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马云宣布大幅度提升保证金和技术服务费之后,大量中小卖家发起占领淘宝的行动,愈演愈烈,几成去年360与腾讯之后另一场中国互联网战争。
相比前者的不直接涉及到现实社会,后者反而更具有现代互联网的商业化特征,对普通民众的影响力也更具有现实意义。
这一事件足以成为二十一世纪中国互联网的重点案例载入教科书。
一、起因及经过事情的起因看似非常简单,10月10日,淘宝商城发布了《2012年招商续签及规则调整公告》,将技术服务年费从以往的6000元提高至3万元和6万元两个档次,涨幅5倍到10倍。
同时,商铺的违约保证金数额全线提高,由以往的1万元涨至5万元、10万元、15万元不等。
这立即引起了广大中小卖家的强烈不满,2011年10月11日,近5万多名网友结集YY语音,对部分淘宝商城的大卖家,实施“拍商品、给差评、拒付款”的操作行为。
参与方式主要为,对要打击的被指定大卖家进行一个商品一个商品的集中拍货。
如果拍货后,店主不发货,就统一向淘宝商城申请赔偿,(按照淘宝商城规定,卖家72小时不发货可以得到赔偿,涉及的店铺将扣分乃至关店);如果店主发货,则全部确定收货,并统一给该店铺的评级打0分或者1分,再立即申请退款(淘宝商城规定,若卖家72小时内发货,则买家可享受7天包退权益)。
通过这种方式,淘宝商城大卖家的评级、退货率等信用指标遭到毁灭性打击,整个淘宝的经营秩序被搅乱。
淘宝随后采取多项措施,包括恢复被攻击的各大卖家的信用评级,修改规则等,但面对众多熟知淘宝规则,甚至以淘宝网店为生的“攻击者”,还是捉襟见肘。
尽管淘宝前日一直强硬,但由于涉及到现实社会数万人民的切身利益,在国家有关部分的催促下,马云被迫给出了相当大的让步,如对新老用户区别对待,保障金由阿里集团和用户各出一半等等。
预计事件可以很快平息,但给我们带来的问题却值得深思。
二、背后原因深层联想对于这种世界瞩目的互联网案例,其背后都具有深层原因。
这次事件也不例外,表面看来是淘宝单方面宣布大幅度涨价,侵犯了中小卖家利益而引发的,但实际上受当前社会、经济的影响相当巨大。
首先,淘宝突然单方面大幅度提价的原因就很耐人寻味。
在今年初,淘宝网公布了2010年网购数据,2010年淘宝注册用户达到3.7亿,在线商品达到8亿。
平均每分钟售出4.8万件商品。
淘宝单日交易额峰值达到19.5亿元。
用户方面,淘宝每位用户平均交易笔数比2009年增加了35%,平均每分钟售出4.8万件商品,其中包括864件衣服,36部手机、880件化妆品、85本书、53包纸尿裤、13件灯具,全年交易额超过4000亿元。
从这一组数据来看,淘宝是绝对不缺钱的。
尽管马云日前在斯坦福大学表示希望收购雅虎,且已经准备好了现金。
但淘宝的如此举动,还是不能不叫人怀疑其本身或母公司资金链出现了困境,急需大量现金流进行补充,那么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就深思了。
首先我们来看一则消息,2011年5月11日,雅虎一季度财报中披露,阿里巴巴集团已经将支付宝的所有权转让给马云100%控股的另一家中国内资公司。
文件显示,阿里巴巴对支付宝的重组是为了尽快获得监管部门的牌照。
评级机构Stifel Nicolaus表示:“中国人民银行有可能将阻止外资控股支付解决方案,支付宝被一家中国国内的企业100%控股有助于获得所需牌照。
”支付宝公司随后也解释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拿到支付牌照,央行关于非金融机构的支付管理办法规定,要想拿到支付牌照,对公司的外资绝对控股情况有一定要求,支付宝此前接近70%的股权被美国雅虎和日本软银公司控制。
