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产褥期及护理
° 2、子宫复旧:胎盘娩出后,宫底从脐下 一指,到产后10天降入盆腔内。
° 3、恶露:产后随子宫蜕膜的脱落,分血 性、浆液性、白色。
4、排尿困难及便秘:产后2-3天一般多 尿,易发生尿储留及尿路感染;卧床及 少vit易便秘。
5、乳房胀及乳头皲裂。 6、疲乏及产后压抑:最初几天感疲乏,
2-3天易忧虑、不安等表现。个别持续达 10天。
一般产后2天开始循序渐进,1-2天增加 一节,每节8-16次直至产后42天。
第一节:仰卧,双手置于身体两侧,肩部 放松,小腹收紧,骨盆与地板平行。
第二节:仰卧,两臂直放于身旁,进行缩 肛与放松动作。
第三节:仰卧,两臂直放于身旁,双腿轮 流上举和并举,与身体成直角。
第四节:仰卧,髋与腿放松,分开稍曲, 脚底放在床上,尽力抬高臀部及背部。
2、卵巢:略增大,停止排卵。 3、阴道:粘膜着色、增厚、皱襞增多,伸
展性增加,PH值降低呈酸性,防止感染。 4、外阴:局部充血,皮肤增厚,伸展性增
加。
乳房、循环及血液系统
1、乳房增大充血,妊娠期由于大量雌、孕 激素抑制乳汁生成,无乳汁分泌,分娩后 开始正式分泌。分娩前挤压有少量初乳。
2、右旋子宫压迫下腔静脉使血液回流受阻, 易发生痔、外阴及下肢静脉曲张。长时间 仰卧可引起回心血量减少,心博量降低, 血压下降,称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
产褥期护理的要点
1、产后清洁很重要 外阴的清洁是产后清洁重要的一点。
产后外阴清洁最好一周进行两次,不需 每天清洗。选择洗液时,应注意安全性 ,尽量选择配方是植物中药,PH值适合 弱酸性外阴环境的洗液,比如妇炎洁, 其中含有苦参、百部等可以有效预防妇 科炎症的发生。
2、室内温度需把控
产妇生产后,毛孔和骨缝张开,很容易 感受风寒,因此要避免空调直吹、穿堂风 。其实产后洗澡因人而异。产后洗澡需注 意,水温应控制在37度左右,避免水温 过热,洗澡的时间尽量短,不要泡澡,洗 后要注意及时擦干,如果是冬天更需要特 别注意保暖。
5、高龄产妇需谨慎 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龄在20岁至35岁
。如果超出35岁,即称为高龄产妇。高 龄产妇较适龄产妇在妊娠期间患病的几 率大,容易出现妊娠性高血压等疾病。 患病的产妇,在产后一定要进行检查, 并积极治疗,否则会有终身患病的风险。
6、注意避孕:通常月经在产后两、三个 月才恢复,母乳喂养的母亲则要更长的 时间。产后月经未复潮前也有可能受孕 ,性生活不能开始过早,应在产褥期以 后才恢复性生活,并要采用适宜的避孕 方法。
3、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心理社会调适
由于孕期激素水平增高而致孕妇一系列心 理变化:惊讶和震惊-矛盾-接受-情绪波 动-内省。
分娩前的准备
1、分娩的先兆:预产期前后2周属于正常 ,宫缩、见红、破水。 2、物品的准备:产妇及新生儿。
产褥期妇女护理
产褥期:从胎盘娩出至产后42天。 产褥期护理则是胎儿、胎盘娩出后的产
3、母乳喂养更有利 女性乳头、乳房的保养在产前、产后
都是非常重要的。有些人乳头凹陷,在孕 期时要帮助往外拉,这样可以保证产后更 好的哺乳。此外,产后母乳,不仅有利于 宝宝的健康,还有助补要适当 产后女性身体一般较为虚弱,需适
当进补。魏主任指出,一些早产妈妈可 适当吃钙片,一方面可以弥补早产儿存 在的一些先天不足,另一方面可以补充 产后身体内轻微的钙流失。但需注意进 补适当、科学、合理。
孕期产褥期及护理
主要内容
女性妊娠期 女性产褥期 如何去护理
妊娠期妇女生理及护理
妊娠:是胚胎和胎儿在母体内发育成长的 过程。丛卵子受精至胎儿及其附属物自母 体排出为妊娠期,约40周。
生殖系统变化
1、子宫:子宫体增大变软,晚期多呈不同 程度右旋;子宫峡部由1至7-10cm;宫颈 分泌物增多成粘液栓,保护宫腔不受感染。
妇身体、生殖器官和心理方面调适复原 的一段时间,需6~8周 ,产妇应该以休 息为主,尤其是产后15天内应以卧床休 息为主,调养好身体,促进全身器官各 系统尤其是生殖器官的尽快恢复。
临床表现及常见问题
° 1、生命体征:体温一般正常,2-3天泌 乳热可达37.8-39°c,P60-70次/分, R14-16次/分。
第五节:仰卧坐起。
第六节:跪姿,双膝分开,肩肘垂直,双 手放床上,腰部进行左右旋转动作。
第七节:全身运动,跪姿,,双臂支撑在 床上,左右腿交替向背后高举。
谢 谢!
汇报结束
谢谢大家! 请各位批评指正
母乳喂养指导及乳房的护理
1、喂养方法:洗手,选择正确姿势。13h哺乳一次,不超过30分/次。哺乳前后 先挤出少许乳汁。哺乳后竖起婴儿轻拍 背,母乳不足应补充按比例稀释牛奶。
2、清洁、按摩乳房,先吸空一侧再吸另 一侧。
3、乳头皲裂和乳腺炎的护理。
产褥期保健操
产褥期保健操可促进腹壁、盆底肌肉张 力的恢复,避免腹壁皮肤过度松弛,预防 尿失禁、膀胱直肠膨出及子宫脱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