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新闻基础知识》知识要点广播电视新闻基础知识第一部分新闻和新闻事业一、新闻的起源与本源新闻起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事实是新闻的本源事实第一性和新闻第二性(辨析题:事实与新闻的关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
事实在先,新闻在后。
要正确处理新闻报道中事实和思想观点之间的关系,防止主观主义、歪曲事实、制造假新闻。
)二、新闻的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1943年陆定一在《我们对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中提出。
目前我国公认的、具有权威地位的定义。
)新闻定义的内涵(必须依据事实;内容上具有新意;公开报道和传播;时间上讲求时效)三、新闻的真实性新闻真实的具体要求与本质要求(具体:1、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准确无误;引用的材料准确可靠;背景材料完全真实、全面、客观、实事求是。
本质:1、全面、完整、深刻,力求从事实的整体和联系上反映事物内在规律;2、注意代表和反映事物的基本特征和内在本质,对新闻事实的解释和评论要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新闻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就必须客观、公正、有立场当前新闻真实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如何坚持新闻的真实性(论述题:结合实际谈谈如何让防止新闻失实。
1、新闻真实性的要求——基本要求、本质要求;2、新闻失实的表现;3、怎样防止新闻失实。
)四、新闻价值新闻价值的含义新闻价值的要素(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新闻价值的客观性与综合性新闻价值取向五、新闻敏感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重要的职业能力之一(特点:快捷、准确、灵活)新闻敏感的主要表现(及时发现新闻线索;准确判断新闻价值;预测可能发生的新闻事件)六、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新闻事业产生发展的社会条件和物质条件(1、社会条件:生产力发展带来社会对新闻的需求;物质条件:科学技术和文化进步提供了物质条件)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导致近代新闻事业的产生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新闻事业发展的主要阶段(集权主义、自由主义、集团垄断、社会主义)七、新闻事业的性质新闻事业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新闻事业属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范畴(特点: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反映社会生活迅速、范围广、影响大;通过新闻手段来反映经济基础,为经济基础服务。
)新闻事业是综合国力和国家形象的体现新闻事业的产业属性八、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新闻事业社会功能的含义报道新闻、引导舆论是新闻事业最基本的社会功能传播知识、提供娱乐、刊播广告、服务社会的功能九、新闻自由新闻自由的基本含义(英国政治家、诗人约翰·弥尔顿第一个提出“新闻自由”)资产阶级新闻自由的实质(以私有制经济为基础;垄断竞争;不损害资产阶级利益;受资本主义全面控制)马克思主义关于新闻自由的主要观点(新闻自由是相对的、具体的;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始终伴随着一定的义务和责任)十、当代新闻事业的发展趋势地球村(加拿大麦克卢汉“重新部落化”)数字鸿沟多媒体互联网世界主要跨国传媒集团(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美国维亚康姆、贝塔斯曼、新闻集团)具有国际影响的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英国路透社、法国新闻社、美国联合通讯社、合众国际社、美国三大广播公司、半岛电视台)几种主要新闻理论(媒介规范理论、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发展新闻理论)国际信息交流、信息霸权、国家信息安全和民族文化保护(信息霸权的表现:文化殖民主义、话语霸权)第二部分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方针和工作原则A\基本方针(“三为”方针;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文艺宣传的方针政策)B\工作原则(党性原则、真实性原则、坚持政治家办台办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实现“两个效益”的统一)一、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方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
其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新闻事业的工作性质、工作原则和工作规律的一系列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根本原则—新闻宣传工作的党性原则;重要责任—把正确的舆论导向放在首位;基本方针—“三为”方针;基本原则—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重要保证—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的方针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二、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党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根本原则(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和精髓是党性原则:在思想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在组织上实行民主集中制)【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含义与基本要求(简答题)坚持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在新闻实践中做到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统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工作对外宣传工作的基本原则三、舆论导向舆论导向的含义(新闻宣传中占主导地位的舆论导向。
能否正确把握舆论导向是检验新闻工作党性的重要标尺。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同时做好错误舆论的转化工作。
