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环境初步调查质控报告报告编号:项目名称:***土壤环境初步调查***2020年**月目录1.项目介绍 (1)2.项目质量控制计划 (1)2.1项目方案制定 (1)2.2项目工作安排 (1)3.现场质量控制 (1)3.1现场采样质量控制 (1)3.2样品流转质量保证 (2)3.3样品保存质量保证 (3)4.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 (6)4.1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和依据 (6)4.2质量保证体系 (9)4.3质量控制文件 (9)4.4实验室人员管理 (10)4.5设施和环境的管理 (10)4.6设备和标准物质 (11)4.7实验检测数据管理 (12)4.8实验室资质能力 (13)5.实验室质量控制结果统计 (14)5.1空白样品质量控制 (14)5.1.1现场空白质量控制 (14)5.1.2实验室空白质量控制 (34)5.2平行样品质量控制 (40)5.2.1现场平行质量控制 (40)5.2.2实验室平行质量控制 (57)5.3加标回收样质量控制 (75)5.4标准样品质量控制 (82)6.质量控制总结 (85)6.1参照标准 (85)6.2现场质控总结 (85)6.3实验室质控总结 (85)1.项目介绍受******委托,***承担***土壤环境初步调查工作。
根据******的监测要求,于2020年**月对***场地环境进行土壤、地下水监测,为确保监测数据的代表性、科学性、准确性、有效性,***按照质量要求技术规范对该项目制定了相关的质量控制计划。
现对该项目质控过程及质控结果作总结报告。
2.项目质量控制计划2.1项目方案制定根据******监测要求,公司成立项目小组,由专业技术人员到场地进行现场勘察,并依据相关标准制定对应的项目方案,现场点位的布设、采样技术要求的确认依据《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导则》(HJ25.1-201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HJ 964-2018)、《***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工作指引(试行)》(***人居环境委,2018年9月)中的技术规范进行,检测项目及分析方法按照《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中要求的检测项目及分析方法进行。
样品采集保存和流转主要依据《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样品采集保存和流转技术规定(试行)》中相关规范和要求进行。
地下水项目监测依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的相关规定进行。
2.2项目工作安排公司针对项目安排持有上岗证人员参与专项培训,主要培训内容包括《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导则》(HJ25.1-2019)、《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样品采集保存和流转技术规定(试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等标准,并由技术负责人统一安排相关监测工作。
3.现场质量控制3.1现场采样质量控制(1)采样点:采样点与布点方案保持一致,并符合《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监测技术导则》(HJ 25.2-2019)及相关技术规定的要求。
(2)土孔钻探方法:土壤钻孔采样记录单的完整性,通过记录单及现场照片判定钻探设备选择、钻探深度、钻探操作、钻探过程防止交叉污染以及钻孔填充等确保满足相关技术规定要求,样品采集保存和流转符合《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样品采集保存和流转技术规定(试行)》的相关要求。
(3)采样方案的内容及过程记录表确保完整;提供采样记录单,含项目编号、气象参数、用地类型、采样方法、采样工具、采样点编号、采样点名称、检测项目、采样时间、断面深度、土壤性状等,具体记录单参照《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样品采集保存和流转技术规定》(试行)的附录5土壤钻孔采样记录单。
(4)样品检查:样品重量和数量、样品标签、容器材质、保存条件、保存剂添加、采集过程应满足相关技术规定要求。
(5)地下水:采样井建井与洗井,建井、洗井记录的完整性,通过记录单及现场照片判定建井材料选择、成井过程、洗井方式等是否满足相关技术规定要求;记录地下水水位、经纬度、现场采样参数(含采样点位照片、钻孔信息等)以及现场测试项目数据,并填写好现场测试记录表。
(6)平行样品、运输空白、现场空白样品等质量控制样品的采集、数量是否满足相关技术规定要求;现场平行样是指在同等采样条件下,采集平行样送实验室分析,测定结果可反映采样与实验室测定的精密度。
3.2样品流转质量保证(1)样品采集后立即送回实验室,根据采样点的地理位置和每个项目分析前最长可保存时间,选用适当的运输方式,在现场工作开始之前,就安排好样品的运输工作,以防延误。
(2)样品运输前应将容器的外(内)盖盖紧。
装箱时用泡沫塑料等分隔,以防破损。
同一采样点的样品装在同一包装箱内,需分装在两个或几个箱子中时,则在每个箱内放入相同的现场采样记录表。
运输前检查现场记录上的所有样品是否全部装箱。
每个样品瓶均贴上标签,内容有采样点位编号、采样日期和时间、测定项目、保存方法,并写明用何种保存剂。
(3)装有样品的容器必须加以妥善的保存和密封,并装在包装箱内固定,以防在运输途中破损。
除了防震、避免日光照射和低温运输外,还要防止新的污染物进入容器和沾污瓶口使样品变质。
(4)在样品运送过程中,每个样品都附有一张样品交接表。
在转交样品时,转交人和接受人都清点和检查样品并在交接表上签字,注明日期和时间。
样品交接表是样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文件,并妥善保管以备查。
尤其是通过第三者把样品从采样地点转移到实验室分析人员手中时,接收样品人员必须核对交接表上的信息才能完成样品交接。
