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腹部局解

腹部局解


正中切口 旁正中切口
局部结构
1.腹直肌鞘 2.白线 3.腹股沟管 4.海氏三角
1肌.学腹--直躯干肌肌 鞘
sheath of rectus abdominis
2.白线
linea alba
3.腹股沟管inguinal canal
睾丸下降与腹股沟疝的关系
胚胎早期睾丸位于腹 后壁,脊柱两侧,腹膜 后间隙内。
十二指肠 duodenum
(一) 各部及毗邻 呈C形包绕胰头
1、上部: 十二指肠球部
2、降部: 十二指肠大乳头 Major duodenal papilla
3、水平部 4、升部
此部介于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的夹角处, 易引起Wilkie综合症(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二)十二指肠悬肌 十二指肠悬韧带
2. 胃的静脉: 幽门前静脉
3. 胃的淋巴 (1)胃左、右淋巴结 (2)胃网膜左、右淋巴结 (3)幽门上、下淋巴结 (4)脾淋巴结 ( 5 )贲门淋巴结
腹腔淋巴结
(三)神经
1. 交感神经 2. 副交感神经 3. 内脏传入神经
胃的前后支以“鸭爪”形分布与幽门及12指肠上部 迷走N干切断术 选择性切 高选择性切
外口---腹股沟管皮下环 四壁:前壁---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
后壁---腹横筋膜,联合腱 上壁---弓状下缘 下壁---腹股沟韧带
前壁---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 后壁---腹横筋膜,联合腱 上壁---弓状下缘 下壁---腹股沟韧带
4.海氏三角
Hesselbach triangle
腹壁下动脉、腹直 肌外侧缘、腹股沟 韧带内侧半所围成 的三角形区域
三个月到达髂窝, 七个月达到腹股沟 管腹环,出生前一 个月至浅环。
出生前后入阴囊。
隐睾
腹膜 腹横筋膜
腹横肌 腹内斜肌
腹外斜肌
精索外筋膜
提睾肌 精索内筋膜
睾丸鞘膜
壁层 脏层
鞘膜腔
腹股沟斜疝
3.腹股沟管inguinal canal
位置:腹股沟韧带上方的肌间隙 内容:男---精索
女---子宫圆韧带 两口:内口---腹股沟管腹环
第四讲 腹 部
Abdomen
基础医学院人体解 剖学教研室李鸣
第一节 概 述
一、境界与分区 (一)境界(Boundaries) (二)分区(Regions)
腹壁 腹部组成 腹膜、腹膜腔
腹腔脏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二节
一、腹壁的层次
皮肤 浅筋膜 腹前外侧壁肌层 腹横筋膜 腹膜外筋膜 壁腹膜
腹前外侧壁
浅筋膜
胆囊三角Triangle of Calot (Calot三角)
(二)肝管、肝总管及胆总管
胆总管的分段
(1)十二指肠上段: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
(2)十二指肠后段:十二指肠上部后面, 走在下腔静脉的右前方,肝门静脉的右侧。
腹壁下动脉是手术中鉴别直疝 和斜疝的标志
第三节 腹膜和腹膜腔
一、概念 壁腹膜 脏腹膜 腹膜腔
二、腹膜的功能
分泌功能 吸收功能 支持和固定脏器 防御功能 修复和再生功能 刺激反应功能
三、腹膜与腹盆腔脏器的关系
腹膜内位器官 腹膜间位器官 腹膜外位器官
Intraperitoneal viscera Interperitoneal viscera
胃 stomach
(一)位置与毗邻
胃床胃后壁隔网膜囊与
脾、胰、左肾、左肾上腺、 横结肠及其系膜相毗邻。 这些器官共同形成胃床
毕罗(Billroth)氏Ⅰ式
毕罗(Billroth)氏Ⅱ式
(二)血管与淋巴
1. 胃的动脉 (1)胃左动脉 (2)胃右动脉 (3)胃网膜右动脉 (4)胃网膜左动脉 (5)胃短动脉 (6)胃后动脉
Retroperitoneal viscera
四、腹膜形成的各种结构
网膜 系膜 韧带 皱襞、隐窝及陷凹
网 膜 Omentum
与胃小弯和胃大弯相连的 双层腹膜结构。
网 大网膜 膜 小网膜(肝胃韧带、
肝十二指肠韧带)
五、腹膜腔的分区和间隙
腹膜腔借横结肠及其系膜 分为结肠上、下区
结肠上区 (膈下间隙)
浅层Camper筋膜 深层Scarpa筋膜
会阴浅筋膜 (Colles筋膜)
腹外斜肌
位置 特点: 1.肌纤维走向:内下 2.参与形成腹直肌前鞘 3.形成腹股沟韧带 4.形成腹股沟皮下环(浅环) 5.形成精索外筋膜
腹股沟韧带
腹内斜肌
位置 特点 1.肌纤维走向:内上 2.腱膜参与形成腹直肌鞘前、 后层 3.形成提睾肌 4.参与形成弓状下缘 5.腱膜形成联合腱(腹股沟镰)
肝上间隙 肝下间隙
结肠下区
结肠旁沟 肠系膜窦
肝上间隙
左肝上间隙 • 左肝上前间隙 • 左肝上后间隙
右肝上间隙
镰状韧带 冠状韧带 三角韧带
肝下间隙
右肝下间隙 肝肾隐窝
左肝下间隙
左肝下前间隙 左肝下后间隙(网膜囊)
网膜囊(左肝下后间隙)
小网膜和胃后壁与腹后壁的腹 膜之间的一个扁窄间隙
前:小网膜、胃、大网膜前层 后:大网膜后层、横结肠及其系膜 上:肝左叶、尾叶及膈下腹膜 下:大网膜2-3层之间愈着部 左:脾及脾胃、脾肾韧带 右:网膜孔
腹横肌
位置 特点 1.肌纤维走向:横行 2.参与形成弓状下缘 3. 形成提睾肌 4.腱膜参与形成腹直肌鞘 后层,弓状线下形成前层 5.腱膜形成联合腱
腹直肌
位置 特点:1.有3-4个腱划
2.被鞘包裹 3.后鞘弓状线(半环线)
阑尾切口层次
切口所经层次
肋缘下切口 经腹直肌切口 阑尾斜切口
耻骨联合上切口
网膜孔(winslow孔)
前:肝十二指肠韧带 后:覆盖下腔静脉的腹膜 上:肝尾状叶 下:十二指肠上部
结肠下间隙
右结肠旁沟
结肠旁沟
左结肠旁沟
肠系膜窦 右肠系膜窦
左肠系膜窦
膈结肠韧带
上下流通,左沟不畅,右窦封闭,左窦入盆。
第四节 结肠上区
位于膈与横结肠及 其系膜之间,主要 有食管腹部、胃、 肝、肝外胆道和脾 等结构。
Treitz 韧带
肝 Liver
(一)位置、毗邻
(二)肝门与肝蒂
(三)、肝的分叶与分段
肝内4套管道2个系统 肝固有动脉(分支) 肝门静脉(分支) Glisson系统 肝管(分支) 肝静脉(属支)——肝静脉系统
根据Glisson系 统在肝内的分 布将肝分为: 2 半肝,5叶,8段
肝外胆道
(一)胆囊 (1) 分部 (2) 胆囊底体表投影 Murphy点 (3) 胆囊三角(Calot 三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