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赏析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赏析

此外,秦还修建了长城和秦始皇陵。
“一号宫殿”的复原想像图
“一号宫殿”遗址东西长60米,南北宽45米,高出地面约6米,利用土塬为 基加高夯筑成台,形成二元式的阙形宫殿建筑。它台顶建楼两层,其下各 层建围廊和敞厅,使全台外观如同三层,非常壮观。上层正中为主体建筑, 周围及下层分别为卧室、过厅、浴室等。下层有回廊,廊下以砖墁地,檐 下有卵石散水。室内墙壁皆绘壁画,壁画内容有人物、车马、动物、植物、 建筑、神怪和各种边饰。色彩有黑、赫、大红、朱红、石青、石绿等
白虎瓦当,白虎是战神、杀伐之神。白虎具有辟邪、避灾、祈丰及
惩恶的扬善、发财致富、喜结良缘等多种神力。之所以它叫白虎不是因 为它是白色,而是从五行中说的。但旧时也有认为白虎即是凶神,俗称 白虎煞。代表西方,秋季。
玄武瓦当,玄武瓦当是一种由龟和蛇组合成的一种灵物。玄武的本
意旧时玄冥,武、冥古音是想通的。武,是黑的意思;冥,旧时阴的意 思。因此,最早的玄武就是乌龟。代表北方的灵兽,代表的季节是冬季。
陕西岐山凤雏村的宫殿遗址
遗址中发现有瓦片,这证明此处建筑已使用了瓦 山西岐山凤雏村出土的西周瓦
瓦当
瓦当是古代中国建筑
中覆盖建筑檐头筒瓦前 端的遮挡。特指东汉和 西汉时期,用以装饰美 化和蔽护建筑物檐头的 建筑附件。瓦当上刻有 文字、图案,也有用四 方之神的“朱雀”“玄 武”“青龙”“白虎” 做图案的,是屋檐最前 端的一片瓦为瓦当,瓦 面上带著有花纹垂挂圆 型的挡片
所谓“左祖”,是在宫殿左前方设祖庙,祖 庙是帝王祭把祖先的地方,因为是天子的祖庙, 故称太庙;所谓“右社”,是在宫殿右前方设社 稷坛,社为土地,稷为粮食,社稷坛是帝王祭祀 土地神、粮食神的地方。
3、前朝后寝
前朝,是帝王上朝理政、举行大典的地方, 因位于整个建筑群的前部,称“前朝”。后寝 是帝王、妃子及其子女生活起居的地方,因位 于建筑群的后部,称“后寝”。
(一)宫殿布局的特点
1、中轴对称
为了表现君权受命于天和以皇权为核心 的等级观念,宫殿建筑采取严格的中轴对 称的布局方式。中轴线上的建筑高大华丽, 轴线两侧的建筑低小简单。这种明显的反 差,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中轴线纵长 深远,更显示了帝王宫殿的尊严华贵。
2、左祖右社
中国的礼制思想,有一个重要内容,则是崇 敬祖先、提倡孝道;祭祀土地神和粮食神。有土 地才有粮食,“民以食为天”、“有粮则安,无 粮则乱”,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是人所共知的 天经地义。左祖右社,则体现这些观念。
2、商 殷商王朝的建筑技术更为先进,其建筑的规模、体量都较过去更雄伟、
复杂,建筑群组织更严密、系统,建筑类型也更多样化。 商代中期的城市郑州商城中发现的宫殿遗址,它向我们揭示了商代宫
殿的面貌。其外现古拙简洁但其建筑形象依然沿续了夏代的“茅茨土阶”、 “四阿重屋”。
郑州商城中发现的宫殿遗址
3、西周 西周时期的建筑已形成完 整、复杂的院落组合,空间布 局的成熟度不亚于明清时期的 北京四合院。其“三朝五门” 制度成为以后历代宫殿的布局 原则。 西周有代表性的是陕西岐 山凤雏村的早周晚商的宫殿遗 址。
图3 பைடு நூலகம்元殿复原想 像图及立面复原图
其间逢元旦、冬 至,皇帝大多在 这里举行大朝贺 活动
麟德殿是大明宫的国宴 厅,也是大明宫中最主 图4 要的宫殿之一
麟德殿复原图
