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关于持续性植物状态的诊治课件
关于持续性植物状态的诊治课件
瞳孔改变的临床意义
①单眼瞳孔缩小提示早期颅内压增高,瞳孔侧为病变侧 ②单眼瞳孔中度扩大,对光反射减弱,提示颅内高压发展期,瞳
孔侧为病变侧 ③单眼瞳孔扩大,对光反射消失,提示颅内高压,瞳孔侧为病变
侧 ④双侧瞳孔散大固定,对光反射消失,提示高颅压晚期 ⑤双眼瞳孔缩小,提示桥脑损伤 ⑥瞳孔大小多变,变化无常,提示脑干伤,弥漫性轴索损伤
② 角膜下颌反射:轻触角膜引起闭目,并反射 性地引起翼外肌收缩使下颌向对侧移动
③ 吸吮反射:轻划唇部出现口轮匝肌收缩,上、 下唇噘起作“吸吮”动作 ,多见于额叶病变
17.01.2021
功能障碍平面
17.01.2021
预后判断
平面越低,病情越重 皮层与皮层下损害平面病死率甚低,预后良好 延脑平面损害病死率几近100% 中脑平面损害病死率猛增,可视为预后的临界
17.01.2021
脑死亡诊断标准
⑴ 深昏迷 ⑵ 自主呼吸停止 ⑶ 脑干反射消失: ① 瞳孔对光反射消失 ② 角膜反射消失 ③ 头眼反射消失 ④ 眼前庭反射消失 ⑤ 咽反射消失 ⑥ 咳嗽反射消失 ⑷ EEG、脑干诱发电位协诊
17.01.2021
*脑死亡与植物状态的根本区别在于无睡眠-睁眼周期及 自主呼吸,特别是无脑电、脑干诱发电位
关于持续性植物状Persistentive Vegetatives State)的诊治
神经外科 曾高
17.01.2021
植物状态的诊断标准
(1)自身无意识,对外界无反应 (2)对视、听、触及有害刺激无精神行为反应 (3)无交流表达能力 (4)睡眠-睁眼周期存在 (5)脑皮质功能丧失,下丘脑、脑干功能存在 (6)大小便失禁 (7)颅神经及脊髓反射存在,但易变动 (8)脑电活动、脑干诱发电位存在
正常瞳孔的大小与年龄、生理状态、屈光、外 界环境等因素有关
1岁以内的婴儿瞳孔最大,其次为儿童和青少 年时期,以后随着生长发育逐渐变小
近视眼瞳孔大于远视眼 交感神经兴奋时,如表现为惊恐不安、疼痛时,
瞳孔会扩大 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如表现为深呼吸、脑力劳
动、睡眠等,瞳孔会变小
17.01.2021
*延髓功能指标: 自主呼吸诱发试验:清理呼吸道,呼吸机给予纯氧10min, 停止呼吸机使用3~5min,监测自主呼吸及氧分压 阿 托 品 试 验 : 静 注 阿 托 品 2mg , 监 测 用 药 前 和 用 药 后 10min内心率/min增加次数
*脊髓活动不是脑死亡必须评估的指标,脑死亡时肌腱 反射、腹壁反射以及颈以下对疼痛刺激的反应可以消失, 也可以存在
据中华医学会脑复苏专业组 1996年制定
认知功能丧失,无意识活动,不能执行指令 保持自主呼吸和血压 有睡眠---醒觉周期 不能理解和表达语言 能自动睁眼或刺激下睁眼 可有无目的性眼球跟踪运动 丘脑下部及脑干功能基本保存
以上症状持续1个月以上持续性植物状态
17.01.2021
重型颅脑伤后出现的持续性植物状态发生率可 高达14%
额顶颞叶联合区、脑干上行网状结构轴索损伤 所致,与认知功能的解剖学基础符合
头颅MRI可见大脑半球内多发性软化灶,可伴 发脑积水(交通性)、硬膜下积液
*PVS醒觉的恢复可能性很小,VS在6个月以上 者,仅6%恢复清醒的可能性
17.01.2021
鉴别诊断
植物状态首先必须与长期昏迷及脑死亡相鉴别 昏迷时间在 1个月之内的称 “持续状态”,持 续昏迷1个月以上称为长期昏迷 *与植物状态不同的是睡眠-睁眼周期、呼吸功 能不同程度受抑制
17.01.2021
患者无认知功能,无遵命动作,但有反射活动 可有无意识睁眼、瞬目、磨牙、哈欠、吞咽 有睡眠-觉醒周期,脑干功能存在 *植物状态在3个月以上可诊断为“持续性植物 状态(Persistentive Vegetatives State)” 超过 1年的称“永久性植物状态”
17.01.2021
平面
17.01.2021
17.01.2021
PVS的生存基础
一、是心肝肾肺的功能相对完好
17.01.2021
生理反射(一)
① 睫脊反射:刺激锁骨上区皮肤引起同侧瞳孔 扩大
② 额眼轮匝肌反射:用拇指向外上方牵开患者 眉梢外侧皮肤,并用叩诊锤轻叩拇指引起同侧 眼轮匝肌收缩
③ 眉间反射:以叩诊锤轻轻叩击两眉之间的部 位,可见两眼轮匝肌收缩两眼睑闭合
④ 垂直头眼反射:头俯仰时双眼球与头的运动 方向呈反方向上下垂直运动
平移动 ⑨ 眼心反射:压迫眼球引起心率减慢
17.01.2021
瞳孔对光反射
原理:光刺激由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两 侧视束到达顶盖前区的双侧艾—魏核,发出的 冲动沿两侧动眼神经中的副交感纤维传至两侧 瞳孔括约肌,引起瞳孔对光反射
瞳孔对光反射程度描述为:灵敏、迟钝、消失
17.01.2021
瞳孔的生理变化
17.01.2021
PSV功能障碍平面
自上而下分为
皮质—皮质下平面 间脑平面 间脑—中脑平面 中脑平面 桥脑平面 延髓平面
17.01.2021
损伤平面 皮质—皮质下平面 间脑平面 间脑—中脑平面 中脑平面 桥脑平面 延髓平面
脑干反射 掌颏反射 睫脊反射 额眼轮匝肌反射、垂直头眼反射 瞳孔对光反射、角膜下颌反射 角膜反射、嚼肌反射、水平头眼反射 眼心反射
17.01.2021
双侧瞳孔散大持续时间90min接近意识不可逆时限 注射甘露醇后一侧或双侧瞳孔缩小,存活率极大 单纯颅内血肿所致的瞳孔散大治疗效果较为满意 广泛脑挫裂伤、弥漫性轴索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 等所致的双侧瞳孔散大死亡率高,存活者生存质量差
17.01.2021
病理反射
① 掌颏反射:轻划手掌大鱼际区引起同侧颊肌 收缩
17.01.2021
常用的脑干反射评分
全部存在
5分
睫毛反射消失
4分
角膜反射消失
3分
眼脑及前庭反射消失 2分
上述反射消失
1分
17.01.2021
生理反射(二)
⑤ 瞳孔对光反射:光刺激引起瞳孔缩小 ⑥ 角膜反射:轻触角膜引起闭目 ⑦ 嚼肌反射:叩击颏部引起咬合动作 ⑧ 水平头眼反射:头左右运动时双眼呈反方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