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7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讲)-2016-2017学年高二地理同步课堂(提升版)(区域地理) 含解析

17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讲)-2016-2017学年高二地理同步课堂(提升版)(区域地理) 含解析

【课标细化】1.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南、北方地区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主要工业部门及主要城市。

2.台湾、香港、澳门:位置和范围;经济发展特点;台湾的地形、资源和主要城市。

【核心突破】一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同属三大自然区的东部季风区,由于纬度差异,形成北方和南方不同的自然环境特征,并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

地区特征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纬度位置34°N~53°N4°N~34°N(秦岭)地形跨地势二、三级阶梯,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跨地势二、三级阶梯,地形以山地、丘陵、高原为主,平原狭小1。

环渤海工业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1)存在问题:高新产业发展不足;工业产品类型单一;技术落后;污染严重;淡水资源不足。

(2)解决措施: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加产品类型,加强技术改造;防治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2.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3.施如下:(1)原因:①自然原因:降水少,河流径流小;降水季节不均衡,年际变化大;②社会经济原因: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需水量大;水污染和浪费严重。

(2)解决措施:包括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植树造林;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等.4。

东部季风区内主要环境问题的分布、产生原因及治理措施重东部沿海台风北太平洋热带副热带洋面低压强烈发育沿海防护林;加强预报等【典例分析】【例1】读下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两地植被差异为()A.①地为落叶阔叶林,②地为常绿阔叶林B.①地为荒漠,②地为常绿阔叶林C.①地为草原,②地为落叶阔叶林D.①地为常绿阔叶林,②地为雨林(2)图示地区内的河流( )A.一年两次汛期B.以高山积雪融水补给为主C.通航能力强D.分属黄河和长江两大水系【答案】(1)A (2)D【针对练习】下图是我国某区域≥10 ℃积温等值线图(单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处数值比周围低,主要原因是( )A.受副热带高压控制B.地处盆地C.地势高D.云量大(2)图中4 500 ℃这条等值线的东段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它是( )A.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C.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D.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答案】(1)C (2)A2.继“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之后,我国又制定了“实现东部新跨越”的战略方针,环渤海经济圈作为东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加速崛起.读图回答有关问题。

(1)关于①②两大工业基地,工业结构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地以重工业为主,结构比较单一B.②地为综合性工业基地C.①地钢铁、煤炭、机械等工业发达,海盐化工著名D.②地高新技术工业较发达(2)图中A附近的河流3~5月份流量较少,试结合下图分析其原因。

(3)图中有我国商品棉的重要生产基地,试分析该地区影响棉花生长的气候条件。

(4)外资企业纷纷落户天津、青岛、大连,其共同的优势区位条件有哪些?第(3)题,环渤海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和秋季多晴天利于棉花的生长,但春旱不利于棉花的播种和苗期生长。

第(4)题,天津、青岛、大连都是开放港口城市,在交通、劳动力、市场、基础设施和工业基础等方面具有优势。

【答案】(1)C(2)3~5月份雨带没有到达,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工农业用水量大,灌溉用水多。

(3)有利条件: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棉花的后期生长;秋季雨水少,晴天多,有利于棉花的收摘.不利条件:播种期适逢春旱,灌溉水源不足。

(4)都是开放港口城市,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且素质高;市场广阔;基础设施完善;工业基础和协作条件好。

二、港澳台和重要经济区1。

台湾省从台湾省的地形、气候、水文、交通、农业、工业等方面入手,分析其发展的优势和限制条件,以及经济发展特征.2.3.西双版纳的旅游业美丽诱人的西双版纳之所以每年能够吸引大批的国内外游人前往观光旅游,不仅是因为它有着十分丰富的风景旅游资源,还因为它有着文化底蕴相当深厚的人文旅游资源.以傣族为主体的多样性民族风情为西双版纳增添了无穷魅力。

傣族特有的文化生活习俗,深受西双版纳自然环境的影响,构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傣家竹楼是一种竹木结构的空中楼阁,屋顶斜度很大,底部离地面2米左右。

这与当地降水丰富、气候湿度很大有关;傣家人喜跳美丽多姿的孔雀舞,与当地多美丽多姿的孔雀有关;傣家人喜吃竹筒大米饭,与当地竹林茂密、广种水稻密切相关。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及治理5。

长江沿江地带的发展长江是长江沿江地带的生命线,长江的航运、发电、水资源及流域内丰富的矿产资源,使长江上、中、下游不同区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流域发展之路.【方法技巧】1。

长江沿江地带主要的城市及南北向铁路干线2.长江流域上、中、下游的区域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长江沿江地带是典型的跨省区域。

长江上游、中游、下游不同的区域特征决定了不同的区域发展和生态问题。

上游中游下游区域发展①水能开发:西电东送,三峡工程;②以重庆为中心的上游城市群;③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的电力、冶金工业基地,以攀枝花、六盘水为中心的钢铁、煤①重要的粮、棉、油、水产品基地;②有色金属冶炼、机械等工业部门,以武汉为中心的钢铁、轻纺工业基地;③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城市群①农业发达,“鱼米”之乡;②沪宁杭工业基地;③以南京为中心的下游城市群,以上海为中心的三角洲城市群炭工业基地主要问题①自然灾害频繁;②水土流失严重①湖泊面积缩小,蓄水能力降低;②地势低平,河道弯曲,泄洪能力差①环境污染严重;②河流泥沙量增大,河床逐渐抬升,威胁生存环境对策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如封山育林①治理长江水患;②建设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工程治理环境污染等【典例分析】【例2】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甲中a、b、c、d表示澎湖列岛和钓鱼岛的分别是和。

