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8腹部01-局解

08腹部01-局解


③精索或子宫圆韧带通过形成潜在
的肌筋膜裂隙------腹股沟管
1.腹股沟区层次结构
①腹外斜肌腱膜
②腹内斜肌与腹横肌 提睾肌
腹股沟镰 (联合腱) ③腹横筋膜
④腹膜外组织 ⑤壁腹膜 耻骨梳韧带 腔隙韧带 反转韧带 (陷窝韧带)
腹股沟韧带 脚间纤维 腹股沟管浅环 精索外筋膜
腹股沟韧带 耻骨梳韧带 腔隙韧带 (陷窝韧带)
一.腹前外侧壁
腹 浅层 浅筋膜 前 外 深筋膜 侧 壁 深层 肌层 腹横筋膜
皮肤
掌握腹前外侧壁的层次结构;
掌握浅筋膜的特点,浅静脉的流注,皮神经的分布;
掌握腹直肌鞘; 理解外科切口与腹壁层次的关系。
腹膜外组织
壁腹膜
腹 前 外 侧 壁 层 次
2m46s
1.浅筋膜
掌握浅筋膜的特点,浅静脉的流注,皮神经的分布。
5.腹横筋膜
6.腹膜外组织
精索内筋膜
7.壁腹膜
睾丸鞘膜壁、脏层,形成鞘膜腔
腹股沟斜疝 手术方式选择: ①加强前壁----Ferguson法 ②加强后壁----Bassini法
腹股沟斜疝、直疝
腹股沟疝修补术3个要点: 1.疝囊高位结扎; 2.修复内环; 3.修补腹股沟管:
修补管前壁或后壁,
以增强前壁或后壁; 精索可原位和移位修补
Camper Fascia Scarpa Fascia
脂肪层 膜性层
向下与股部浅筋膜延续
中线处附于白线,向下附着于大腿 阔筋膜,并与阴囊的肉膜和会阴浅筋
膜(Colles筋膜)相续。
前尿道损伤,尿外渗至前外侧壁
“海蛇头”征(Medusa Head)
腋静脉
胸外侧静脉
胸腹壁静脉
腹壁浅静脉 旋髂浅静脉 大隐静脉 “纵行”腹壁浅静脉曲张
生殖股神经生殖支
腹股沟疝手术时,应避免损伤,以免其支配的腹前下壁肌肉和提睾肌瘫痪。
4.常用腹部手术切口
理解外科切口与腹壁层次的关系。
纵切口
斜切口
横切口
切口选择的要求
正确的切口选择对于充分 显露手术野和保证手术的顺利 进行有重要意义。如切口的位 置不当,会造成手术的困难, 或带来各种并发症,因此选择 切口必须慎重考虑。
【本章思考题内容一】
1.试述腹股沟管的位臵、构成和内容。 2.腹股沟直疝和腹股沟斜疝的疝囊各由深而浅通过哪
些结构达到阴囊或大阴唇皮下?