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实施社会控制的一种重要手段。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基本要求(根本的是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首要地是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必须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必须贯彻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四、舆论监督舆论监督的含义舆论监督的社会功能(监视社会环境,推动社会发展;社会调节功能;社会控制功能;社会制衡功能;动态平衡的社会监督)坚持建设性监督、科学监督、依法监督的原则把握大局,提高舆论监督水平五、政治家办报办台“政治家办报”的提出与发展(讲政治、讲党性、提高政治素养;保持清醒头脑,冷静处理问题;突出宣传重点,把握政治方向;增强全局观念,加强宏观意思;讲究宣传艺术,提高引导水平)政治家办报办台的基本要求(打好理论路线根底;打好政策法律纪律根底;打好群众观点根底;打好知识根底;打好新闻业务根底)在新形势下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台六、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以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指导新闻工作新闻手段客观报道全面把握和正确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和主流发扬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作风七、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新闻宣传工作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化“三贴近”的含义和基本要求用“三贴近”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八、社会效益第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九、文艺宣传方针政策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文艺工作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十、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新闻工作的讲话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1948年4月,提出全党办报、群众办报)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1948年9月,谈到群众路线和新闻记者的素质)邓小平在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1950年5月,要办好地方报纸,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邓小平关于“党的报刊,要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的论述(1980年1月《目前的形势和任务》)江泽民视察人民日报社的讲话(舆论引导“祸福说”)胡锦涛在200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提出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并强调了“三贴近”)第三部分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一、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新闻职业与新闻工作者新闻工作者,广义上讲,是指以采集、制作、传播新闻信息及其相关活动为专门职业的工作人员。
从狭义上讲,则是指从事新闻采编一线的人员。
其范围包括:新闻信息采编的业务人员;新闻产品的技术处理人员;新闻产品的发行推销人员;新闻教育和叙述研究人员;新闻传播的管理人员。
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特征:一是能够及时、敏锐的反映社会和时局的变化;二是新闻工作以全社会为其工作对象;也以全社会为其服务对象,新闻工作者能够与社会生活和人民群众保持着十分广泛的联系;三是新闻工作者要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具有很强的政治洞察力,作为喉舌、工具具有很强的政治信;四是新闻媒介在反映舆论、引导舆论方面具有权威性,新闻工作者最为舆论的代表具有很高的权威性,被称为“社会公正的法官”;五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是一种快节奏、高强度的创造性劳动;六是新闻工作者往往是在事后在最短的时间里把所发生的时间报道出去,是新闻工作者所反映的生活会同复杂的实际生活产生一定的距离,因而新闻职业具有浮光掠影的弱点。
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是指从事新闻职业活动的饿人员对其职业行为所产生的社会作用和社会意义所应承担的责任。
也是社会对新闻共提出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新闻工作者的四项职业修养:政治上的要求高,讲党性,讲政治,把政治坚定性、政治洞察力和政治责任感作为第一位的修养;社会活动能力强;思维敏捷,应变能力强,开阔眼界;勤于学习,强化创新意识,做一个有思想、有作为的新闻工作者;具有自觉意识和良好的适应能力,树立公仆意识,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强化社会主义新闻职业道德修养。
二、新闻职业道德:新闻工作道德是约束新闻从业者的职业行为、调节新闻传播活动中各方社会关系的一种最基本、最有效的规范形式。
新闻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首先,是一种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由社会存在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其次,新闻职业叨叨较之其他职业道德,具有更为鲜明的阶级性和更为强烈的政治色彩;再次新闻职业道德是对新闻传播过动的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
新闻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一是社会注意新闻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原则,二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坚持从实际出发、事实求是的原则。
新闻工作的法律规范:1981年由中宣部新闻局和中央新闻单位共同拟指定的《记者守则》。
1991年1也19日,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了《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第一个正式颁布的新闻职业道德规范。
1994年4月,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四届第二次全体会议又对《准则》进行了修订,使其更全面、系统。
三、广播电视职业道德《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中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职业道德准则》:国家广电总局于2004年12月2日向社会公布《中国广播电视记者职业道德准则》,准则共分责任、真实、公正、导向、品格、廉洁和附则七大部分。
《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职业道德准则》国家广电总局于2004年12月2日向社会公布《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职业大的准则》。
对播音员主持人队伍的道德取向、素质要求和工作方法提出明确的要求。
第四部分中国新闻史常识邸报:指历代封建政府发行的官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