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近代史考题及答案 (2)

世界近代史考题及答案 (2)

名词解释1、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商业经济领域产生的一次重大变革。

表现为:商业范围扩大、商路的贸易中心的转移、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新型工业生产方式的出现。

直接后果:①资产阶级经济力量迅速增强,随之要求相应的权力②奴隶制度在北美殖民地“复活”③欧洲商业文明开始向全球移植。

间接促进了工业革命。

2、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所兴起的思潮,其思想核心是个人主义。

它是资产阶级用来反对封建束缚,谋求自身政治经济地位的思想武器。

其基本特征是:①以人为本,强调个人才能和自我奋斗、②重视现世生活,反对宗教禁欲主义,反对经院哲学;③否认对教皇和教会的绝对服从;反对封建特权和等级制;④提倡理性,重视科学实验⑤表现乐观主义精神,反对悲观主义。

3、重商主义:西欧君主制强化背景下实行的政策,强调国家干预经济,旨在富国强兵。

中心原则:国家的繁荣程度取决于贵金属拥有量。

加强了专制王权,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壮大,断送了封建制度。

4、因信称义:宗教改革运动的核心原则,接受上帝提出律法的人就是和上帝有了神圣的约定,这些人就会被上帝称之为“义”。

只有真心信仰上帝接受上帝律法的就能使人成为义人,义人就能够得到解救。

5、科学革命:是指西欧文艺复兴时期近代科学的建构过程,从哥白尼天文学革命开始,以牛顿、伽利略为代表的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为标志的科学革命。

为以后的科技创新奠定了基础、开辟道路、指明方向。

6、《政府论》: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的著作,阐述了自由主义政治学说,也是对17世纪英国革命中的各派政治思想的全面清理和总结。

论证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合理性。

7、光荣革命:1688年,辉格党人联合一部分托利党人发动政变,邀请信奉新教的荷兰执政威廉和他的妻子玛丽共同入主英国。

第二年初,威廉和玛丽共同登上英国王位。

这是一次基本上没有流血的政变,在英国历史上称作“光荣革命”。

此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8、《论法的精神》:法国启蒙思想家自由派孟德斯鸠的著作,阐述了以权力制约与平衡为核心的三权分立原则,对许多国家的政体建立提供了依据。

9、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发生于工业革命后,议会的代议制改革。

适应工业革命的需要,重新分配席位,降低了选民要求。

使广大工业资产阶级参与政治,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

10、常任文官:多党制国家中,负责实际执行事务的官员。

此官员经考试录用,若无重大过失,均长期任用,不得参加党派之争。

有利于保证国家管理工作的连续性和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

11、大小德意志之分:德意志统一的道路之争。

大德意志指由奥地利来领导德国统一,但由于奥地利民族成分较为复杂,未能成功,被普鲁士排斥在外。

而小德意志则是由普鲁士来统一德国,最终在俾斯麦的英明领导下,经过王朝战争,完成武力统一,建立了德意志第二帝国。

从而使世界格局为之改变12、十二月党人;1825年,一群为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制度而发动武装起义的革命家。

因发生在十二月,故称十二月党人。

起义推动了俄国政治现代化的进程。

分析题1、地理大发现之背景:①促进因素:寻找黄金(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需求增加)、陆上商路被强大的奥斯曼所阻隔,寻找新的商道(香料)、传播基督福音(精神动力)、探索未知世界,追求人世间的幸福②条件:航海术(罗盘)、造船术(多桅帆船)、地理知识的应用(地圆学说)提供技术条件、海上武器(火药)和战术的进步、政府的支持、商业上的进步③西葡两国完成中央集权,国力强盛,能进行对外扩张,本身也具有地理、航海优势,传播基督教的热情、及相对的贫穷落后。

2、文艺复兴的意义:①人的发现,新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创立,促使欧洲人开始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在精神上开辟道路。

②文艺复兴抨击天主教会的腐败,有力地推动和影响宗教改革运动,并为这个运动提供重要的助力。

③文艺复兴打破经院哲学一统西欧的局面,为后来的思想变革奠定基础,使各种世俗哲学兴起。

为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打下基础。

④否定封建特权。

⑤恢复理性、尊严和思考的价值。

为自然科学的兴起开辟道路,为17、18及19世纪的自然科学的大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⑥创造出大量富有魅力的精湛的艺术品及文学杰作,成为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它创造的光辉灿烂的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宗教改革的背景:①专制王权的加强和民族意识的增长②新兴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强大③新思想、新观念、新文化的涌现④教权衰落与教会的腐败——直接原因⑤出现对抗正统基督教的思潮:异端和神秘主义4、工业革命的影响:经济--①空前的技术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②工厂制度确立。

(生产机械化;劳动分工化;经济市场化;管理科学化)③改变了英国经济、地理和人口分布。

④加速了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社会--①开始了城市化的进程。

②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产生近代工业资产阶级和产业工人这两大社会阶层;社会结构变成为:土地贵族、资产阶级、产业工人、农民等阶层。

③工业资产阶级和产业工人的矛盾日趋明显。

④人们生活方式、观念、习俗等发生深刻的变化。

政治--①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使资本主义制度最终得以确立。

②资本主义的缺点日益显露。

③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

④亚非拉等落后地区加快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化进程,受到日益严重的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5、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①从科学与技术结合程度看:有坚实的科学基础,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②从发生时间、地域范围和各部门关系看: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的各个部门也几乎同时展开,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更迅速;③从对各国的影响看:美、德率先崛起动摇英国世界霸主地位,改变世界力量对比。

