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攀枝花:正在崛起的钒钛之都

攀枝花:正在崛起的钒钛之都

攀枝花:正在崛起的“钒钛之都”中共攀枝花市委副书记刘晓华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市长攀枝花是一座年轻的城市,43年前,它还是金沙江畔一个鲜为人知的小渡口。

这是一座开放的城市,全市98%的城市人口由全国各地汇集而来。

这是一座资源得天独厚的城市,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水能资源富集,钒钛资源优势突出。

四十多年来,这片热土上的人民依托优势资源、战略地位和“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开拓进取、团结协作、科学求实”的攀枝花精神,在金沙江畔建立起一座现代化的钢城,并确立了西南钢铁工业基地的地位,正在崛起的钒钛工业更让攀枝花人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攀枝花人的钒钛情节攀枝花人的钒钛情结,源于曾一度被国外冶金专家称为“呆矿”的攀西钒钛磁铁矿。

攀枝花人经过艰辛努力,自主创新突破用普通高炉冶炼高钛型钒钛磁铁矿这一世界性难题,在中国西南建成了一座新兴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改变了建国初期我国钢铁工业多数集中在沿海和东北、西部地区钢铁工业基础差的发展格局。

但在四十三年开发建设取得令人瞩目成就的同时,资源型城市发展中固有的矛盾与问题日益突出,钢铁占有绝对优势地位的产业格局犹存,但其承载能力却已难堪市场冲击之重。

攀枝花人由此踏上了第二次创业的里程,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准突破口,决定以在中国、在世界具有绝对优势地位的钒钛资源为支撑,走以钒钛产业为支点的特色经济强市之路,通过打造中国钒钛之都,延伸优势钒钛产业链,进而带动特色农业、特色生物产业、旅游、生产性和民生性服务业等其他产业发展,扩大城市辐射能力,实现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目标。

“钒钛之都”建设之基——资源能源优势。

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累计探明资源储量73.37亿吨,钒资源储量(以五氧化二钒计)1547万吨,占全国的61%、世界的11%,居世界第三位;钛资源储量(以二氧化钛计)5.38亿吨,占全国的75%、世界的35%,居世界第一位。

根据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的成因和分布特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进一步勘查,加之对尾矿等二次资源的综合再利用,预计有钒钛磁铁矿潜在资源量41~55亿吨、潜在钛资源储量3.7~4.9亿吨、潜在钒资源量887~1180万吨、钛砂矿远景资源量1000万吨,钒钛磁铁矿采矿剥离围岩、选铁尾矿、冶金渣中钒可利用量50万吨、钛可利用量7000万吨。

攀枝花水能资源富集,现有电力装机容量448万千瓦(二滩发电厂330万千瓦,米易、盐边已建成合计17.4万千瓦装机容量的小电站,火电装机容量101万千瓦),60万千瓦桐子林水电站、300万千瓦观音岩水电站、50万千瓦金沙水电站、34.5万千瓦银江水电站和2×30万千瓦煤矸石发电项目等建设快速推进,煤炭保有储量5.6亿吨,周边可利用煤炭资源达550亿吨。

优势资源禀赋为攀枝花钒钛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资源能源保证。

——发展基础优势。

经过40多年的开发建设,全市建成了攀钢、二滩、攀煤、中冶实久、钢城企业总公司等一批大型骨干企业,初步形成了钢铁、钒钛、能源、化工等优势支柱产业群,以攀钢为主体、国有和民营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钢铁钒钛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围绕钒钛主业已诞生了一批专业化的废弃物综合利用企业,新的生态型钒钛产业集群正在形成,具备了年产钢610万吨、原煤900万吨、钒渣26万吨、氧化钒产品2.4万吨、钒氮合金2500吨、钛精矿100万吨、钛渣14.55万吨、钛白粉9万吨、海绵钛5000吨的综合生产能力,在建的钒钛产业项目完工后,钒钛产业实力和竞争力将大大提升。

目前,攀枝花钒制品产量约占国内总产量的70%左右,占世界的18%,钛精矿超过国内总产量的40%,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钒钛原料生产基地、世界第二的钒产品生产基地、国内最大的钒钛钢生产基地,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

——科研实力优势。

攀枝花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全市拥有独立科研机构9所、科技人员790余人,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人员7400余人,每万人拥有科技人才量位居全省第一,为钒钛之都建设提供了丰富的人才资源。

同时,与中科院等20个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就钒钛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术研发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建立了2个国家级钒钛工程技术中心、3个省级钒钛工程技术中心、7个市级钒钛工程技术中心,以及1个国家级钒钛重点实验室、 2个省级钒钛重点实验室、 2个市级钒钛重点实验室,转炉提钒、电铝热法冶炼高钒铁、焦炉煤气还原制取三氧化二钒、钒氮合金生产、低品位含钒弃渣提钒等多项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应用,钒产业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直接还原新工艺流程取得阶段性突破。