3.3样品保存质量保证(1)土壤样品保存质量保证参照《***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初步采样调查和风险分级技术指南》、《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进行。
对于易分解或易挥发等不稳定组分的样品要采取低温保存的运输方法,并尽快送到实验室分析测试。
测试项目需要新鲜样品的土样,采集后用可密封的聚乙烯或玻璃容器在4℃以下避光保存,样品要充满容器。
避免用含有待测组分或对测试有干扰的材料制成的容器盛装保存样品,测定有机污染物用的土壤样品要选用玻璃容器保存。
具体保存方式详见表3.3-1。
使得分析的样品已不再是采样时的样品,为了使这种变化降低到最小程度,必须在采样时加以保护。
样品的保存应根据《***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初步采样调查和风险分级技术指南》、《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要求的样品保存技术规范,主要有密封、冷藏、避光、加入保存剂等。
具体保存方式详见表3.3-2。
454.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4.1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和依据此次***土壤环境初步调查项目布设7个土壤监测点及3个地下水监测点。
土壤监测项目:重金属和无机物(砷、镉、六价铬、铜、铅、汞、镍、锌、铬共9项);挥发性有机物(四氯化碳、氯仿、氯甲烷、1,1-二氯乙烷、1,2-二氯乙烷、1,1-二氯乙烯、顺-1,2-二氯乙烯、反-1,2-二氯乙烯、二氯甲烷、1,2-二氯丙烷、1,1,1,2-四氯乙烷、1,1,2,2-四氯乙烷、四氯乙烯、1,1,1-三氯乙烷、1,1,2-三氯乙烷、三氯乙烯、1,2,3-三氯丙烷、氯乙烯、苯、氯苯、1,2-二氯苯、1,4-二氯苯、乙苯、苯乙烯、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共27项);半挥发性有机物(硝基苯、苯胺、2-氯酚、苯并[a]蒽、苯并[a]芘、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䓛、二苯并[a,h]蒽、茚并[1,2,3-c,d]芘、萘共11项)、石油烃(C10-C40),总计48项。
地下水监测项目:重金属和无机物(砷、镉、六价铬、铜、铅、汞、镍、锌共8项);挥发性有机物(四氯化碳、氯仿、1,2-二氯乙烷、1,1-二氯乙烯、顺-1,2-二氯乙烯、反-1,2-二氯乙烯、二氯甲烷、1,2-二氯丙烷、四氯乙烯、1,1,1-三氯乙烷、1,1,2-三氯乙烷、三氯乙烯、氯乙烯、苯、氯苯、1,2-二氯苯、1,4-二氯苯、乙苯、苯乙烯、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共22项)、半挥发性有机物(苯并[a]芘、苯并[b]荧蒽、萘共3项)、石油烃(C10-C40),总计34项。
土壤监测项目分析方法和依据见表4.1-1。
表4.1-1 项目分析方法和参考标准地下水监测项目分析方法和依据见表4.1-2。
表4.1-2 项目分析方法和参考标准4.2质量保证体系***在成立之初即开始采用ISO/IEC17025实验室管理体系,并顺利通过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和CMA(中国计量认证)的认可。
ISO/IEC17025的实施,标志着本公司的管理体系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能够满足国际性检测机构的评定准则。
经过多年的持续改进,公司的质量控制体系已经趋于完善和成熟,各项质量活动有章、有序、有效、协调地进行,为公司业务的平稳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
根据本项目的服务内容,***以“独立公正、方法科学、规范严谨、服务周到”的质量方针,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并有效运行,保证为客户提供准确、有效的结果和报告。
4.3质量控制文件***自开始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依据计量认证评审准则和ISO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的要求,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搭建了四个层次的控制体系文件结构,第一层:质量手册;第二层:程序文件;第三层:作业指导书;第四层:记录,并详细划分了各部门质量职能,落实了质量职责,公司下设了环境安全实验室(包括水、土壤等项目的环境监测室)、水质实验室,确定了各项质量活动的职责接口。
***严格按照管理体系要求开展检测工作,保证从各项工作的最前端将质量控制贯穿到整个检测活动的整体,直到最终出具的检测报告。
按照人、机、料、法、环的管理要素,确保检测的各环节均严格按照相关的程序文件及作业指导书工作,以多种形式保证出具检测数据的可靠性。
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内容包括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两个部分,实验室对所有质量控制计划结果均进行了详细记录及结果评价。
***按照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要求,每年都会制定覆盖所有要素的质量保证工作计划,在质量部的指导下,运用统计方法和其他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以不断落实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促进质量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定期积极参加CNAS及CMA组织的能力验证及测量审核,分析结果将在上级主管技术监督部门备案。
4.4实验室人员管理***所有技术人员,包括大型或重要或精密或者特殊仪器设备操作人员、检测人员、审核人、授权签字人等都受到过相应的教育或培训,具有相应的技术能力。
新员工或岗位轮换人员,在上岗前都受过专业技能技术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定期举行培训考核,不合格人员应待岗在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