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宫殿建筑
• •
• •
< 北京紫禁城宫殿建筑的规划特征 > 中心轴的强调和对称形式的总平面布局-主建筑太和殿 为中心所有的宫殿都呈严格的左右对称形式。建筑空间 的主次明确地表现出来,且井然有序,形成了严肃的宫 殿氛围。 主要空间构成变化-从内城正门-正阳门到太和殿要经过 5个大门(大明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 其距离为1,700m。 建筑形态的对比-重要的宫殿建筑规模大,且在高高的 台基上;附属的建筑规模小且建在低矮的台基上。重要 宫殿建筑的屋顶为重檐庑殿顶。
下面就以紫禁城为例,从四方面 了解一下古代宫殿建筑的特色吧~~!!!
• 紫禁城-永乐5年(1407年)始建。成祖时经过约14年的大 规模工程的修筑而竣工。 • 经过明清两代的时期维持了近500年。-因火灾而部分重建、 大部分被改修,但整体布局和基本建筑物的构成没有变化。 • 紫禁城的宫殿建筑总平面布局:在南北的中心轴线上安排 所有的建筑物且呈严格地左右对称,紫禁城的中心轴线与 北京都城的中心轴线是一致的。 • 城郭:南北长为970m,东西长为760m, 城墙高为10.5m。 每个角上都有角楼。 • 位于紫禁城后面的景山是由挖护城河时挖出来的土来推起 来的。 • 外朝-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这三个主建筑形成工字 型平面。
小结
中国古代帝王所居的大型建筑组群,是中国古代最重 要的建筑类型,其指导思想,就是要突出帝王至高无上的 绝对权威,达到巩固其政权的目的。 主要建筑物置于中轴线上,并注意左右对称的建筑布 局。这种严谨对称、有主有从的布局,加之以色彩的运用, 表现出一种庄严肃穆、唯帝王独尊的威严气魄。 由此可见,宫殿是封建思想意识最集中的体现,在很 多方面代表了传统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建筑不仅是满足 人们的物质需要,而且还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踏具有 物质和精神的两重性。
• ②吉礼建筑分为两大类:坛与庙----“敬天法 祖”思想的具体体现: • • ·属于祭祀自然保护神的称之为坛,祭坛 ·属于祭祀祖先的称之为庙,太庙、祖庙、 家庙 • ·用坛庙建筑寄托祖先培养教育之情意, 报答自然神祗保护万物丰收的思想
• 3.封建坛庙建筑的最终系列
•
· 明清时代最终确定了满足礼制需要的坛 庙建筑系列 • · 较以前历代更为简约,明确,分为两大 类: • A.自然神坛庙 • B.人文神坛庙
中国古代建 筑艺术的精华是宫殿, 因为,几千年来,历代 帝王们都不惜以大量人 力、物力,在都城建造 规模宏大、巍峨壮丽、 金碧辉煌的宫殿,以满 足自己穷奢极欲的享受, 并在精神上给人们造成 一种无比威严的感觉, 以巩固他们的政权。
• 国内现存规模最大, 保存得最完整、最有 代表性的宫殿建筑 群——紫禁城
④建筑的色彩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体现于墙体、屋面、柱、门 窗,以及最能反映古代建筑色彩特点的建筑彩画)
皇帝的宝座在太和殿中央 开间的后半部,位于四根缠 龙金柱之间。宝座下面是有 七层台阶的高台,宝座上中 央为皇帝的御座大椅,椅后 为七扇面的屏风,屏风和御 座上遍布著龙的装饰,椅座、 椅背,椅扶手、屏风扇面、 屏风头到处都是木雕金龙, 御座左右还摆有香几、香筒 等陈设。整个大殿万龙竞舞, 营造出捍卫宝座的气氛。
