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中考总复习考点复习篇之世界近代史1、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文艺复兴及主要代表人物和作品:(九年级上册第10课)背景:14至16世纪的西欧,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产生了新兴的资产阶级。
他们非常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掀起了反封建、反神学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时间、范围:14世纪,开始于意大利——15至16世纪,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
核心内容: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思想为指导,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
性质:新兴的资产阶级通过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宣扬的陈腐说教,发起了一场崭新的、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
因此,文艺复兴既是一场资产阶级文化运动,同时又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巨人:但丁:文艺复兴的先驱,他他创作的长诗《神曲》,明确表达了自己对天主教会厌恶,率先对教会提出批评。
但丁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达·芬奇:文艺复兴时代卓越的画家。
是意大利伟大的艺术大师,最大的成就是绘画。
达·芬奇的画,技法精湛,他把艺术创作和科学探索结合起来,创作了许多完美生动的人物形象,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代表作有《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
莎士比亚:英国人,文艺复兴时期一位文学巨匠。
一生创作了三十多部剧本和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这些作品深刻批判了封建道德伦理观念和社会陋习,集中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代表作有《罗密欧和朱丽叶》、《哈姆雷特》、《威尼斯商人》等历史意义:文艺复兴猛烈冲击了封建神学,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孕育了西欧近现代资产阶级文化,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思想文化条件。
新航路的开辟:(九年级上册第10课)原因:15世纪,追求财富的欧洲人梦想去东方发财,开始探寻前往东方的航路。
条件:造船技术的进步和航海技术的发展,促成了远洋航行;地理知识的增加,地圆学说开历史意义: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新航路开辟密切了世界各大陆之间的联系,把世界各个地区连在一起,拓展了人类的活动空间和范围,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九年级上册第11课)背景:(1)英国资本主义生产迅速发展:因为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主要商道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英国利用有利的地理位臵拓展对外贸易,进行殖民掠夺。
其表现在制呢业等工场手工业得到很大发展,还出现了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牧场和农场。
由工场主、商人、银行家和农场主等组成的新兴资产阶级成长起来。
有些贵族虽然保留了贵族头衔,却也从事一些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活动,他们被称为新贵族。
(2)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17世纪时,英国国王竭力推行封建专制,鼓吹“君权神授”,认为国王的权力是神授予的,不可违抗。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他们利用议会同国王展开斗争。
导火线:1637年苏格兰人民的起义。
革命开始:1640年,查理一世被迫恢复关闭多年的议会,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议会要求限制王权。
——掀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的序幕。
内战:查理一世派兵镇压议会,挑起内战。
克伦威尔率领议会军在纳西比战役中,击溃王军主力,经过反复斗争,议会军最终战胜了王军。
结果:1649年初,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英国成立了共和国。
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共和国成立后,克伦威尔掌握了政权,担任“护国主”,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统治,实行有利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政策。
封建王朝的复辟:1660年,查理一世之子查理二世复辟,查理二世及其继承者詹姆士二世进行了疯狂的反攻倒算,使人人自危,怨声载道。
1688年政变(宫廷政变):查理二世及其继承者的反攻倒算引起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强烈不满。
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其他不满国王专制统治的人士发动了宫廷政变,推翻了专制统治,另立新国王。
(詹姆士二世被赶下台,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威廉应邀登上英国王位,共同执政。
)——此次政变因不曾流血,又称为光荣革命。
它标志着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结束。
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利,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
《权利法案》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制约,规定不经议会的批准,国王不能征税,也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护常备军;同时,还规定国王既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
(其他: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干涉等。
)这样,君主立宪法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
——《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的开始。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
(政治上: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经济上: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道路;国际上:揭开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推动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美国独立战争:(九年级上册第12课)背景:(1)北美殖民地的建立:美洲的主人是印第安人。
