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0上海世博会建筑特色

2010上海世博会建筑特色


瑞士展馆由底层展厅营造的都市空间和馆顶的自然空 间组成。观光缆车往返其间,给人以在城市和乡村之间 悠游的身临其境的美好感受。
瑞典展馆是一个由四个立方体结构组成的十字布局建 筑,从上往下俯视犹如瑞典国旗上的十字图案。建筑外墙 呈现象征城市的网格,内墙则布满了大自然元素。展馆外 墙平铺开来就是一张艺术化的斯德哥尔摩市中心地图。
阿曼馆外观体现尼兹瓦古城和苏哈尔港口城市的风貌。 苏哈尔城在历史上是阿曼通往中国的重要入口。 展馆外部的蓝色玻璃将让人联想起阿曼传统航海古船漂 亮的船头。
泰国展馆设计突出泰国视角和泰式风格,以红色和金 色为主色调,融入泰国传统建筑、艺术以及泰式生活方式 中的经典元素。
伊朗展馆设计体现了伊斯兰传统建筑的特色,以水、土、 光和色彩为主要设计元素:在听觉和视觉上制造水的流动感, 象征宇宙;土象征着人类与创造;光象征大自然与神圣精神之 源;色彩象征缤纷的物种。
法国馆 展馆被一种新型混凝土材料制成的线 网“包裹”,仿佛“漂浮”于地面上 的“白色宫殿”,尽显未来色彩和水 韵之美。
土耳其馆的外观设计灵感来源于世界上最古老的村落之一 Catalhoyuk(现位于土耳其安纳托利亚地区的中心)。展馆拥 有红色的镂空外墙,米色的墙体,以及表现打猎场景的动物雕 刻。
尼迫尔馆
异域之魂:充满艺术色彩的尼泊尔馆将以大型佛塔形式为主体,
周围环绕数个具有代表性的不同历史时期的尼泊尔民间房舍。
马尔代夫馆充满岛国风情。
日本馆犹如一个巨大的紫蚕宝宝。外观基调色为红藤色,由象 征太阳的红色与象征水的蓝色交融而成。展馆的外壁会随着日光
的变化及夜晚的灯光变换各种“表情” 。
新加坡馆景观设计的两大元素是水与花园,代表着新 加坡在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妥善地处理了这两大环境元素, 并取得了平衡。
约旦馆
也门馆
阿富汗展馆的外形仿造历史名城赫拉特著名的蓝色清真 寺,外墙镶嵌着蓝色、绿色的瓷砖,色泽饱满,光彩夺目,
将参观者直接带入“东方之夜”的故事中
叙利亚展馆以叙利亚的传统元素——大马士革民 居为设计灵感,通过三世同堂的庭院建筑映射出世界 文明古国叙利亚独特的建筑和文化。
人文等元素,如白云、花园、自然风光。
澳大利亚馆
橙色的澳大利亚馆外表呈不规则状,俯瞰时就好像是
澳大利亚的标志性景观,红色沙漠中的“艾亚斯岩”。澳大 利亚馆利用特殊的钢材,令建筑不仅能完全适应上海的气候,
还会随着气候改变颜色,最终呈现出浓重的赭色。
Uluru也叫艾尔斯岩石,这块著名的沙岩石就位于澳 大利亚的红土中心。庞大的岩石结构和周围地区被列入了 世界遗产 。
筑物稳定的基座,构造城市公共活动空间。
香港馆楼高3层,展馆外型优美并富现代感,中 层通透,构成独特的视觉效果,象征着香港和香港 人的无限想象力和创意空间。
台湾馆 山水心灯—自然、心灵、城市
造型亮点:外形宛如一盏巨大的孔明灯。
澳门馆外形为玉兔宫灯,寓意“和谐相容”和“机灵通 达”。外层以双层玻璃薄膜为材料,全透明的结构隐喻着 开放、毫无保留的和谐社会。“兔头”和“兔尾” 是两个 巨大着氢气球 ,可通过灯光更换红、绿、橙、蓝等各种颜 色。
墨西哥展馆外观是由色彩斑斓的风筝和碧绿的草地组 成的“风筝森林”,“风筝”的支撑柱上布满小孔,会喷 出清凉的水汽。
秘鲁馆为一个用金属材料制作的平顶金字塔。平顶金字 塔是秘鲁最早的建筑之一,也是秘鲁早期文明的象征。展馆 采用两种秘鲁城市历史中最重要的建筑材料——竹子和泥土。 外部以竹竿为装饰,在交织的缝隙中让光线透过。
西班牙国家馆整座建筑采 用天然藤条编织作外立面,看 上去形似篮子。8524个藤条板 不同质地颜色各异,略带抽象 地拼搭出“日”、“月”、 “友”等汉字。
罗马尼亚馆的苹果外形和标志文字 “GREENOPOLIS”体现了健康生活方式 的重要性、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关注。
爱沙尼亚展馆外形色彩斑斓。
荷兰馆为一条长约400米的8字形街道,20个独立的小型展 馆沿街分布。每幢房屋都是一个小展馆,展现荷兰在空间、能 源和水利方面的创新。各幢房屋都采用不同类型的装饰。
阿联酋馆:远观,犹如烈焰红唇;近看,仿佛是流动 的沙丘。建筑表面的玫瑰金色不锈钢板材呈现出的富于变幻 的色彩。角度、色泽不同,形成流动沙丘的光感。 每当微 风吹过,似感“沙丘”移动。
韩国馆展馆外立面以立体化的韩文和五彩像素画 装饰。远观展馆,由几个硕大的韩文字母连接而成;
近看外墙,则为无数凹凸有致的韩文字母。
尔的地标性建筑,有“巴基斯坦故宫”之称。
卡塔尔展馆的混凝土外墙上布满了卡塔尔特色的艺术图案,
让人想起卡塔尔的标志性建筑——巴尔赞塔。该塔曾是太阴 历的观测平台,也是采珠人和渔民归来的信号塔。
印度馆的建筑灵感来自位于艾哈迈达巴德的Siddi Syed寺,一种“看似不可能”的建筑,它不仅有巨大的赤 红色中央穹顶,造型类似泰姬陵。中央穹顶象征着 “万象 和谐”的主题,它的设计灵感来自桑奇佛塔,是印度教等 宗教中经常出现的建筑风格。
2010上海世博会展馆建筑特色