事实上,央行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中并未对外资控股比例进行要求,况且,支付宝作为国内最大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商,央行也不可能在不跟其沟通的情况下直接拒发牌照,正如工信部如果要颁发即时通讯牌照就不可能不和马化腾沟通,更何况支付宝里有数亿民众的真金白银。
马云的这一先斩后奏,不符合国际国内的惯例的手法显然令人生疑。
即便真需要达到相应中资控股比例,也可以通过召开股东大会进行进行股权转让议程,从而正大光明的取得支付宝的控股权。
对于绝大多数类似笔者这样的外人来说,这一次马云的操作显得极其冲动和不成熟,除非是另有原因,否则不符合常理的地方太多。
众所周知,淘宝的交易几乎都是通过支付宝平台来完成的,因此支付宝里的资金是一笔极其庞大的财产,在这个程度上,支付宝就类似于不给利息的银行。
淘宝去年的交易额4000亿,笔者算了一笔帐:按通常一笔正常交易到收货完成到买家同意付款约三到五天时间,这个时候卖家马上划转支付宝上的钱,根据各个银行的不同,划转还往往需要一两天时间,也就是说,假设所有交易都是正常交易,没有一笔退货扯皮的现象,且买家收到货第一时间就确认,卖家在可以套现时第一时间就取钱,那么支付宝的流转周期都不少于5天。
事实上,买家往往支付宝里都有不少存量资金,而卖家绝大多数都是定期取款,流转周期远远不止这个数。
就按5天的火箭速度来算,2010年支付宝里的固定准备金都在60亿元左右。
也就是说,只要淘宝还能继续保持这个交易额,那么这60个亿在任何时候都是绝对安全的。
自去年以来国家货币政策持续紧缩,银行准备金率不断上调,市场上的钱越来越紧是不争的事实。
民间放贷年利率甚至超过了100%,在这个疯狂的年代,你要有60亿,你会不会看着它贬值?哪怕就按照银行的贷款利率6.65%来算,这60亿一年的利息都是4个亿左右,这还是最保守的测算,如果加上部分退货等实际情况,支付宝的固定准备金超过100亿是相当容易的,如果利率再给高一点,实际金额会更加可怕。
要知道今年上半年整个阿里巴巴的半年报也才收入31.56亿港币,折算成人民币25亿。
可以说,假如这笔钱被挪用,那么哪怕淘宝对所有商家一分钱都不收,光靠吃支付宝的固定准备金利息都可以轻松维持其运转。
相反,现在淘宝如此缺钱,联系到最近全国各地出现资金链断裂,大量债主跑路,加上支付宝如此庞大的一笔巨额资金,现在已在马云100%控股的私人公司手里,不禁不叫人引发联想。
三、事件透析中小商家如此群情激奋并不是一个单纯的互联网事件,而是整个社会的缩影,其蕴含的丰富信息值得每一个人思考。
这次事件里淘宝方面绝对存在很大的商业错误。
这些错误有其自身原因,也有被市场宠出的骄娇习气。
借用一句名言,用户如果拆分个单个个体,可能对错不一。
但用户如果作为一个群体,对于公司,永远是正确的。
我想在本次历史罕见的行动里,这里的用户不应该是少数不明真相的暴民,他们所代表的,正是大部分的用户群体。
没有他们,就没有淘宝80%的流量。
没有他们,那些20%的大客户就会缺少足够的关注和顾客,他们才是淘宝崛起的基石,对淘宝来说,一个两个大型客户能带给自己不菲的收益,但任何公司都可以倒掉,也都会倒掉,只有永远有足够多的用户群,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他们对于自己脚下的客户本应该是相互尊重,相互依存的关系,但是他们没有。
形成这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原因是什么呢?首先,垄断决定霸权。
淘宝它在自身做到绝对强大之后,已对中国电子商务形成较大程度的垄断,无需对任何依赖其生存的商家负责。
