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八章中国古代城市建设中的若干问题(1)
第八章中国古代城市建设中的若干问题(1)
• 六 水系(第七节)
• 七 居住单元(第五节)
• 八 道路系统
• 九 市场
• 十 城墙
第七章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与规划建设总结
3
中国古代城市的类型很多,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及分类方法,可以 分为下列一些类型。
一 城市性质及类型 □按照行政管理的意义分(三类)
1 都城
中国古代大部分时期是中央集权的统一封建国家,各朝代的都城规模都很大,汉 长安城、隋唐长安城、宋开封、元大都都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城。都
商业中心城市的特征:商业繁荣,城市经济发达,人口集中,规模较大。居住 着一些富商和为商人服务的旅店、饭馆、酒楼货栈,在城市中靠近交通要道 或靠近河流有繁华的商业区,也集中一些行会及会馆建筑。
第七章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与规划建设总结
8
3 海外贸易中心城市(广州、宁波、泉州)
这类城市,历代以来就是海 外贸易港口,交通地理条件 优越,多系较大河流的入海 处,有天然河港,有广大的 内河腹地,如广州位于珠江 口,接近南洋。宁波位于甬 江口,自宋以来就是重要的 海上贸易城市。
这些城市中居住着许多外国 商人,有的还有外国人集中 居住的“藩坊”。
第七章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与规划建设总结
9
4 防卫城市
明代由于国内外的政治形势,大量修建防卫性的城堡,如沿长城的” 九边重镇”,沿海的防卫所等。
这些城堡的选址,多从军事防御要求出发,城镇规模并不大,多为 一次建成,有深沟高垒的防御设施。
第七章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与规划建设总结
13
二 整体格局——中轴线对称(第八节)
主要体现在都城,或整体、或局部、或单体建筑(宫殿,居住);
中轴线对称
咸阳 信宫
阿房宫
温泉宫 始皇陵
两山峰形为“门阙”
第七章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与规划建设总结
14
自西汉长安城以至汉魏洛阳城,由于多是在原有旧城的基础 上改造而成,受到种种限制(地形、旧有城市)而不能不有 所迁就,中轴线往往偏离居中位置。
第七章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与规划建设总结
15
曹魏邺城因是新建都城,不受任何制约而可以统筹规划,开始出现 中轴线居中的新局面(曹魏邺城、邺南城)。
到隋大兴唐长安城时,中轴对称的都城布局达到了极致,并一直影 响着后代的都城规划。
第七章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与规划建设总结后罩房
16
西耳房 正房
城市布局及建筑组群运用中轴线对东称耳的房手法,与中国
如成都、太原、武昌、长沙、南昌、兰州、贵阳、昆明、杭州、广 州、福州、济南、乌鲁木齐、沈阳等。
有些曾经为全国的都城,后来也成为地区性的统治中心。如西安、 开封。 其规模都相当大,往往是一个地区的商业手工业经济中心。
第七章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与规划建设总结
5
3. 一般的府州县城市
这类城市很多,还可以分为府州城和一般县城。府州
第八章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若干问题(总结)
第七章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与规划建设总结城市性质:城市在国家或地区政治、 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所处的地位、 作用及其发展方向。由城市主要职
• 一 城市性质及类型(第能一所节决定)
• 二 整体布局
• 三 景观设计 城市的规划布局艺术与规划思想
• 四 建筑色彩
• 五 中国古代城市的地区分布与城址位置
2)山城——城市往往也是靠近河流,因水路交通条件优遇, 虽不适合建城,但仍发展为较大的城市(重庆)。
3)双重城——由于不同民族居住,或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两 个独立城镇,如内蒙古的绥远和归化两城,距离很近。甘 肃夏河(汉人城区和回民城区)。
4)特殊类型——汉代陵城、汉代军市。
5)多重城——由几个有城墙的城市并联组合在一起。如甘肃 天水五城相连的格局。
西厢房
传统建筑类型特征有关。
传统的游木廊构架体系内的院建筑,体东量厢及房跨度不大,较难在
一个建筑内部空间垂划花分门过多的房间或满足多样功能的要求, 因此从小型的住宅外建院筑中,就采用庭院组合式,以解决居 住生活倒中座的不同需要。
第七章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与规划建设总结
7
2 国内商业中心城市
这类城镇具优越交通条件,古代商品运输多靠水运,因此这类城镇多在通 航的天然河道或者运河的近旁或两河交会处。
大运河沿线的扬州、淮阴、临清、济宁、沧州、天津。长江与嘉陵江交会
处的重庆,长江与汉江交会处的汉口等。
□这些城市有综合性的商业中心,也有某一种物品的集散中心。 综合性商业中心有武汉汉口(号称九省通衢)。 特定集散中心有,大米集散中心无锡、芜湖,陶瓷业输出的九江,盐业运输 的中心扬州。
1. 规则形
1)方形——这种城市形态为多数,北方和南方的平原地形 城市多是矩形或方形,方城十字街是古代一般中小城市的 典型形态。
2)圆形——多由于河流山川等地形条件而成。
第七章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与规划建设总结
11
方形城镇
圆形城镇
第七章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与规划建设总结
12
2 不规则形
1)沿河城镇——多位于两河交汇处,一般顺应河势展开,也 有跨越河流发展,中国古代沿江河城市往往位于两江交会 处(南翔镇)。
5 市镇
一般是在农村居民点的基础上,由于商业和工业的发达而扩展,从 农村居民中分离出来,有的为不定期或定期的集市贸易中心,设有一 般农村居民点所没有的商业服务设施,或一些政府,税务等机构。
如号称四大镇的朱仙、景德、汉口、佛山,实际上已是规模很大的 城市。
第七章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与规划建设总结
10
按城市形态分
城,多为省下一般的行政管理区划的中心。
第七章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与规划建设总结
6
按城市性质分(5类)
1. 手工业中心
从明代以后,由于封建社会手工业的发达,便逐渐形成一些 以手工业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城市。
1)纺织业中心-松江、苏州、杭州 2)陶瓷业中心-景德镇、宜兴、博山 3)制盐业中心-自贡
陶瓷业及盐业城市的发展形式,因受作坊、瓷窑等的影响,一 般呈不规则形,城区遍布作坊与窑,与居住区混杂。
城位置选择大多从政治及军事的要求出发,但也往往是全国的经济中心之一。
当时除了首都以外还有陪都、如隋唐的东都洛阳,辽代的上京、中京、南京。
明代初建都南京后建都北京。
多次建都的城市有:长安、洛阳、开封、北京、南京。
第七章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与规划建设总结
4
2 地区性封建统治的中心城市
元代以后就形成现在一些省的行政范围,这些省的省会一般均属于 这类地区性的政治中心。长期以来形成一个地区的统治中心,有的还 曾是封建割据政权的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