中国馆共分为国家馆和地区馆两部分, 国家馆主体造型雄浑有力,宛如华冠高耸, 天下粮仓;地区馆平台基座汇聚人流,寓 意社泽神州,富庶四方。国家馆和地区馆 的整体布局,隐喻天地交泰、万物咸亨。

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采用极 富中国建筑文化元素的红色“斗冠”造型, 建筑面积46457平方米,高69米,由地下一 层、地上六层组成;地区馆高13米,由地 下一层、地上一层组成,外墙表面覆以 “叠篆文字”,呈水平展开之势,形成建
芬兰“冰壶”形展
馆宛若一座矗立于水
中的岛屿,外墙使用
鳞状装饰材料,看似
由许多冰块堆砌而成。
英国馆由6万根蕴含植物种子的透明亚克力杆组成的巨型 “种子殿堂”,顶端都带有细小的彩色光源,可以组合成多种图
案和颜色。触须会随风轻微摇动,形成各种可变幻的光泽和色彩。
冰岛馆的外墙布 满冰晶的图案, 夜晚,在灯光的 映衬下,冰晶的 图案栩栩如生。
以色列国家馆因其独特设计被称作“海贝壳”,这一名 称也恰好呼应了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以及上海沿海城市的
特点。
马来西亚馆
印尼馆顶部将有数根竹子穿墙而出。展馆将通过采用木头、 竹子等一系列天然环保材料,展示印尼对自然资源的良性利用。
沙特馆主体建筑像一艘高悬于空中的巨船——月亮船。
巴基斯坦馆的外观按16世纪修建的拉合尔古堡以“1:1” 比例复制而成。世界遗产拉合尔古堡是巴基斯坦文化中拉合
土库曼斯坦:别具一格的网格状展馆外形 和简洁的现代元素融为一体,显现了土库曼斯 坦作为中亚大国的风姿。
埃及展馆外观昂馆 展馆以橙色为主色调,用小棚屋、手工地毯和石器制品进行 装饰,展现浓郁的非洲风情。
新西兰展馆外形如飘逸的云朵,似飞翔的翅膀,寓意新西
兰是“白云覆盖下的土地”。展馆建筑包含了新西兰文化、风景、
葡萄牙展馆拥有一个以软木建成的外 立墙。软木是一种具有葡萄牙特色的材料, 不仅环保而且可以回收。
丹麦馆
整座建筑是一 个巨大的管状钢结
构,就像一艘钢铁
巨轮的船身。
匈牙利馆无论馆外馆内,都能看见一根根大约直径10厘 米的木套筒“从天而降”。仅展馆内,就有600根木棍,一半 固定,一半可动,固定的有8米高,可动的有3.5米高,形成 了高低不同、错落有致的布局。每个木套筒都配有灯光和音
“种子圣殿”
委内瑞拉馆用“莫比斯环”的表现形式,它的三维立体
结构被称为“克莱因瓶”,意为一个没有边界的,连续的闭合 曲面,外面与内面相融汇。展馆在平面结构上近似数字8,以 循环线结构模糊淡化了层次的界限,加强了空间的整体感。
斯洛伐克馆:断开的弧形墙面,代表着从过去向现在 和未来的过渡;兼作投影屏幕,讲述着城市及其居民的故 事。
俄罗斯馆由12个塔楼和“悬浮在空中”的立方体组 成,外形设计类似古代斯拉夫人的小村落,象征着生 命之花、太阳以及世界树(斯拉夫人枝叶繁茂的橡树)的 根。
塔楼由白、金、红三种颜色构成,白色和金色 塑造了俄罗斯建筑的历史形象,而红色底色加上富 有俄罗斯各民族元素的图案,则赋予了塔楼顶部镂 空部分以生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