轨 的执法项目之一。 • 根据海关征税和海关统计工作的需要,我国以《 协调制 度》 为基础,结合我国进出口货物的实际情况增设本国 子目(三级子目和四级子目)形成我国海关进出口商品分 类目录,然后分别编制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 (以下简称《 税则》 )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统计商 品目录》。
• 海关可以要求收发货人或其代理人提供确 定商品归类所需资料,必要时可以要求收 发货人或其代理人补充申报。 • 收发货人或其代理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 拖延、拒绝提供有关单证、资料的,海关 可以根据其申报的内容依法审核确定进出 口货物的商品归类。
归类的修改
• 收发货人或其代理人申报的商品编码需要修改的,应按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货物报关单修改和撤销管理 办法》等规定向海关提出申请。
• 从章来看,基本上按商品的自然属性或用途、功 能来划分:
• 第一章至第八十三章(第六十四章至第六十六章除外)基 本上是按商品的自然属性来分章,而每章的前后顺序是按 照动物、植物、矿物质和先天然后人造的顺序排列的。商 品之所以按自然属性分类是因为其种类、成分或原料比较 容易区分,同时也因为商品价值的高低往往取决于构成商 品本身的原材料。 • 如第一章至第五章是活动物和动物产品;第六章至第十四 章是活植物和植物产品;第二十五章至第二十七章是矿产 品。 • 又如第十一类包括了动、植物和化学纤维的纺织原料及其 产品,其中,第五十章和五十一章是蚕丝、羊毛及其他动 物毛;第五十二章和第五十三章是棉花、其他植物纺织纤 维、纸纱线;第五十四章和第五十五章为化学纤维。
• 收发货人或其代理人向海关提供的资料涉及商业秘密,要 求海关予以保密的,应当事前向海关提出书面申请,并且 列明需要保密的内容,海关应当依法为其保守秘密,收发 货人或其代理人不得以商业秘密为由拒绝向海关提供有关 资料。
• 海关在审核收发货人或其代理人申报的商品归类事项时, 可以依据《海关法》和《关税条例》的规定行使以下权力, 收发货人或其代理人应当予以配合: (1)查阅、复制有关单证、资料 (2)要求收发货人或其代理人提供必要的样品和相关商品 资料 (3)组织对进出口货物实施化验、检验,并且根据海关认 定的化验、检验结果进行商品归类。
• 为了帮助人们正确理解《协调制度》,海关合作 理事会还制定了《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注释》 (以下简称《协调制度注释》),我国译为《商 品及品目注释》。
• 海关进出口商品归类是指在《协调制度公约》商 品分类目录体系下,以《进出口税则》为基础, 按照《商品及品目注释》、《本国子目注释》以 及海关总署发布的关于商品归类的行政裁定、商 品归类决定的要求,确定进出口货物商品编码的 活动。
• 直属海关经审核认为申请预归类的商品归类事项属于《中 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进出口税则商品及品目注 释》、《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本国子目注释》以及 海关总署发布的关于商品归类的行政裁定、商品归类决定 没有明确规定的,应当在接受申请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告 知申请人按照规定申请行政裁定。
“预归类决定书”的使用
• 第六十四章至第六十六章和第八十四章至第九十七章是按 货物的用途或功能来分章的,其中,第六十四章是鞋、第 六十五章是帽,第八十四章是机械设备、第八十五章是电 气设备、第八十七章是车辆、第八十九章是船舶等。 • 这些物品往往由多种材料构成,难以将其作为其中某一种 材料制成的物品归类。 • 商品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生产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上, 而不仅仅看机器耗用了多少贱金属等原材料。 • 从每一章内的品目排列看,一般也是原材料先于成品,加 工程度低的产品先于加工程度高的产品,列名具体的品种 先于列名一般的品种。例:39章。
• 预归类受理和预归类决定
• 直属海关经审核认为申请预归类的商品归类事项属于《中 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进出口税则商品及品目注 释》、《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本国子目注释》以及 海关总署发布的关于商品归类的行政裁定、商品归类决定 有明确规定的,应当在接受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制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商品预归类决定书》(简称《预归 类决定书》),并且告知申请人。
税收
统计
商品归类
监管
商品编码化
管制
第一节《 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