自17世纪初英国在北美建立殖民地起,大批移民从欧洲迁入北美,其中大部分是英国人。
还有殖民的贵族和商人从非洲贩运来的黑奴。
(2)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美利坚民族的形成: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北美的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展,初步形成了统一市场,英语成为通用语言,统一的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
(3)根本原因:英国希望北美殖民地永远作它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竭力压制北美经济的发展。
北美殖民地人民强烈不满,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开始:1775年4月,驻扎波士顿的英军企图突袭民兵军火库,途经来克星顿时,同民兵交火。
——来克星顿的枪声标志着北美独立战争的开始。
建军:1775年5月,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
号召人民武装起来,同英国殖民军队斗争;把汇集到波士顿的民兵整编为大陆军;任命华盛顿为在陆军总司令。
建国: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了《独立宣言》。
宣言痛斥了英国国王对殖民地的暴政,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人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转让的权利。
宣言同时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
转折:战争初期,英军强大,华盛顿领导美军采取灵活的战术,同英军展开英勇的斗争。
1777年,在萨拉托加战役中,美军打败英军,迫使英军五千多人投降。
萨拉托加战役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此后,法国等国家开始对美国提供军事援助。
战争形势有利于美国。
胜利:1781年,美法联军在约克镇战役中迫使英军投降。
独立: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1787年美国宪法(成立政府):1787年,美国制定了宪法。
宪法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规定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大权。
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独立战争的胜利原因:美国反抗英国殖民统治,是正义战争;人民群众积极支持参加;法、荷等国的军事援助;华盛顿的杰出领导。
独立战争的历史意义: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文献: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他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
——《独立宣言》注:美国独立战争具有双重性质,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又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法国大革命:(九年级上册第13课)原因:18世纪时,法国社会等级森严,全体社会成员分成三个等级,包括资产阶级和农民在内的第三等级,政治上无权。
这种腐朽的封建专制等级制度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
这是导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
导火线——三级会议的召开:1789年,为了筹款弥补财政亏空,国王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会议中,第三等级的代表要求享有平等的权利,同国王发生了冲突。
开始——攻占巴士底狱: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发动起义,攻占了一向关押政治犯的巴士底狱,掀开了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序幕。
重要文献——《人权宣言》:革命形势飞速发展,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不久又颁布了《人权宣言》,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人权宣言》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思想。
初步成果——建立共和国:1792年,法国废除了君主制度,建立了共和国——历史上称为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不久,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被推上断头台。
而欧洲一些国家以此为借口,乘机侵略法国,法国国内形势动荡不安,陷入危机。
高潮——第二次起义:1792年8月,巴黎人民再次发动起义。
罗伯斯庇尔(雅客宾派)等人掌握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措施,打退了外国军队的进攻,平息了国内的叛乱,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文献:“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所有公民有权参与法律的制定”——《人权宣言》拿破仑帝国:拿破仑·波拿巴(1769—1821)是法国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法兰西共和国第一执政(1799—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1804—1814年,1815年)。
拿破仑帝国的崛起:法国大革命期间,拿破仑崛起,拿破仑支持革命,24岁时就因战功卓著破格当上了将军。
他在平息国内叛乱,抗击外国军队的许多战斗中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逐渐成为法国军队中最有影响的将领。
帝国的建立:1799年底,拿破仑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
5年后,他加冕称帝,建立帝国——历史上称为法兰西第一帝国。
对内措施:对内巩固资产阶级统治,颁布了《法典》(包括《民法典》——又称《拿破仑法典》、《商法典》《刑法典》)。
对外措施:多次打败欧洲反法同盟的军队,乘胜扩大了法国的疆域,控制了欧洲很多地方。
既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也损害了被侵略国人民的利益,激起了当地人民的反抗。
帝国的覆亡:1812年,拿破仑率领军队远征俄罗斯失利,元气大伤。
1814年,拿破仑被欧洲反法联军赶下台,法国的封建王朝波旁王朝在外国军队的保护下复辟。
法兰西第一帝国覆亡。
拿破仑对外战争的评价:拿破仑对外战争具有革命性和侵略性的双重特征,前期对外战争以革命性为主,用革命的手段,维护了资产阶级利益,巩固了大革命成果。
后期战争以侵略性为主,因战争失败而葬送了帝国,使波旁王朝复辟,它既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又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