有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经济发展较快;④产生部门和对社会发展和人类历史的影响看:产生以重工业为主的新兴工业部门,其具有更强的经济改造和社会改造能力,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6、19世纪末世界连成一片的表现:①世界广大领土沦为列强的殖民地②经济联系日益密切③欧洲文明倍受世界推崇④交通和通讯的发展大大缩短时空距离⑤世界范围内大型活动的开展(如:万国博览会和奥运会)⑥世界市场完全形成。

7、民族君主国的形成:①推动力:经济的发展、王权势力壮大、居民之间交流增多,融合加深、战争激发居民的民族归属感②民族意识的形成(民族情感、民族宗教、民族语言)③绝对主义君主制的建立(君主是世间的唯一法律来源,君主是通过“国家至上”的原则,在确立中央政府绝对权威的同时,将君主等同与国家,从而获得“专制”的权力。

朕即国家)8、启蒙运动的背景:①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②专制主义盛行和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欧洲专制王权、贵族特权、教会统治③传统等级社会的延续④自然科学的发展与理性主义思潮⑤东学西渐(法国),儒家学说的影响。

9、克里米亚战争的原因、影响:原因--为了转移国内矛盾,分割土耳其,争夺黑海海峡控制权影响--①暴露了农奴制的腐朽,加重了国内的经济危机,农民起义不断,沙皇的专制统治岌岌可危,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进行了改革,废除了农奴制。

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②俄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失去了欧洲的霸主地位。

③俄国加紧了在远东地区的扩张。

④世界史中的第一次现代化战争,科技对战争作用突出。

10、法国大革命的背景:①社会不公平——严格的等级制度,三个等级:教士、贵族、(人少地多,免税)平民(包含资产阶级在内,人数最多,须纳税)②政治:混乱和腐败③启蒙运动的影响(自由平等观念的传播)④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鼓舞⑤财政危机(连年战争、王室奢靡、包税和国债)⑥资本主义的发展(金融业发达,采矿业、冶金业、纺织、服装加工及奢侈品工业,海外贸易)论述题1、中世纪晚期封建制度的衰落:主要原因:①黑死病(人口大量死亡,带来人们对教会的幻灭)、②战争破坏(王位继承战争贵族战争农民起义)、③教会特权的衰落(阿维农之囚--法王插手教会事务,王权压制教权;教会大分裂--罗马与阿维农两个教皇相互对立;异端运动--各种异端、新教兴起削弱了教会权威,为宗教改革做了铺垫)④庄园的商业化(实物地租和徭役地租被货币地租取代镇化的新农庄,也称为自由农庄改变了生产和消费模式,腐蚀了封建制度的根基。

)⑤商业的发展、货币经济的繁荣促使了城市的兴起。

新兴的城市贵族凭借经济上的优势取代了庄园主的地位。

⑥地理大发现带回许多金属货币,引起西欧货币贬值,造成收取固额地租的封建地主的衰落。

2、英国内阁制出现的过程背景影响:过程--起源于都铎王朝时期枢密院的外交委员会,到18世纪初仍处于萌芽状态;18世纪初,由多数党主持内阁会议,形成惯例,首开内阁先河;之后辉格党掌握政权,国王咨询机构发展为内阁。

1721年罗伯特出任首相,主持内阁,内阁制正式形成。

而后经过不断发展,由议会下院选举获胜的党派上台组阁,若失去议会支持,则须全体辞职或解散议会重新选举,至此内阁制发展成熟。

背景--失①君主立宪制的确立②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③民主思想的传播影响--①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典范,为众多国家所效仿。

②使英国保持了政治稳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③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的实现。

3、美国宪法制定的背景、内容及其修正:§背景①《邦联与永久联合条例》(邦联条例)与州宪法的制定②取得战争最终胜利,获得独立③独立后面临着内忧外患(松散的邦联不能让国家摆脱被颠覆的危险)§内容1787 由序言和7条正文组成。

第1条包括10节,规定美国国会的组成及其职权。

第2条包括4节,规定总统的职权和产生办法。

第3条包括3节,规定美国联邦法院的组成及其职权。

第4条包括4节,主要内容是规定各州的权利。

第5条主要是规定宪法修正案提出和通过的程序。

第6条主要是规定联邦宪法和根据宪法制定的法律为全国最高法律,各州法官均必须遵守。

第7条规定宪法经9个州批准后生效。

§修正1787年宪法没有把《独立宣言》和当时许多州宪法中所列举的民主权利包括在内,没有提及言论、出版、信仰及其他公民自由。

遭到人民反对。

1789年9月25日国会通过10条修正案,交由各州批准。

这10条修正案通称“人权法案”。

主要内容是宣布人民有言论、出版、集会和宗教信仰等自由,规定非依法律不得扣押人、搜查及没收财产以及刑事诉讼案中的被告有权要求迅速公审和律师辩护等等。

后来又有1865年生效的关于废除奴隶制的第13条修正案;1920年生效的关于美国妇女享有选举权的第19条修正案;1964年生效的关于选举时取消人头税限制的第24条修正案;1971年生效的关于降低公民选举年龄为18岁的第26条修正案。

1992通过第27条也成为美国宪法的一部分。

4、明治维新的背景措施影响:§背景①幕藩体制、社会的“四民”等级②商品货币经济关系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商人力量壮大③外国列强入侵(培利叩关)§措施--除旧①奉还版籍(1869年)、废藩置县(1871年)全国为3府72县建立中央集权体制②改革土地制度,进行地税改革,并允许土地买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