四、五代宋元宫殿建筑 这一时期的中国建筑艺术特点为多种风格交融、共存, 新的建筑类型和风格不断涌现。 这些新的建筑类型主要表现在庙宇、佛塔、陵墓等方面, 而在宫殿的总体布局上,则依然遵循“三朝五门”的原则, 主要沿殿宇的中轴线布局,辅助建筑分别沿平行于中轴的次 轴线布置。但各个朝代还是有些创造,如宋代的宫殿建筑中 出现了“工字殿”等,且其宫殿建筑大量使用黄琉璃瓦和红 宫墙,创造出一种金碧辉煌的艺术效果。
4、春秋战国 其主要特征为高台建筑——“高台榭,美宫室”。 春秋战国时期的高台建筑可分为两类:一是将建筑建在夯土台
的顶上,一是围绕夯土台建造多层建筑。
春秋战国时期建筑复原图
春秋战国时期,瓦已经普遍使用,且在一些遗址中还出土了砖及质 地坚硬、表面有花纹的空心砖。
春秋战国时期的建筑技术和艺术都取得了飞跃性的进展,中国传统 的建筑体系初步形成。
三、隋唐时期的宫殿 隋唐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代之一,中国传统建筑的技术 与艺术在这三百多年间达到了一个伟大的巅峰。 隋 隋代建有东西二京,西都大兴城,东都洛阳,城内都有正式 的宫殿,而洛阳城内的宫殿建于隋炀帝继位之后,其华丽壮观的程 度远远超过了大兴城。
唐 唐代的宫殿除了延用隋代大兴、洛阳城中的宫殿外,还修 建了大明宫等。唐代的建筑艺术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盛唐 风格” ,具体体现在建筑上,即比例宏大宽广,造型富于弹性和张 力,在稳重大方中又不失轻灵潇洒。
建章宫 汉武帝修建,号称“千门万户”,宫内有高50丈的 神明台,井干楼,有太液池,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等 象征海中仙山的建筑。太液池旁还有高20丈的渐台,其规模同样 宏大,壮丽无比。
清人所绘建章宫图
⑵坛庙
“礼制建筑”即泛指中国源于原始崇拜和祖先崇拜观念的祭祀建筑, 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重要建筑类型,既非宗教建筑,也不是供实际使用的 建筑,可以“准宗教建筑”来定位。
一号宫殿剖面图
阿房宫被誉为“天下第一宫”,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 权制国家——秦帝国修建的新朝宫。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王 寺街道,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
阿房宫与万里长城、秦始皇陵、秦直道并称为“秦始皇的四大工程”,它 们是中国首次统一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华夏民族开始形成的实物标识 ,前后役 用人数达70万左右 。遗址范围东至皂河西岸,西至西安市长安区纪阳寨,南至 西安市未央区和平村、东凹里,北至西安市未央区车张村、后围寨一带,总面 积15平方千米。
明堂 又称“世室”、“重屋”,是古代天子居住、布政教、沟通 天地祖先的场所,其功用相当于后代的宫殿和坛庙的总和。“明堂”的 概念十分复杂而含混,大致是一种用于祭祀天地神祗和祖宗的综合性的 祭祀建筑。
古人所画的周代及秦代的明堂平面图(图1) 汉武帝的明堂复原想像图(图2)
汉平帝明堂(图3) 王莽宗庙 (图4)
因此,宫殿建筑是我国古代建筑中规制 最高、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的建筑,是当时 社会文化和建筑艺术的集大成者和最高体现。
在我国古代社会,朝代名称虽然不同,宫殿 布局却大同小异。《周礼·考工记》是我国最早的 一部技术书籍,书中记载都城的规划时写到,“匠 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 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可以看出,都城布局 以王宫为中心,象征着紫微帝宫,作为四方之极, 统治天下。以王宫为中心的这种布局思想一直持续 了3000多年,唐朝时期的长安城、元朝的大都和明 清时期的北京城都按照这种布局思想而建。