• 《 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 (以下简称《 协调制度》 或HS )是指原海关合作理事会(1995 年更名为世界海 关组织)在《 海关合作理事会商品分类目录》 (CCCN ) 和联合国的《国际贸易标准分类》 的基础上,参照国际 上主要国家的税则、统计、运输等分类目录而制定的一个 多用途的国际贸易商品分类目录。1988年1月1日起生效 后得到广泛应用。目前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都采用了HS, 其涵盖面广,已超过国际贸易总量的98%。 • 为适应新产品不断出现和国际贸易结构的变化,《协调制 度》自生效以来共进行过4次修订,形成了1988年、1992 年、1996年、2002年和2007年共5个版本。
• 在海关注册登记的进出口货物经营单位(以下简 称申请人),可以在货物实际进出口的45日前, 向直属海关申请就其拟进出口的货物预先进行商 品归类 (简称预归类)。 • 申请人申请预归类的,应当填写并且提交《中华 人民共和国海关商品预归类申请表》。 • 预归类申请应当向拟实际进出口货物所在地的直 属海关提出。
• 归类原则:客观、准确、统一 • 归类依据:《进出口税则》、《商品及品目注 释》、《本国子目注释》、海关总署发布的关于 商品归类的行政裁定和商品归类决定
归类的申报要求
《中华人们共和国海关进出口商品规范申报目录》 2006年5月1日起实施
• 规范申报的目的:满足归类、审价、统计、监管 等海关工作的需要;提高通关效率,降低企业通 关成本。 • 收发货人或其代理人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 定及海关要求如实、准确申报进出口货物的商品 名称、规格型号等,并对其申报的进出口货物进 行商品归类,确定相应的商品编码。
一、《 协调制度》 的基本结构
从总体结构上讲,《 协调制度》 目录与《 海关合作 理事会商品分类目录》 基本一致,其将国际贸易涉及的 各种商品按照生产部类、自然属性和不同功能用途等分为 21 类、97 章。 《 协调制度》 主要由品目和子目构成〔编码中4位数 称为品目,5位数称为一级子目,6位数称为二级子目〕。
• 第二部分:各类、各章进出口商品 归类原则、方法与案例
商品归类含义与作用
• 商品归类是指在《协调制度公约》商品分类目录体系下, 以《税则》为基础,按照《税则注释》、《本国子目注释》 以及海关总署发布的关于商品归类的行政裁定、商品归类 决定的要求,确定进出口货物商品编码的活动。
• 海关进出口商品归类是海关监管、海关征税、贸易管制及 海关统计等各项业务的基础,归类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 进出口货物的顺利通关,与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或其代理 人的切身利益也密切相关,因此,进出口商品归类知识也 是报关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
二、商品号列的意义、编排规律及 其表示方法
• 《 税则》中的商品编码号列称为税则号列(简称 税号),为征税需要,每项税号后列出了该商品 的税率。 • 《 统计商品目录》 中的商品号列称为商品编码, 为统计需要,每项商品编号后列出了该商品的计 量单位,并增加了第二十二类“特殊交易品及未 分类商品”(内分第九十八章和第九十九章)。
归类的行政裁定
• 2002年1月1日起施行的《海关行政裁定管理暂行 办法》 • 海关登记注册的进出口货物经营单位应在拟进出 口货物的3个月前提出申请 • 可向海关总署或直属海关提出申请,但直属海关 只负责申请的初审 • 海关总署或其授权机构应在收到申请书起的60个 工作日内作出行政裁定 • 该裁定适用于整个关境及所有相同情形的货物
• 海关经审核认为收发货人或其代理人申报的商品编码不正 确的,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货物征税管 理办法》有关规定,按照商品归类的有关规则和规定予以 重新确定,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货物报关 单修改和撤销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通知收发货人或其代 理人对报关单进行修改、删除。
预归类
• 编
码: 01
01
1 0 种用 一 二 三
1
0
改良 野马
• 位数含义: 章
税目
四
级 子 目
级 子 目Leabharlann 级 子 目级 子 目
• 其中,章、税目、五、六位子目号列为《协调制度》原有 的编码(又称HS子目),七、八位数级子目号列为我国增 加的编码。
第三节 进出口货物商品归类的海关行政管理
•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货物商品归类管理 规定》 (海关总署158号令)
为了避免各品目和子目所列商品发生交叉归类,在许 多类、章下加有类注、章注和子目注释,设在类、章之首, 是解释类、章税目、子目的文字说明。 为使每一项商品的归类具有充分的依据,协调制度设 有归类总规则,作为指导整个分类目录商品归类的总原则。
《 协调制度》 是一部系统的国际贸易商品分 类目录,所列商品名称的分类和编排是有一定规 律的。 从类看,它基本上按社会生产的分工(或称 生产部类)分类,将属于同一生产部类的产品归 在同一类里,如农业在第一、二类;化学工业在 第六类;纺织工业在第十一类;冶金工业在第十 五类;机电制造业在第十六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