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中国医疗保险制度
一、中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
(一)中国传统职工医疗保障制度
★ 享受对象:国家机关、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包括民主党派、
公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文化教育、卫生、科研等事业 单位)的工作人员和离退休人员。
★ 费用支付方式:按服务项目支付门诊、住院的检查费、药品
费、手术费、床位费、计划生育手术的医药费,及因公负伤、致 残的医药费用等。
确立社会统筹与个 人账户相结合的基 本医疗保障模式
1994年底,国务院选择江西省九江市和 江苏省镇江市作为综合改革试点城市。
二、中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一)中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试点
具有代表性的三种改革模式: ① 以深圳市为代表的“混合型”模式 综合医疗保险:凡具有深圳常住户口的在职职 工和退休人员都参加综合医疗保险 1、医疗保险 的实施范围 及组建方式 住院医疗保险:具有深圳市暂住户口的职工和 领失业救济金期间的失业人员实行基金统筹, 不建立个人账户 特殊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为离休人员和二等乙 级以上革命残疾军人,个人不缴费,就医时不 自付,缴费渠道与医疗待遇按原政策执行。
住院膳费由个人负担。
一、中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
(一)中国传统职工医疗保障制度
★ 国务院对因病或非因工负伤的临时工及农民工医疗待遇的规
定:
① 临时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停工医疗期限按其在本企业工 作的时间确定,最长不超过3个月。 在医疗期内其医疗待遇,应当与合同制工人同等对待。 ② 农民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企业应当根据劳动合同期限的 长短给予3-6个月的停工医疗期。 停工医疗期的医疗待遇和病假工资与城镇合同制工人相同。 停工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被解除劳动合同的,由企 业发给相当于本人3-6个月标准工资的医疗补助费。
②1987年,北京市东城区蔬菜公司首创“大病医疗统筹” 办法。
二、中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一)中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试点
第三阶段:1989-1994 中央政府出面直接领导推动 做法: ①1989年3月4日,国务院发文批转了《国家体改委1989 年经济体制改革要点》,正式确定丹东、四平、黄石、株 洲四市进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在深圳、海南进行社 会保障制度综合改革试点; ②1992年5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 职工医疗制度改革工作的通知》,决定成立由8个部门组成 的医疗制度改革小组。
一、中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
(一)中国传统职工医疗保障制度 3、1966年,劳动部、全国总工会两部门分别发出了改进公费医 疗和改进劳保医疗制度管理问题的通知。 4、1979年6月23日和11月28日,卫生部和财政部先后颁发了《关
于公费医疗两个问题的复函》和《关于公费医疗几个问题的答复》。
★ 原来不享受公费医疗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职工,凡是符合国务
第十章 中国医疗保险制度
授课人:
一、中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
(一)中国传统职工医疗保障制度 公费医疗制度 1、政务院1951年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1952 年颁布的《关于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党派、团体及所属事业单位的
国家工作人员实行公费医疗预防措施的指示》中,确立公费医疗制
度。 2、 1964年,国务院批转卫生部、财政部文件,明确了享受公费 医疗的国家工作人员,经批准到外地就医,路费可参照差旅费的规 定报销,未经批准,不准报销。
的门诊部)或本单位附设的医院医疗时,其所需的挂号费和出诊 费,均由职工个人负担。 ★ 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指定的医院或本单位附设的 医院、医务室、保健室医疗时,所需的贵重药费,由企业负担, 但服用营养滋补药品的费用,应有职工个人负担。
一、中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
(一)中国传统职工医疗保障制度
二、中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一)中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试点
做法: ③ 1994年5月21日,卫生部成立公费医疗制度改革领导 小组,并下发《关于加强公费医疗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通 知》 。 ④ 1993年10月,劳动部印发《关于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 革试点的意见》,提出单一的大病统筹基金变为医疗保险
院退休办法,退休后由民政部门发退休金的,可以享受公费医疗 待遇,其医疗费用,由当地公费医疗管理部门报销,凡是退休人 员由原单位发退休金的,仍享受原单位的医疗待遇,其医疗费用 由原单位报销。
一、中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
(一)中国传统职工医疗保障制度 ★ 享受公费医疗人员实行计划生育手术的费用和手术后遗症的治
一、中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
(二)传统职工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的弊端 2、医疗社会保险资金筹集机制不健全