3.试述阑尾手术麦氏切口的层次及注意损伤的神经。
腹前外侧壁皮神经节段性分布:
T7 ----剑突平面 T10----脐平面 T12----脐耻连线中点之间 L1-----腹股沟韧带上方 T10 T12 L1
临床上常借皮肤感觉缺失平面来确定 脊髓损伤平面或手术麻醉平面。
T7
2.腹壁肌层
腹直肌 腹外斜肌 腹内斜肌 腹横肌
腱膜 腱膜
白线
腱划 腹 前层 直 肌 后层 鞘 半月线
腹股沟镰 (联合腱)
耻骨梳韧带
腔隙韧带 (陷窝韧带)
⑤壁腹膜 脐正中襞—脐尿管 膀胱上窝 ③腹横筋膜 凹间韧带 深环(腹环) 脐内侧襞—脐动脉 腹股沟内侧窝 脐外侧襞—腹壁下血管 腹股沟外侧窝 ④腹膜外组织
精索内筋膜
2.腹股沟三角 Inguinal Triangle
海氏(Hesselbach)三角
4 .选择最佳的美容效果,避免切 口愈合后的瘢痕变宽,尽可能 与皮肤纹理走行一致。
二.腹股沟区
掌握腹股沟区的特点及其与腹股沟疝形成的关系。 掌握腹股沟斜疝与直疝的解剖学鉴别要点。 掌握腹股沟管的位臵、构成、体表投影及内容。 腹部薄弱区---疝好发解剖因素:
①腹外斜肌腱膜---裂口(浅环)
②腹内斜肌与腹横肌下缘---联合腱(镰)
腹壁下动脉
体表投影:脐与腹股沟韧带中内1/3的连线 临床意义:术中确诊直疝与斜疝的关键; 腹穿时注意勿伤及此动脉。
腹环(斜疝) 直疝三角 股环(股疝)
3.腹股沟管 Inguinal Canal
①位臵: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
1.5cm,长约4~5cm的肌筋膜裂隙。
③内容:精索或子宫圆韧带;
髂腹股沟神经和生殖股神经生殖支
髂结节
幽门平面:第9肋软骨尖、L1椎体下缘,相当于胆囊底、
胰体、左肾门和脊髓下界平面。
中脘
神阙
天枢
关元
脐平面:平对L3、4椎体之间,通过L2、3棘突之间。
【问题思考】
1.腹部不同部位手术切口分别经过哪些层次?
应尽量避免损伤哪些神经和血管?
2.如何鉴别腹股沟斜疝和直疝?它们突出的部 位、经过的途径有何区别?如何进行修补?
局部解剖学
Regional Anatomy
腹 部Ⅰ
Abdomen Region Ⅰ
Copyright@ZhangJiankai’s Atelier
腹壁
腹 部
腹腔脏器
腹腔
Abdominal Cavity
腹膜腔
Peritoneal Cavity
【重点讲述内容】
一.腹前外侧壁
二.腹股沟区 三.腹腔、腹膜与腹膜腔 四.腹膜后隙及其血管神经
选择切口应遵循的原则
1 .切口位臵便于接近病变部位及 手术的器官,切口有足够的长 度,暴露充分;当手术野需要 扩大时,切口可向某一方向适 当延长。 2 .应尽量减少对各种组织,如肌 肉、神经、血管等的损伤,减后要牢固;避免术后 切口并发症的发生,如切口疝、 切口裂开、切口痛等。
弓状线
腹 壁 肌 层
2m45s
腹 直 肌 鞘
2m04s
3.腹前外侧壁深层血管神经
腹壁下动脉 旋髂深动脉
髂腹下神经 髂腹股沟神经
髂腹下神经
T12+L1前支 L1前支
髂腹股沟神经
二者平行或共干,行于腹内斜肌与 腹横肌之间斜向前下,至髂前上棘内侧 约2.5cm处穿过腹内斜肌,走行于腹外 斜肌腱膜深面,髂腹下神经于浅环上方 约2.5cm浅出腱膜;髂腹股沟神经在髂 腹下神经约一横指与之平行走行,入腹 股沟管后位于精索前上方出浅环。 L1+L2前支
②围成:两口四壁
4.睾丸下降与腹股沟管的形成
4 months
8 weeks 11 weeks
8 months
腹前外侧壁各层与阴囊及睾丸、精索的被膜各层对照
腹前外侧壁各层结构
1.皮肤
阴囊及睾丸、精索的被膜
皮肤
2.浅筋膜(脂肪层及膜样层) 肉膜 3.腹外斜肌腱膜 4.腹内斜肌、腹横肌 精索外筋膜 提睾肌
比较 突出区 突入部位
腹股沟斜疝 深环 腹股沟管或阴囊
腹股沟直疝 腹股沟三角 腹壁浅层
腹 股 沟 区
2m07s
【学习内容与要求一】
一.腹前外侧壁的层次结构
掌握腹前外侧壁的层次、结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二.腹股沟区
掌握腹股沟区的特点及其与腹股沟疝形成的关系。
掌握腹股沟斜疝与直疝的解剖学鉴别要点。 掌握腹股沟管的位臵、构成、体表投影及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