第二类 祭祀祖先 太庙:皇帝祭祖
家庙:平民祭于“祠堂”
·北京太庙(“左祖右社”,规定布置的) ----似为宫寝建筑的原型,等级高,用色 简单。 实例: A.北京历代帝王庙(最多时100余位帝王) B.其它 帝王祠庙:如浙江绍兴禹庙,陕西黄 陵黄帝庙。 Nhomakorabea天坛
北京天坛是我国现存最大、等级最 高的礼制建筑。 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 坛域北为圆形,南为方形,象征“天 圆地方”。 主要建筑有圜丘坛、皇穹宇、祈谷 坛(祈年殿)和斋宫四部分
① 组群建筑的艺术处理
(包括总体布局和规划,建筑的高低起伏变化) 紫禁城整个建筑 群按南北中轴线对称布 局。 中国古代宫殿建 筑多采取严格的中轴对 称的布局方式:中轴线 上的建筑高大华丽,轴 线两侧的建筑相对低小 简单,表现以皇权为核 心的等级观念,体现皇 权的至高无上。
②单体建筑的艺术加工
(对单体建筑从整个形体到各部分构件的艺术加工, 达到建筑的功能、结构与艺术的统一)
故宫内的 澄瑞亭 位于 御花园的西北角,亭内是井字天 花,中心有方形藻井,这里的藻 井是由一层斗拱将方井过渡到八 角井,再用一层用木雕行龙组成 的装饰面过渡到圆井,在最上面 的圆井内是浑金木雕的二龙戏珠。 在一片青绿色的井字天花中,金 色的藻井显得特别突出。
所谓藻井,是宫殿或厅 堂天花板上的一种装饰。上有各种花 纹、雕刻或彩画。 藻井的形状有圆形、四 方形、椭圆形成螺纹回旋形以及八卦 形等。 层层叠木藻井的结构,中 心向上凸起,四面为斜坡,成为下大 顶小的倒置斗形。 藻井在中华建筑中它也称 得上是一种特殊的形制,它的发展由 简而繁,由实用结构形状而演变为装 饰的构造。在传统的观念上藻井是一 种具有神圣意义的象徵。只能在宗教 或帝皇的建筑中应用。所以 藻井多 用在宫殿、寺庙中的宝座、佛坛上方 最重要部位。
北方八卦的乾位而称乾陵。 唐乾陵在唐代18座 帝王陵墓中是目前唯一 未被盗掘过,且保存最
故宫内的太和殿,即民间所说的 “金銮殿,是紫禁城内最高的殿宇,这是 举行最隆重的朝会大典的地方。该殿建于 八米高三层重叠汉白玉石殿基之上,每层 殿基都有汉白玉雕刻的栏杆围绕并有三层 石雕“御路”。
• 御路和栏杆上的雕刻、 檐下彩画与图案使用 龙凤题材。色彩中用 了大量的金色。太和 殿高居众宫殿之上, 仰望宏伟的殿宇,背 后是广阔无垠的蓝天, 更加威严无 比,造 成一种威慑天下、惟 我独尊的气势,使递 次增强的空间序列达 到了最高潮。
•
色彩和装饰-宫殿建筑中使用了鲜明且强烈的色调来使 建筑显得突出。色彩对比和协调-黄色琉璃瓦, 柱子和 墙壁为朱红,屋檐下为青绿色,台基为白色大理石,内 部空间-以青绿色为底色多使用了金色。
③建筑的室内装修
(建筑的室内装修作为建筑整体的一部分,或奢侈 繁细,或质朴简洁,亦成为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 部分)
中国古代建筑的类 型很多,主要有宫殿、坛庙、寺 观、佛塔、民居和园林建筑等。 其中宫殿建筑与园林建筑的成就 最为突出。
从秦朝开始,“宫”成为皇帝及皇族居 住的地方,宫殿则成为皇帝处理朝政的地方。 中国宫殿建筑的规模在以后的岁月里不断加 大,其典型特征是布局对称、斗拱硕大,有 绚丽的彩画、雕镂细腻的天花藻井、 汉白玉台基、 栏板、梁柱, 以及周围的建 筑小品。
• 2.吉礼与坛庙建筑 • • • • • • • ①周代完备的礼制分为五类:吉、凶、军、宾、嘉