面对任何中小商家都能处于强势地位,它拥有平台优势、技术优势、资金优势、宣传优势,最后直至规则制定权,哪怕是关系到商家的生存,都是由它来制定。
随着它自身的发展,商家的话语权也被逐渐剥夺。
本次事件的直接原因就是如此。
淘宝根本没有做过市场调研,也没有与广大商户进行协商沟通,更没有做过用户体验,就直接发布政策,简单粗暴。
如果说支付宝事件是对股东们的尊严的践踏,那本次事件就是对客户本身尊严的践踏。
该决定的霸王行为在全世界商界历史里都是罕见的。
其次,只管索取,不想问题。
我们知道,做任何事都得师出有名,哪怕吴三桂造反都得披麻戴孝假装为崇祯报仇。
淘宝本次打的旗号是提高门槛、打击假货。
于是乎打击假货就变成了数倍的提高技术服务年费和保证金。
这种手段网民们都习以为常了:某个城市汽车多了,于是开始收拥堵费;哪里哪里房价高了,于是开始收物业税;哪里哪里环境差了,于是开始收环境保护费。
收钱倒是挺快的,但问题是,钱拿了,解决问题没有?或者换句话说,钱拿了,你想好解决问题的办法没有?在笔者看来,收钱抬高门槛就能打击假货这个借口是相当荒谬的。
从逻辑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淘宝认为,假货大都是出自于小商家,能给得起钱的大商户都是卖正品的。
这个逻辑刘德华在《天下无贼》里早就被批判了,“开好车就是好人吗?”家乐福、沃尔玛都频频爆出质量问题,你淘宝凭什么认为大商家的货就一定是正宗的?抬高门槛=货物是精品,这个命题一定是伪命题。
随便百度一下,网友们反映的淘宝假货问题遍地都是,你淘宝收取了那么多的管理费用,有没有采取过相应的行动?本次如果收取了数倍的费用,有没有根据多收取的费用制定对应的措施和条款?比如设立质量检测部门,定期针对客户反映的问题抽样检查等等。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淘宝决定出台的仓促性。
第三,哄骗绑架模式这个模式是笔者自己定义的一个名称,我个人认为它是一个社会效应,其特点就是前后不一,前松后紧,前养后杀。
这个模式又分为个人型和群体型两种。
个人型的例子很多,献血、慈善、政府税收等等等等,你献血前说抽200CC,结果被抽400CC;你献血前说以后亲属用血可以报销,等你报销的时候你就知道麻烦;你交税的时候政府办事效率高得很,你需要政府作为的时候,你就知道什么是皮球。
群体型例子也很多,先利用免费、低价等噱头拉拢人群培养市场,最后借助培养的市场规模来杀猪宰羊,这个体系的核心就是培养出来的群体之所以凝聚力较强,是因为群体之间的关系,跟平台建设者无关。
去年的腾讯360事件中,腾讯为什么能大获全胜,并不是其技术上的优势所然。
而是借助其绑架的数亿用户的合力,腾讯用户之所以离不开QQ,并不是因为QQ本身吸引了他们,而是他离不开自己的朋友、同学、情人等等这些关系圈子。
淘宝事件里,两种都有:个人型里的代表就是当营业额达到一定数额后,承诺返还一定数额的保证金,这个条款具有典型哄骗绑架模式的性质,最终实际操作交钱和退钱的难易程度能否对等,各位回想就知。
群体型的代表就是,利用数年时间培养用户,养肥市场,突然借助自身用户群之间的关联,来痛下杀手。
淘宝用户之所以离不开淘宝,也是因为离不开淘宝里面的人和市场,并不是淘宝这个平台。
现如今平台成熟,开始痛下杀手,也不是一个成熟企业家的所为。
第四、上下层思维的分歧中国社会的不和谐、不信任因素,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上下层思维的分歧:民众觉得不爽;政府也觉得不爽;民众觉得政府掩盖真相,政府觉得自己已经低调开放。
民众总看到国外可以骂总统,政府会想你们现在能骂骂李刚已经不错了,双方就是想不到一起去。
中小商家认为你淘宝收了钱没见你办什么事,淘宝会想,收你那几个钱算个P,不是我提供平台,你连饭都没得吃。