(2)台湾岛森林树种丰富,而图乙区域植被稀少,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台湾岛盐场主要分布在,其主要原因是.(4)图乙中河流的补给()A.以山地降水为主B.以冰雪融水为主C.以地下水为主D.以湖泊水为主(5)“红色产业”是以红花、番茄、枸杞为主的红色农产品及其加工产业的统称,适合“红色产业"发展的是图________所示地区。

该地区番茄色红、质优的重要自然原因是( )①科技创新培育优质品种②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③水源充足,黑土肥沃④昼夜温差大,养分积累多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塔里木盆地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日照时间长和昼夜温差大是该地农作物生长的优势条件。

【答案】(1)a b(2)台湾降水多,利于植被生长,而新疆气候干旱,植被生长困难(3)西海岸沙滩广布;日照充足;雨日较少(4)B (5)乙 D【例3】读长江沿江地带自然资源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沿江地带有哪些自然资源?(2)针对长江流域各河段自然条件的差异,其利用方式各不相同,请你将下面几位同学的设想加以补充。

河段利用方式理由上游发展水电事业因为____________中下游发展________因为中下游地区河湖密布发展________因为中下游地区江阔水深、水流平稳(3)下游的沪宁杭工业带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试分析其工业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

【答案】(1)煤、铁、天然气、铜、磷矿、水能、水、耕地等。

(2)上游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淡水养殖业内河航运业(3)①发展历史悠久、经济基础好;②科技力量雄厚;③便利的水陆交通;④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⑤消费市场广阔.【针对练习】3. 以武汉、长沙、南昌三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区被称为我国的“中三角”.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与“长三角”地区相比,“中三角”地区具有的明显优势是( ) A.工业基础雄厚B.水陆交通便捷C.自然资源丰富D.劳动力素质高(2)下列关于“中三角”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商品农业发达,机械化水平高B.经济联系密切,发展潜力巨大C.城市带动农村,城市化水平高D.生态环境良好,环境质量优良(3)三城市所在平原曾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历史上就有“湖广熟、天下足”的美誉,但现在其地位逐渐下降,除人口增长迅速外,主要原因是( )A.城镇化迅速发展,粮食种植面积减小B.大量的退耕还湖,导致耕地面积锐减C.棉花价格的上涨,棉花种植面积增大D.休耕制度的实施,导致耕地大量闲置【答案】(1)C (2)B (3)A【解析】试题分析:(3)区域商品粮生产基地的地位逐渐下降,除人口增长迅速外,主要原因是城镇化迅速发展,粮食种植面积减小,A对。

城市化面积增加,种植作物结构的调整,导致耕地面积锐减,B错。

农副产品种植面积增大,棉花种植面积减少,C错。

人多地少,休耕土地少,D错.【考点定位】区域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条件,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的原因.4。

长江沿江地带既是我国工业发达地区,也是自然灾害频发地区。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工业中心与其主要工业部门组合正确的是()A。

①——汽车工业 B.②—-电力工业C。

③——煤炭工业D。

④--钢铁、轻纺工业(2)1998年长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汛期流量比1954年小,但是中游水位却比1954年高,主要原因是()①流域内降水集中,所有支流同时来水②上游滥伐森林,中游泥沙淤积加剧③围湖造田,中游湖泊调蓄能力减弱④沿江工业发展,江水污染严重A。

①② B。

②③ C.①③ D。

②④【答案】(1)D (2)B5。

读我国部分地区1月均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图中虚线范围内气温分布的总体规律及影响因素,并简述成都西部等温线密集的原因.(2) 成都与武汉纬度相当,但1月均温相差较大。

简要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3)描述110°经线以东地区等温线分布规律,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1) 等温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等温线呈环状分布。

盆地地形。

西部为横断山区,地势起伏大,气温变化剧烈,故等温线密集。

(2) 成都位于四川盆地,盆地周围有高山阻挡,冬季受冷空气影响小;武汉位于东部平原区,冬季风可长驱南下,受冷空气影响大。

(3) 从低纬(南)向高纬(北)递减,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我国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太阳高度大,白昼时间也长,故南方获得的热量相对较多,气温高;另外,冬季风加剧了北方的寒冷,使北方气温低。

东部地区地形比较平坦,气温分布主要取决于太阳辐射。

【解析】试题分析:(2)读图可知,成都冬季气温高于武汉,主要与地形有关,成都位于四川盆地内部,受北部山地影响,冬季风对成都的影响小,而武汉位于东部平原地区,受冬季风影响明显,降温幅度大,所以气温低.(1)110°经线以东地区等温线分布规律主要从图中等温线分布来看,总体南部气温高,北部气温低,从低纬向高纬递减,总体走向与纬线平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