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变态心理学教案设计

变态心理学教案设计

社会文化理论
变态心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
基本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社会文化理论的基本含义,了解社会评价的相关内容,同时让学生学会社会文化治疗的一些具体方法。

二、教学分析
个体所认同的社会规范是什么?个体在社会中扮演什么角色?个体所在的家庭结构是什么样的?其他人如何看待个体?社会文化理论试图对这些问题作出回答,对它们的了解有助于我们理解个体的异常行为。

理论依据:教师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过程中通过讲述、小组讨论,对比分析,综合探究等各种方式方法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本课设计思路的理念之核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重点在于了解社会文化理论的基本含义,了解社会评价的标准,而本节的难点在于让学生学会社会文化治疗的一些具体方法。

四、教学课时
针对本节内容,我准备利用两个课时来完成,因为两个课时的话时间相对宽松,两个课时有利于学生充分学习理解本章内容,更好的掌握本节内容。

五、教学准备:
查找一些有关社会文化理论的基本问题,一些有趣的事例,增加学生的兴趣。

要求同学们查找一些社会文化理论的问题,找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己所不懂的问题,以便上课时辅助教学。

同时应用信息技术分析:
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学习水平:能让大家理解社会文化。

媒体内容与形式:多媒体教学课件。

使用方式: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用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六、教学过程
针对本节课内容,我将分三阶段来进行:一、社会文化理论家如何解释异常行为
(一)家庭结构和沟通
1、家庭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依靠家庭各个成员的互动维持平衡。

也就是说,家庭中的每一个人都要以一
致的方式与其他成员互动,并遵循家庭的独特规则。

2、有些家庭结构和沟通的模式,实际上迫使家庭中的某个成员表现出外界所认为的异常行为。

因为在这些家庭里,家庭成员行为正常,反而会严重破坏家庭的平衡以及其他成员习惯的行为方式,从而导致自己和家庭的混乱。

某些家庭系统特别容易使家庭成员形成异常行为。

如某些家庭中,家庭成员缺乏独立空间;某些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疏离,界限分明。

(二)社会网络和支持
1、社会文化理论家关注个体的社会关系和职业关系;
个体与他人之间的沟通情况如何?
他人从个体身上得到什么信息?
个体给他人传达了什么信息?
2、研究者发现,社会网络与个体的功能缺陷密切相关。

例如,面对压力时,生活中被孤立、缺乏社会支持或缺乏亲密关系的人,比那些有亲密关系或较多社会支持的人更容易产生抑郁情绪,而且持续的时间会更长。

(三)社会条件
1、特殊的社会条件可能产生特殊的压力,从而增加某些社会成员心理异常的可能。

2、有研究者发现,心理异常,尤其是严重的心理异
常,在较低的社会阶层中比较高的社会阶层中更常见。

3、在社会阶层较低的个体生活环境中,使个体承受较大的压力。

反过来说,患有严重心理障碍的人,劳动能力比较差,收入也会较低,结果就会沦落到一个较低的社会阶层。

4、种族和性别歧视也会促使某种形式的心理异常。

5、在西方社会,被诊断为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女性是男性的两倍。

另有证据显示,非洲裔美国人患焦虑症的比例非常高。

(四)社会标签和角色
1、社会文化理论家相信,给心理障碍患者贴标签和分配角色,会极大地影响患者的异常功能。

2、在一种社会文化下,只要行为偏离社会规范,就会被认为是异常的。

而当一个人被认为是异常的,其他人就会以特殊的方式对待他。

同时,周围的人会有意无意地鼓励个体表达出某种病态的行为。

久而久之,个体慢慢地就接受并扮演异常的角色。

最后,个体变成了社会所标签的样子。

二、社会文化的治疗
(1)团体治疗
1 、团体治疗中,治疗师面对一群问题相似的患者,
多个患者一起讨论各自的问题。

2、组织多个问题相似的患者,共同讨论某一个或多
个成员的问题。

在讨论过程中,团体成员共同提高对事物的洞察力、形成社会技能、增强自我价值感并分享有用的信息或建议。

3、许多团体是为特殊患者专门设计的:
酒精中毒者团体
生理障碍者团体
受虐待者或丧亲者团体。

4、另有一种和团体治疗相似的形式,叫自助团体,也称互助团体。

这种团体没有专业的临床工作者指导,它通过将一群具有同样问题的人组织在一起,以达到互相帮助或支持。

(二)家庭治疗(家庭中,患者和其他家庭成员一起接受治
疗)
1、治疗师召集所有家庭成员聚在一起,共同讨论家庭互动模式,并指出问题行为与这种互动模式的关系,然后协助整个家庭作出改变。

在这种治疗中,治疗师的治疗对象是整个家庭,而不是某一个被诊断了的个体。

2、结构性家庭治疗:治疗师试图改变家庭的权力结构、家庭成员在家庭中的角色以及相互间的结盟关系。

3、联合家庭治疗:治疗师要协助家庭成员识别并改变
有害的沟通模式。

总结:
家庭治疗显示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很多研究发现,家庭治疗的改善率在50%~65%之间,而没有接受治疗的控制组改善率仅为35%。

父亲如果参加,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三)夫妻治疗
1、治疗对象是两个有长期关系的人。

他们可以是夫妻,也可以不是,甚至可以是不住在一起的两个人。

2、夫妻治疗主要集中在两个人关系的结构和沟通模式上。

如果孩子的问题是因为夫妻关系造成的,夫妻治疗也可以使用。

3、整合的夫妻治疗:试图让夫妻双方相信,某些问题是由于彼此间的差异造成的,所以,为了维护夫妻之间的关系,双方都需要学会接受一些无法改变的行为。

相比有相同问题而没有接受治疗的夫妇,接受夫妻治疗的夫妇的关系得到了改善。

4、如果夫妻双方较年轻、适应力强,并且对性别角色的扮演较灵活,他们会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四)社区治疗
1、社区心理健康治疗允许患者,尤其是那些有严重心理障碍的患者,在熟悉的社区环境中接受治疗,并恢复心
理健康。

2、社区治疗的主要原则是预防。

临床工作人员不是待在家里等待患者上门治疗,而是主动出门寻找服务对象。

3、有三种形式的预防:
初期预防:努力一般改变社区对心理障碍患者的态度和政策。

它的目标是让人们一起预防心理疾病。

第二期预防:早期诊断并治疗心理障碍,使其不致变得更严重。

第三期预防:对中度或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以免发展成长期的问题。

三、社会文化理论的评价
1、优点
它考虑了家庭、社会以及社会问题对个体心理异常的影响,是对其他变态心理理论的一大补充。

人们经常会发现,临床证明社会标签确实很明显地影响了个体功能的异常。

社会文化治疗有时是在传统治疗失效时的有效方法。

2、局限
一方面,社会文化的研究经常能够找出某些社会文化因素与某种特殊心理障碍有关系,却难以确立它们有因果关系。

另一方面,社会文化理论不能预测特定个体的心理异常。

七、教学反思
本节重点在于使学生掌握好有关社会文化理论的一些问题,同时让学生了解社会文化治疗的一些具体的方法。

由于没有具体的实践操作,没有实践经验,可能是学生感受不到具体的治疗方法,这是教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好的结合具体的实践,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学习我所讲授的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