①公费医疗、劳保医 疗经费完全由政府和 企业负担,职工个人 不缴纳任何保险费, 没有体现权利和义务 对等的原则。
②没有科学的经费提 取标准、提取办法和 调整机制。
一、中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
(二)传统职工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的弊端 3、医疗社会保险费用支付方式不合理,缺乏有效的 费用控制机制
(一)中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试点 改革阶段:
第一阶段:1981-1985 部分企业和单位开始了自发控制医疗费
用的变革 做法: ①为了摆脱难以承受的费用负担,一些单位将医疗费定 额发给职工个人,节约归己,超支自理; ②还有一些单位采取了医疗费与职工利益挂钩的办法。 待遇形式: 形成了全保、职工全保家属半自费、半保半自费、全自 费的阶梯状格局
①医疗费用国家和企 业包的太多,超出了 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 平。
②医疗费用增长过快, 超出了国家财政和企 业的负担能力。
一、中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
(二)传统职工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的弊端 4、医疗社会保险与医疗服务不配套
①公费医疗、劳保医 疗的医疗服务机构分 属于卫生部门和企业 两个系统,各自为政
★ 具体待遇:除挂号费、营养滋补药品以及整容、矫形等少数
项目有个人自付费用外,其他医药费的全部或大部分由公费医疗 经费开支。
一、中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
(一)中国传统职工医疗保障制度 ★ 经费来源与管理:经费全部由国家预算拨款,由各级政府卫
生行政部分设立公费医疗管理机构统管,或享受单位自管,个人 实报实销。
疗费用,在公费医疗经费中开支。
5、1977年10月,卫生部、财政部和劳动部共同对公费医疗和劳
保医疗的自费药品范围,一并作出了限制。
★ 1979年以前,公费医疗款项属于卫生事业费的一项;1980年国 家将公费医疗经费从卫生事业费中分出,规定还款专用。
6、1984年,卫生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公费医 疗管理的通知》,提出积极慎重地改革公费医疗制度。
行免费医疗,职工家属实行减半收费的一项企业医疗保险制度。
一、中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
(一)中国传统职工医疗保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度
★ 全部诊疗费、药费、住院费、住院时的膳费、就医路费由企
业负担,医疗期间的工资照发。
★ 职工因病或非因工负伤在企业医疗所、医院、特约医院医治
时,诊疗费、住院费、手术费及普通药费由企业负担;贵重药费、 住院的膳费及就医路费由本人负担;是否应住院或转院治疗,由 医院决定。 ★ 劳保医疗经费的支付范围,除了职工医药费外, 还支付职工
① 改革政企合一的制度,企业逐步转化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 ② 城镇就业的所有制结构由单一化转向多元化,用工形式也多 样化。 ③ 中国的财政体制开始了由中央统收统支型体制向分级负责 “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转变的改革历程。 ④ 按福利原则设立的医疗机构,其实际运行与财务支撑发生明 显的矛盾和困难。
二、中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44 周岁以下的参保人员,余额的 50% 进入个人账户、
50%进入共济基金; 个人缴纳全部进入个人账户
二、中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 到 1985 年,全国对 10 省 45 个县的调查显示,农村居民中仍参 加合作医疗的人口仅占9.6%,而自费医疗的人口占到81%。 ★ 1986年,合作医疗人口占农村居民的5.5%。
一、中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
(二)传统职工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的弊端 1、医疗社会保险社会化程度较低
①医疗保险覆盖面低; ②劳保医疗没有体现出企业之间的风险分担; ③企业负担不均,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要求; ④不利于劳动力合理流动; ⑤农村合作医疗以村为单位集资管理,社会化程度更低, 抗风险更差。
二、中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一)中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试点
第二阶段:1985-1989 地方政府开始直接介入医疗制度的改革,
在增强了对费用进行控制的基础上,通过社会统筹这种方式,
使制度开始追求效率。
案例: ①河北石家庄地区自1985年11月起,先后在本省的13个
县、市开展离退休人员医疗费用社会统筹试点;
一、中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
(一)中国传统职工医疗保障制度 4、1965年9月,中共中央批转卫生部党委《关于把卫生工作重 点放到农村的报告》,强调要加强农村基层卫生保健工作。
★ 到1976年,全国已有90%的农民参加了合作医疗。
5、1979年12月,卫生部、农业部、财政部、国家医疗管理总局、
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联合发布《农村合作医疗章程(实行草案)》, 各地开始对农村基层卫生组织和合作医疗制度进行整顿。
二、中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一)中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试点
在职职工:工资的9% 2、筹资 方式 离休人员:退休金的12% 45周岁以上的在职职工:上年度工资的5% 退休人员:本人上年退休金的10% 45 周岁以上的参保人员,余额的 60% 进入个人账户、 3、基金 的支付 40%进入共济基金;
基金,医疗保险基金由个人专户金、单位调剂金和大病统
筹金组成。
二、中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