·吉礼:指当时天地山川等自然神灵及祖先帝王先贤等 哲人的礼拜仪式------坛庙建筑 ·凶礼:对丧葬的有关礼制------陵墓建筑 ·军礼:指出征、命将、狩猎、行军等方面的礼仪规定 ·宾礼:指朝觐、聘使、君臣相会时的礼节 ·嘉礼:日常服饰等规定
宫殿建筑
1 宫殿建筑
• 一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发展阶段 • • • • 1.“茅茨土阶”的原始阶段 ; 2.盛行高台宫室的阶段 ; 3.宏伟的前殿和宫苑相结合阶段 ; 4.宏伟的前殿和宫苑相结合阶段。
• 综观汉、唐、明三代宫室,其发展趋势是:规模渐小;宫 中前朝部分加强纵向的建筑和空间层次,门、殿坛增多; 后寝居住部分由宫苑相组合的自由布置,演变为规则、对 称、严肃的庭院组合。
中国古代丧葬的主要方式及陵墓类型 一、中国古代丧葬的主要方式 由于不同地域自然条件的差异,不同民族的观念
和传统习俗的差异,所以在我国历史上形成了多种处
理已故亲属的丧葬方式。主要有:土葬、火葬、水葬、
天葬、悬棺葬等。
水葬用的木筏
湖中的水葬台
悬棺葬
二、陵墓类型 陵墓是安放故人的尸体,祭奠故人的场所的总
§2 礼制建筑——坛庙
一、礼制建筑概述 以天地、鬼神为崇拜核心而设立的祭祀性 建筑。
坛庙建筑与儒家礼制思想 1.中国远古社会的原始崇拜
鬼------生命现象在人们头脑中的文化 神------环境的自然现象
• 自然崇拜经历的两个阶段: • A.图腾崇拜 • B.保护神崇拜 • ·祖先保护神崇拜是奠祭祖先庙祭的来源 • ·远古先民的原始崇拜由图腾崇拜,自然 崇拜发展到祖先鬼神崇拜
称。若分开来讲,陵一般指地上建筑,墓则是地下
部分。
陵墓景观可分为:无陵无墓、有陵无墓、有陵
有墓三类。
中国古代帝王丧葬制度的演化 一、古代帝王的葬制的演化
中国古代帝王的葬制经历了由单葬制、陪葬制到 群葬制的演化过程。
以 山 为 陵
唐朝
明朝、清朝
宝城宝顶
三、古代帝王陵园建筑布局的演化
历代帝王陵墓的陵园建筑群由三部分组成:
三. 各类坛庙建筑类型简介
• 第一类 自然神祗 • 1、天神:天坛 • 2 、地神:地坛 • 3、日神:日坛 • 4、月神:月坛 • 5、社神:五土之神 • 6、稷神:五谷代表 • 7、先农神:先农坛 • 8、先蚕神:先蚕坛 • 9、山川神:五岳、五镇、四海、四渎。
• 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 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 五镇:东镇山东沂山、西镇陕西吴山、北 镇辽宁医巫闾山、南镇绍兴会稽山、中镇 山西霍山 • 四海:东海/西海/南海/北海 • 四渎:江渎/淮渎/河渎/济渎
祈 年 殿:全园最大的建筑,古代最重要的
祭祀建筑。
圜丘:冬至祭天的地方,台基堆砌九层 石板,取“上天九重”之意。
皇穹宇:存放上天及 诸神灵位的殿堂,殿 外环绕回音壁。
大壁前石雕
回音壁
斋宫:皇帝祭 天前斋戒的地 方。
无梁殿内景,殿内 的屏风、宝座等都是乾 隆时原物
• 天坛建筑形态的象征
• -支撑上层屋顶的四天柱-象征着一年四季,
宫墙的四角矗立着造型精巧、风 格绮丽的角楼。所谓“九梁十八柱”,外 貌层层叠叠,异常美观。 外朝以三大殿—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主。
<外朝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