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气压带和风带
4、几种特殊气候类型的分布
⑦ ① ④ ③
②
③ ③
⑥ ③ ⑤
⑦ ① ④ ③
②
③ ③
⑥ ③
⑤
1、高山气候 2、非洲东部赤道附近的 热带草原气候 地形影响: 海拔高,气温低; 对流运动弱,降水相对减少
③ ③ ③ ③
3、特殊的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区 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澳大利亚东北部 巴西高原东南部;中美洲东北部
400mm 300mm 200mm
100mm
热带季雨林景观
300C
150C
0 0C
地处亚热带大陆东部( 25°-35°)。受 季风环流影响。夏季高 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300C
150C
0 0C
位于北纬35°-50°大陆东 部(东亚的东部)。受季风环 流影响,夏季受来自海洋的东 南季风影响,高温多雨;冬季 受来自内陆的西北季影响,寒 冷干燥。
低纬环流
赤道低压带
东北信风带
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
副极地低压带
中 东
纬 北 信
西 风
风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东 中
南 纬
信 西
风 风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极 地
东 风
极地高压带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成因及属性比较
气压带和风带 极地高气 压带(2个) 分布 成因和类型 气流 性 质 冷 干
东亚`南亚季风
第二讲
气压带和风带
2.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
基 础 知 识 要 打 牢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成因并不完全相同,二者特
征差异较大,具体如下: 季风类型 气候类型 季节 风向 东亚季风 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 南亚季风 热带季风气候 冬季 东北风 夏季 西南风
高 频 考 点 要 通 关
学 科 能 力 要 过 硬
分布 副极地低压带和 极地高压带之间 副热带高压带和
风向
属性(影
北半球 东北风
南半球 东南风
响气候)
干冷
副极地低压带之 西南风
西北风
温湿
间 赤道低压带与副
热带高压带之间 东北风 东南风
低纬信风
带(2个)
干热
90° 极地高压带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 (春分日-夏至日)
春分日-夏至日
副极地低气压带
400mm 300mm 200mm 100mm
分布:亚欧大陆内部,北美大陆内部
特点:冬季严寒,夏季高温,常年干旱
少雨
成因: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终年
受大陆气团控制
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气温/℃ 降水量/mm
30
600
气候特征 :
15 0
-15
500 400
300
常 年 干 旱 少 雨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
23.5º S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
90°
90° 极地高压带 秋分日-冬至
日
秋分日-冬至日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
66.5º N
移 动 规 律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
23.5º N
赤道低气压带
0°
0º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
23.5º S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
90°
90°
冬至日-春分日 极地高压带
气候
冬季 西北风 夏季 东南风
解 题 训 练 要 高 效
地理(安徽专版)
第二讲
气压带和风带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基 温带季风、亚热带季 础 气候类型 热带季风气候 知 风气候 识 亚洲 要 源地 太平洋 亚洲内陆 印度洋 打 内陆 牢 海陆热 气压带、风 海陆热力 海陆热力性 成因 力性质 带位置的季 学 性质差异 质差异 科 差异 节移动 能 力 寒冷、 炎热、 要 性质 温暖、干燥 炎热、湿润 干燥 湿润 过 硬 比较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高 频 考 点 要 通 关
学 科 能 力 要 过 硬
降水较多
地理(安徽专版)
解 题 训 练 要 高 效
第二讲
气压带和风带
基 础 知 识 要 打 牢
学 科 能 力 要 过 硬
风由高纬吹向低纬气温 极地东风带、信风带降水稀少 升高,水汽不易凝结 风由大陆吹向海洋水汽 解 冬季风 题 少,不易凝结降水 气流下沉气温升高,副热带高气压带、 水汽不易凝结 极地高气压带
训 练 要 高 效
高 频 考 点 要 通 关
地理(安徽专版)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实际中的气压是不是也呈带状分布? 副极地低气压带 一 月
冬季
冰岛 低压 蒙古—西伯 利亚高压 阿留申 低压 冰岛 低压
冬季,大陆出现冷高压中心,将 大陆上的 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地理(安徽专版)
季风类型
高 频 考 点 要 通 关
解 题 训 练 要 高 效
第三课时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三圈环流——七个气压带 、六个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海陆分布(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对气候的影响
太理想了!