北京故宫、沈阳故宫——中华文化的无价之宝; 天坛 ——沟通天地的神妙艺术。
明清宫殿继承了宋元宫殿的一些特点,总体布局原则依然延 续历代宫殿所遵循的“三朝五门”制度,同时也有所调整和发展。 这主要表现为简化院落层次,突出主要殿宇在宫殿建筑群中的地 位,进而强化宫殿空间序列的艺术感染力。北京故宫充分体现了 明清两代以建筑群体结构组织空间的高超艺术。
4、三朝五门
根据帝王朝事活动内容的不同,分别在不同规
模的殿堂内举行。自古就确立了三种朝事活动的殿 堂,名为“三朝制”。所谓“三朝”是指大朝、内 朝、外朝。与三朝相对应的建筑,是奉天殿(太和 殿)、华盖殿(中和殿)、谨身殿(保和殿)。 “五门制”,是在举行大型朝事活动的宫殿庭院前, 沿中轴线以五道门及辅助建筑构成四座庭院,作为 大朝宫殿前的前导空间,这五道门由内向外以此为 朝门(奉天门或太和门)、宫门(午门)、宫城前 导门(端门)、皇城门(天安门)、皇城前导门 (大清门)。
战国时期的瓦
(三)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宫殿
1、秦 秦始皇好大喜功,在建筑上也颇有作为。统一中国后,秦建造 了阿房宫等众多宫室,使咸阳城“自雍门以东至泾渭,殿屋复道周 阁相属”。
这一时期的宫殿建筑一味追求穷奢极欲的享乐和壮丽庄严的逼 人气势,以表现至高无上的皇权,其建筑规模空前庞大,如秦 始皇修建的阿房宫和诸座离宫别馆,多依山傍水连绵百里。
元代的宫殿继承了前朝的“工”字殿格局,又在台基形式 上有所发展。
元大都宫殿主殿 大明殿 大明殿复原图(图1)。 大明殿的复原鸟瞰图(图2) 故宫的汉白玉台基(图3)
图1 大明殿
图2-28 大明殿复原图
图2-29
汉白玉台基
五、明清宫殿建筑 1、明清宫殿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最后一个发展阶段。这一时 期,中国古代建筑在单体建筑的技术和造型上日趋定型,但在建 筑群体组合、空间氛围的创造上,却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图1 周、秦明堂图
图2 汉武帝的明堂复原想像图
图3-1 汉平帝明堂复原图
图3-2 汉平帝明堂——太室
图4
王莽宗庙
3、魏晋南北朝 从东汉末年经三国、两晋到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政治不稳 定、战争破坏严重、长期处于分裂状态的一个阶段。在这300多 年的时间里,社会生产发展比较缓慢,在建筑的创造和革新方面 也远远落后于两汉,主要是继承和运用了汉代的成就。
阿房宫的铺地砖
上有“海内皆臣,岁登成熟, 道毋饥人”的模印字样
2、汉 汉代在建筑上的突出表现为木架建筑渐趋成熟,砖石建筑和拱券结 构有了很大发展。汉代是确立斗拱在中国木构件建筑体系重要地位的时 期。从明器上能看到汉代斗拱的特点。
汉代明器中的斗拱
⑴宫殿 未央宫 未央宫位于西汉长安城西南,整个宫殿面积5平方公 里,占全城的1/7。宫内主要有前殿、宣室殿、温室殿、昭阳殿、 柏梁台等大量殿宇建筑。它的建筑特点是屋角平直无起翘,建筑 造型质朴简洁,体量雄伟,气势恢弘。
(二)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的宫殿
1、夏 夏代的宫殿建筑在布
局上初步形成了将建在夯 土台上的殿堂用廊院围绕 起来的“廊院格局”,以 后的宫殿建筑大都继承了 这种格局,由此形成了中 国建筑体系的一大特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