——市场前景优势。

我国目前钒产业的发展明显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钢铁工业中钒消耗强度仅为20~25公斤/1000吨钢左右,而发达国家的钒消耗量平均为50公斤/1000吨合金钢左右,随着钒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特别是钒在非钢铁领域的应用,钒电池、钒铝合金、氧化钒薄膜等已引起广泛重视,市场潜力极大,据预测,2010年中国钒需求量将达到5万吨以上。

全球钛白粉市场增长主要来自亚洲,尤其是中国,随着我国发展战略的提升,大飞机等项目的上马,中国的有关企业和欧洲空客集团联合在天津所设立A320系列总装厂建设加快,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钛白粉、钛材等传统钛产品消费市场将不断拓展,需求量将快速增加,我国钒钛产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发展环境优势。

党的十七大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新材料战略,省委提出“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的发展思路,中国矿业联合会正式授予我市“中国钒钛之都”称号,标志着攀枝花跻身中国“矿业名牌城市”行列,对于钒钛之都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

近些年来,我市明确了“打造中国钒钛之都、建设特色经济强市”的战略目标,进入了以钒钛产业带动钢铁等其他产业的新时期,明确了“十一五”钒钛高技术产业发展目标,规划了钢铁、钒钛资源开发循环产业链和相关的副产物利用产业链,明确支持、鼓励发展钒钛产品、工艺和技术。

积极搭建融资担保平台,在“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百亿工程”、“小巨人”项目计划中,注重引导资金、项目向钒钛产业倾斜。

制定了钒钛资源开发产业化项目奖励办法,鼓励加快钒钛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升综合利用的技术水平和产业层次。

扶持钒钛产业技术创新项目,出台了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钒钛资源开发技术创新项目奖励办法,努力营造高层次的技术创新环境。

“钒钛之都”建设之路——加强综合开发,建设钒钛资源科学利用城市。

加强资源整合力度,加快矿业结构调整,推动矿业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大力提高矿业生产规模化程度,逐步形成跨区域、规模化、集约化的矿业发展格局,将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

严格资源规划管理,依法治矿,创造产权明晰、资源有效利用的政策环境,实施资源储备计划,加大对战略资源储备矿区的保护力度,促进钒钛磁铁矿资源的科学开发和利用,为钒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优势的资源要素保障。

遵循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基础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着力培育钒钛产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到2010年,钒资源回收率力争达到55%以上,钛资源回收率力争达到20%以上。

——提升竞争实力,建设钒钛优势特色经济城市。

拓宽钒钛应用领域,延伸钒钛产品链,壮大产业规模,提升钒钛产业地位,进一步完善行业体系,将攀枝花建成世界三氧化二钒、五氧化二钒、钒氮合金和钒铁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含钒微合金钢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钛原料生产基地,并以此为基础建成国内最大的钛白粉和海绵钛生产基地,打造钛全流程产业链,形成完整的钒钛产业中心,确立市场主导地位。

促进产业集聚,打造强势产业集群,鼓励民营资本积极进入钒钛产业,形成以攀钢为龙头,攀钢与地方钢铁钒钛工业合理分工、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不断提升攀枝花钒钛产业在国际、国内的地位和影响力。

加强与国内外钒钛行业的联系与合作,鼓励企业开展广泛合作与交流,加大钒钛产业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支持市内钒钛企业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走出国门,拓展海外钒钛产品市场,在全球一体化市场中寻求更广阔的能力释放空间,建成国际、国内知名的钒钛行业中心城市。

——构建创新体系,建设钒钛高新科技中心城市。

大力实施重大科技攻关,加强钒钛技术开发和应用研究,开发出一批在国际国内领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技术和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新产品,占领国际、国内钒钛产业发展制高点。

建立健全科研投入长效机制和人才开发利用机制,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按照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发展国际化的方向,推动钒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建成国际、国内钒钛技术和管理人才集聚的新洼地,力争全市整体钒钛科技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优化发展环境,建设钒钛产业和谐发展城市。

深化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减少行政审批,改善服务水平,实行有利于钒钛产业发展的政策,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力争在钒钛产业领域扩大话语权,赢得产业发展主动权。

完善资本投入机制,积极为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钒钛产业项目提供融资服务,鼓励钒钛企业进行低成本扩张和集约化发展,支持钒钛企业通过证券融资以及国际金融机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市场融资,使钒钛产业在国际国内金融市场体系中实现资本扩张。

加快攀枝花对外大通道及市内交通建设,加强基础产业配套,为钒钛生产企业发展创造良好创业环境。

优化城市生态环境,依法推进清洁生产,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大力实施工业废水废气治理、尾矿治理、废酸治理、煤气回收利用项目,积极引导钒钛产业向低消耗、高附加值、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推广环境友好型的工艺技术模式,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主体产业,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形成生态型产业链,走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钒钛产业发展之路,实现攀枝花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

攀枝花有辉煌灿烂的历史,也面临着转型跨越的重大抉择。

攀枝花正以“打造中国钒钛之都,建设特色经济强市”为契机,全力推进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在第二次创业大潮中凤凰涅磐,浴火重生,向建设实力、魅力、活力、和谐攀枝花的奋斗目标开拓奋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