形成季风气候!
气压带、风带及移动对气候的 影响
形成多种气候类型!
纬度最高,太阳辐射 弱,受冰洋气团控制
冬至日-春分日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移 N 30° 23.5º 副热带高气压带 动 1.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 规 0º 移动而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 0° 赤道低气压带 律 23.5º S
30° 副热带高气压带 2. 就北半球来说,大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地处亚热带( 南北纬30° -40°大陆 西岸)夏季受 副高控制,炎 热干燥;冬季 受西风带控制 ,温和湿润。
300C
150C 400mm
0 0C
300mm
200mm
100mm
南北纬10°至南北纬回归线 之间,终年高温,干湿季交 替。
300C 150C 0 0C
地处北纬10°~北纬25°大陆 东部,终年高温。受冬夏季风 交替控制,夏西南季风,雨量 充沛;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形 成干季。旱雨季分明。年雨量 1500-2000毫米。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降水(毫米)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10 11 12(月
3
4
5
6
7
8
9
)
夏季温暖.冬季漫长而严寒.
亚寒带针叶林
300C
150C
0 0C
位于极圈以内,气流以辐合 下沉为主。终年寒冷干燥少 雨。又分两种类型: ①分布于北半球极地附近 临海的苔原气候 ,最热月均 温0℃-10 0℃; ②位于南北半球极地附近 内陆的冰原气候,各月平均 温度均在0℃以下。
南北纬 热力原因;冷高压 下沉 90°附近
副极地低 南北纬 气 气压带(2个) 60°附近 动力原因;冷低压 上升 压 带 副热带高 南北纬 动力原因;热高压 下沉 气压带(2个) 30°附近 赤道低气 赤道 热力原因;热低压 上升 压带(1个) 地区
暖 湿
干 热
湿 热
(2)风带:
风带 极地东风 带(2个) 中纬西风 带(2个)
纬度高,太阳辐射弱 ,受极地气团或冰洋 气团控制
距海洋较 远终年受 大陆气团 控制
受极地气团控制
西风控制
副热带高压与西风 交替控制 副热带高压控制 赤道低气压带与东 北信风交替控制 赤道地区气流上升 ,终年高温多雨
冬夏 季风 交替 控制
热 带 雨 林 气 候
200mm
分布于南 100mm 北纬10 度。全年 受赤道低 压带控制 ;
60°
66.5º N
移 动 规 律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
23.5º N
赤道低气压带
0°
0º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
23.5º S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
90°
90° 极地高压带 夏至日-秋分日 60°
夏至日-秋分日
副极地低气压带
66.5º N
移 动 规 律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
23.5º N
赤道低气压带
0°
0º
打 牢
高 频 考 点 要 通 关
学 科 能 力 要 过 硬
解 题 训 练 要 高 效
地理(安徽专版)
第二讲
气压带和风带
基 础 知 识 要 打 牢
学 科 能 力 要 过 硬
(2)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 ①记忆——看纬度位置:纬线0°、30°、60°、90°分 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 高气压带的中心纬线。 ②辨别——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 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 ③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 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 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
-30
-45 -60
200
100
夏 季 炎 热 、 冬 季 严 寒 ,
1
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7 莫斯科
10月份
0
温带草原气候: 年降水量200- 400毫米。
最冷月小均温< 0℃ 最热月均温>2 0℃
温带沙漠气候: 年降水量小于200毫米。最冷月小均温< 0℃
最热月均温>2 0℃
气温(º C) 50 40 30 20 10 0 -10 -20 -30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